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值多少钱,究竟谁说了算?
2022-02-15 10:58:04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你的努力值多少钱,究竟谁说了算?

  原标题:你的努力值多少钱,究竟谁说了算?

  

  今天的文章,聊聊职场上努力与回报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觉得,努力付出和回报应该成正比。做得越多,理应得到越多的奖励。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下面我分三个部分来分享。全文3770字,阅读需要7分钟,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有一点启发。

  下面进入正文。

  1. 请拿结果去谈回报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板就告诉我两条职场铁律:

  第一条叫:

  过程产生结果,结果兑换回报。

  第二条叫:

  过程不能直接兑现回报。

  然而在现实职场里,许多人搞混了这个逻辑。把过程等同于结果,甚至把过程等价为回报。

  这就产生了诸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加班这么辛苦,老板却不给我涨薪”的观点和抱怨。

  任何一项工作,不管难易程度,无论规模大小,都有既定的规则和过程。如果我们把工作进行分段拆解,每一段过程都必须有一个结果存在,它叫做节点。节点代表着上一段工作的结束,和下一段工作的开启。

  正是这一系列节点,串联和构建了我们形形色色的工作项目。小到一份简单的网上调查问卷,大到一个复杂App 的开发,“节点思维”都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下图)。

  

  掌握好了节点,就掌握好了全局。做过项目管理的同学,一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现在需要劈100斤木柴。这100斤柴要在今天下午4点前,送到食堂的锅炉房里做燃料,之后厨师们才能在晚上6点半时,给大家做出香喷喷的晚饭出来。

  这么一个简单的工作里,就有两个节点:

  节点1:劈好100斤木柴(4点前完成)。

  节点2:做好晚饭(6点半完成)。

  如果你此时的任务是劈柴,那么决定你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下午4点前能不能交出100斤完整的木柴出来。

  除此之外,你早上几点起床开始做准备,你花了多少力气去劈柴,你为了省力去买了多好的斧子......都跟这个节点的要求无关。

  因为那是你自己要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让食堂的厨师们顺利开始下面的工作,最后大家都心满意足吃上了香喷喷的晚饭,你的工作就产生了价值。

  “劈好你的柴。除此之外,其他的不要和我说。”

  当年老板和我讲完这个故事,最后丢过来的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

  紧盯目标,是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培养的思维。无论你在什么行业,做什么工种,都要记住,职场永远是结果导向。

  多花心思对自己手上的工作进行拆解,找出关键节点,然后一步步啃下来,长此以往,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成长。

  比如做一份调查报告有哪些节点?

  原始资料搜集,数据整理,框架搭建,内容填充,查漏补缺,设计美化。

  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完成标志。去向你的前辈请教,一关一关去过。

  再比如做一份策划方案有哪些节点?

  问题整理,症结分析,策略梳理,内容执行,时间规划,资源分配,评估标准制定。

  每个节点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诀窍,你要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把小节点缩减成大节点,再把大节点转化成可视化的结果。如此一来再去谈回报,你才会有理有据,胸有成竹。

  请记住,回报一定是以工作结果来计量,而不是以工作时间来计量。没有哪个公司是看你工作辛苦才给你升职加薪的。

  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一定是拿结果来说话,而不是付出了多少汗水,经历过多少艰辛。

  那都是弱者的说辞。

  

  2. 避免价值的晕轮效应

  在职场上,你觉得自己值钱没用,要付你钱的人觉得你值钱。同理,你觉得自己很重要也没用,要评估你工作的人觉得你很重要。

  究其本质,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偏差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晕轮效应。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常常会从局部的信息,进行整体的判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星代言产品。

  粉丝因为喜欢一个明星,进而认为他推荐的产品都是好的。哪怕这个明星的主业是唱、跳、Rap,但哪天他代言了一个篮球产品,粉丝也会买账,甚至认为他比一些职业篮球运动员都打得好。

  这就是晕轮效应。

  我们从一项个例,想当然地将它的光芒投射到所有案例上,从而将价值成倍放大,于是“泡沫”就在这个过程中越滚越大。

  在职场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比如做好一个项目,就觉得其他项目都能做好;赢得了一个订单,就觉得这个客户下半年的订单都没问题了;击败过一次竞争对手,就认为以后每次都能打败对方等等...

