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工商界
  • 中高龄就业立法 工商界:修一例一休更急

    劳动部为促进中高龄就业拟立专法。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工业区厂商联合总会理事长秦嘉鸿都表示肯定,但林伯丰说,实务效果恐有限,先修一例一休跟环评机制客观化比较急。劳动部去年开始进行中高龄就业专法相关立

    阅读(1)2017-04-30

  • 台积电想赴美? 工商界:因环评缺电风险

    报载“台积电3纳米拟转美设厂”。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工总秘书长蔡练生都表示,因为台湾环评、缺电的问题存在,不可预测性高,使得台湾唯一最重要的产业考虑外移。工商时报今天报道“台积3纳米拟转美设厂”,将

    阅读(2)2017-03-20

  • LINE交办工作算加班 工商界:政府管太多

    国內出现首例劳工以LINE对话纪录申请加班费成功。商总理事长赖正镒认为,政府管太多,以后管不完。北市商业会理事长王应杰也认为,小问题被放大只会造成劳资对立。新北市劳工局指出,104年首度受理雇主下班后以LINE

    阅读(3)2017-03-11

  • 一例一休 工商界指4成6企业涨价因应

    全国工业总会与全国商业总会今天(19日)公布“一例一休修法对产业影响”调查,发现“一例一休”修法将使72.8%企业每年增加3%以上的人事成本、会造成67.4%企业在排班上的困扰。调查显示,人力密集的行业及规模较小的

    阅读(3)2017-02-19

  • 工商界弔唁辜成允 缅怀平易近人的他

    台泥集团前董事长辜成允23日辞世,今在台泥大楼设置灵堂,工商领袖纷纷前去弔唁,回忆相处点滴,认为他是没架子的英才,和幕僚一起吃小吃,还会帮忙喝汤,显见平易近人的一面。辜成允21日参加喜宴后不慎从3楼滚落2楼

    阅读(4)2017-01-24

  • 工商界提一例一休建言 台经院:可适度调整

    全国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10日发表千言书,针对劳基法新制提出放宽弹性工时等建言。台经院今天(11日)表示,新制未考量到部分行业的营业、人力需求,不利营运,同时,也因为服务业调整营业时间,将对民众生活带来不便

    阅读(1)2017-01-11

  • 绿色执政/经济部7大有感政绩 工商界却无共鸣

    ▲蔡英文政府已经上任180天,包括推动新南向政策在內的7大拼经济“有感政绩”,但工商界却无共鸣。蔡英文政府已经上任180天,负责替台湾赚钱的经济部,罗列出包括推动新南向政策在內的7大拼经济“有感政绩”,但工商

    阅读(0)2016-11-18

  • 林全就职快半年 与工商界互动还是冷 各说各的

    ▲行政院长林全就职将近半年,与工商界的互动依旧处于“彼此尊重”的状态。行政院长林全今日与工商界召开早餐会,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今日提出很多建言,但没有回应或不是工商界想要的回应,包括台积电董事

    阅读(3)2016-10-24

  • 入秋限电危机 工商界吁核电延役、核四重启

    全台高温炎热,台电预估今天(19日)将亮出“限电警戒”的红灯,工商团体建议核一、核二应该延用,甚至应重启核四。台电公司19日预估,今日最高用电量将达3,270万千瓦,最大供电能力只有3,322万千瓦,备转容量率预估值

    阅读(1)2016-10-19

  • 一例一休初审通过 工商界盼早日三审

    立法院今天(5日)初审通过行政院版“劳基法修正草案”,工商界皆期盼法案早日三审通过,让全国休假达到一致。不过对于蔡总统提出“增加资浅与年轻劳工特休假”,作为删除国定七天假的配套措施,数名工商界领袖齐声反

    阅读(1)2016-10-05

  • 出口转正 工商界:期待已久

    7月出口终于由黑翻红,结束连续17个月衰退。全国商业总会今天(9日)表示,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代表欧美经济开始复苏,预估台湾景气下半年也会逐渐好转。不过,工商协进会则是认为,这是因为半导体一枝独秀带动出口

    阅读(10)2016-08-09

  • 连上7天违法 工商界:无弹性大家都输

    劳工8月1日起不可连续工作逾6天。工商团体认为,将造成企业须在旺季增聘临时人力,有加班需求的弱势员工却无法加班,无弹性恐制造更多冲突,使劳、资方和政府“三方皆输”。继恢复劳工可放7天有争议国定假日后,劳动

    阅读(2)2016-06-29

  • 忧限电亮灯警戒 工商界吁检视能源政策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阅读(0)2016-06-07

  • 经济部工商界携手 拼海外人才来台倍增

    为争抢海外人才,经济部5月底、6月初将成立国家级揽才平台,且将与 6大工商团体组成联盟,未来将洽邀台积电等企业加入,目标海外人才来台数从每年360名倍增至720名。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但在产业转型之际,却

    阅读(6)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