晋代歙石金银晕罗纹板研现身皖南 推荐
2018-06-13 15:18:30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晋代歙石金银晕罗纹板研现身皖南 推荐

“歙砚生产究竟始于何时?”一直是砚学界争论未决的难题。传统的观点是“歙砚起始于唐”,而新的观点认为“歙砚起始于唐前”,两者争论的焦点除了理论根据外,关键是缺少“唐前歙砚”过硬的实物佐证。笔者业余长期坚持对古砚的

收藏

研究,最近见到一方晋代歙石板研(图1、2),具有金晕、银晕、乌丁罗纹和绿豆眉纹等典型的龙尾歙石石品,歙砚石种和晋代特征无疑,为论证“歙砚起源于唐前”提供了确凿的标本物证。

图1歙石板研研面图

产于安徽古歙州“四大名砚”之一的龙尾歙砚,在唐宋时期,名气盖过端砚,砚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与端砚一样,始产于唐代”。其依据是宋代唐积《歙州砚谱》中记载的传说:“唐开元中(713—741),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携石以归,刊粗成砚。”有力的实物佐证,是安徽省博物馆

收藏

的一方唐代箕形歙砚,为1976年合肥市机务段“唐开成五年墓”考古出土。而最新的学术观点则认为“歙砚起始于唐前”,其理论依据是苏轼《书陆道士镜砚》中记载:“砚圆首斧形(其造型似为起始于晋代的风字砚),色正青,背有却月金文,甚能克墨而宜笔,盖唐以前物也。”苏轼为用砚鉴砚大家,从描述的石色、石品和石质看,应为歙砚,将所见之砚定为“唐前”亦应可信。但流传至今的唐前歙砚十分罕见,章放童在《歙砚温故》中列举最多,但由于只具备银星、鱼子单类和“别的石种亦有的石品”,故很难让人消除疑惑。其中歙县项村出土的有“永嘉元年墓志”证明、并经程铭明写进歙砚著作的“西晋箱式歙砚”,也因为“永嘉”除了东汉和西晋外,还是大理国段正严的年号,故此砚确定为晋前亦不严谨。因此,“歙砚产于唐前”一直找不到确凿的古砚标本,而这方歙石板研,为苏轼当年论断提供了可靠的物证。

图2歙石板研底面图

此研长16.5、宽12、厚0.6厘米。造型长方近正,边线裁切和打磨不甚整齐,符合放置于漆木盒上使用特征;上下两面打磨平整,底面略粗,研面光滑,有明显的研用痕迹。石质为典型的龙尾歙石,石色青灰,层状结构,质地细腻莹洁,富含绢云母,下墨发墨一流。此研通体密布黑色的乌丁罗纹,并有少量的绿豆眉纹分布其间;研面布满银晕、条块状金晕,银光闪闪;研底布满金晕,金光灿烂。经著名歙砚雕刻大师王耀确认,此研石质为典型的龙尾山武溪乌丁罗纹石,龙尾歙石品质无疑。

在砚学界,“板砚”是特指汉晋时期用长方形石质薄片制成的研墨工具,其特点是:石片无堂无池,平薄长方,磨制规整,衔放在木漆盒上使用,晋后消亡。在过去考古报告中皆称黛砚、黛板,其准确名称,来源于1993年江苏连云港西汉郭宝墓的考古发掘。

而前文所述方歙石板研,据介绍,它出土于合铜黄高速建设工地,同时出土的有

青瓷

碗、鸡首壶等晋瓷。此研虽残犹珍,它的发现,将歙砚生产至少提前了近300年,为论证“歙砚起源早于端砚”和考证悠久的歙砚生产历史,填补了空白。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安徽芜黄高速公路启动建设 贯通皖南旅游大通道 [快讯]

芜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启动现场赵强摄中新网宣城12月10日电(记者赵强)10日,安徽省芜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启动仪式在该省宣城市旌德县举行。芜黄高速(旌德段)线路示意图赵强摄芜黄高速全长116.122公里,总投资120亿元人

皖南两市发生洪涝灾害 11.8 万人受灾 [快讯]

中新网合肥6月24日电(记者赵强)据安徽省池州市、黄山市民政局24日报告:23日至24日,两市出现强降雨。据水文部门观测数据,23日8时至24日8时,有55个站点降雨量超200mm,其中祁门县塔坊站雨量262.5mm。灾害造成水稻、

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热搜]

资料图:湖南衡阳千人共尝千斤大粽。王朝顺摄端午节快到了,一般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得吃上几个粽子。在北方,像北京粽子一般个头较大,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在南方,像广东粽子则个头较小,馅料则有冬菇、五花肉等

长江中下游再遭强降雨 [热事件]

京华时报讯(记者贾婷)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昨天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新一轮强降雨再次席卷而来。这是今年以来南方第29轮强降雨过程,中央气象台已于13日6时发布暴雨和强对流预

刘翔现身皖南石台县与大山贫困学童互动游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