  我身边做老板的朋友,和我讲述下面员工提升职加薪的要求时,都会想当然地把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价值泡沫”都算进来,觉得自己取得了一定成果就前途无量,老板不给加钱就是傻X。

  比如我一个做企业服务软件的朋友,跟我聊到下面一个刚进公司半年的销售,有一次和他谈加薪时是这么说的:

  “这笔单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公司拿下来,以后这个客户肯定会和我们长期合作,我觉得这波结束应该给我升职。”

  可实际情况却是,作为销售,拿下这个订单本来就是你的本职工作。

  公司付你钱就是让你去拿这种订单的。未来这个客户是否有更多的预算,购买超出合同之外的产品服务,或者通过你能开辟其他新客户,这都要另外再算。

  如果以上这些还没有发生,抱歉都不能算数。这并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职场上永远都是先有结果,再谈回报。千万不要把本职工作该做的付出,当成得寸进尺的砝码。

  倘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新价值,这个时候你再去谈回报,底气会更足一些。

  比如公司雇你来是完善现有产品和服务的。但你在工作之余给公司开发出一套新的产品线,而且还做得颇有起色,这就是新价值。

  再比如公司雇你来是维护现有客户的。但你在一年后居然开辟出更多新客户出来,给公司带来了20%的业绩增长,这也是新价值。

  当你做到这种程度,不谈回报老板都会觉得慌,生怕你跑了。

  

  3.努力提升对自己的“定价权”

  前面两点,讲的是职场上努力付出与回报的真相。最后这点,简单聊聊我们该如何提升对自己的“定价权”。

  所谓定价权,就是在薪酬市场上掌握主动权。简单来说你值多少钱,你说了算。

  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也并非没有办法可循。下面两点思考,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1)让自己的能力变得稀有

  你的专业能力越独特越稀有,你的价值就越高。

  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

  一个典型例子,是黑客。

  大家有没有想过全中国的支付宝里有那么多钱,为什么黑客不去黑掉?

  答案是,不是黑客不去黑,而是根本黑不进去。

  在阿里巴巴内部,有一个被称为“阿里神盾局”的安全部门,负责保障这个巨无霸电商系统的正常运转。实际上,这个团队每天需要应对成千上万次的黑客攻击,然而他们构建的网络防御系统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这个团队里的许多人都是大神,甚至有的人以前就是黑客。

  其中里面有一位叫吴瀚清的牛人,在加入阿里之前就是一名资深“白帽子”(正面的黑客)。在面试阿里时,他曾远程关掉了阿里内网的一台路由器,让整个阿里巴巴内部断网,把面试官吓出一身冷汗。

  

  正是这身稀缺的专业本领,让他在业内越来越出名。后来吴瀚清带领阿里的安全技术团队打造了世界级的反入侵系统。而他获得的回报,早已是天文数字。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只要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足够精深,足够万里挑一,你能拿到的回报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极端的例子,是在整个行业里都做到赫赫有名,像吴瀚清那样;普通的例子,是起码你能在公司里面,在部门中做到专业性第一,这也不赖。

  这其中怎么去做,我过去的文章写过太多。考虑问题的思维,工作的态度,学习的能力,沟通的情商,资源的整合,未来的规划,这才是你应该去努力的“付出”。

  最怕的是什么呢?

  是那些专业性上半吊子的人。简单的工作嫌没挑战,困难的工作又做不来,还整天拿着没有价值产出的所谓“付出”来抱怨回报少。

  如果你对自己没要求,凭什么谈回报就要有要求?

  2)有本事撇开平台的光环

  如果哪一天你可以拍胸脯说,取得的成就全靠自己,和公司平台无关,那么恭喜你,你绝对“钱”途无量。

  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多少?

  前些时,我一个开网红经济公司的朋友要招商务拓展。面试遇到一个上来就要三万月薪的候选人。我朋友笑着说这钱我可以给,但你一个月拿三万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东西呢?

  结果这哥们说开拓新客户要公司帮忙牵线,出差要给他配2名助理,并且还嫌弃公司现有的工作软件不先进,要买他指定的那一款......

  本来这些事我朋友也没有说完全不行,但真正让他恼火的,是这位面试者结尾说的一句话:

  “做到以上这些,我可以给贵司开拓2000万的广告业务量。”

  我听了哭笑不得。难道说公司不答应你这些条件,你就做不出成绩了?

  好一个“只要你们怎样,我就能怎样”的荒唐说辞,怕不是一个娇生惯养出来的巨婴。资源都是公司给你提供,困难都是公司替你解决,你凭自己的本事能做什么?

  很多人错把平台赋能当成自己本事,一旦撤去平台的支持,能力几斤几两立马现出原形。

  这种人对自己是没有定价权的,因为定价权在平台手里。

  想要让自己显得值钱,就要学会把平台带来的光环,转化成自己的资源,牢牢掌握在手里。这样即使未来离开了平台,到哪儿都不愁没饭吃。

  具体怎么做?

  除了专业能力到位,你的人品更加重要。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积累。与人为善,广结良缘,助人为乐,不计较一时得失。和人打交道的事情,就要懂得将心比心。

  我身边好几个自带资源的大牛人物,在平常生活里都是做人极度到位,受过他恩惠和帮助的人不计其数。这种人一旦自己要出来做个什么事清,全世界恨不得都来帮他。

  这就像播种,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关于职场上的努力与回报,记住这三点:

  1. 请拿结果去谈回报;

  2. 避免价值的晕轮效应;

  3. 努力提升对自己的“定价权”;

  希望能给各位多带来一些启示,少带来一些抱怨。(本文完)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

  (ID:zhang_liangj)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你的努力值多少钱   究竟谁说了算?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