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2022-02-24 15:04:24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怎么看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真爱 女性 婚姻 男权

  大多表现为理性的人,多半是因为感性上的胆小。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之一,一个精致的短篇,格局不大,却展现出一个全部的男人。力透纸背。很多人局限于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却忘了这篇短篇的主角是振保这个男人。红白玫瑰不过是配角,是个引子。在《烬余录》中有这样的话:“去掉了一切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张爱玲被称为通俗作家,写的是市井,是男女,是那些人情。通过描写最普通最简单的生活,展现了张无限的悲悯,这让我觉得张绝不是一个通俗作家。一个理解中国的人会懂得这其中无声叹息。这也是为什么《金瓶梅》有那么高的评价。我认为很多中国很多优秀的作品不被世界所看好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这个巨大的人情社会。下面谈谈我对《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篇小说的理解。

  开篇是最著名的“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如果通篇都是为了解释上面那段话,或者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一个男人到底是喜欢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那么张不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倒像一个情感节目的主持人。所以后一句就是“在振保可不是这样。”下面就是振保的生平与为人,正途出身,但出身寒微,凭着自己的努力留洋回国,并且是半工半读,这样一个凭着自己爬上去的人,了不起,其中艰辛可以想象。他又是一个忠孝礼义俱全的人,一句“他做人做的十分兴头”可以看出他已经被当时的社会道德绑架了,是个典型那个时代封建教育下的男人的缩影,说他是外国式的俗气,其实是保守的中国人,张对他的评价就是“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这些描写奠定了振保这个人悲剧的一生。他是一个活在中国封建思想下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人,这样的人是分裂的,冲突的,矛盾的。

  后面写道:“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这样一个大好青年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但下一句“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两个“淡淡的人影”对振保有着最致命的影响。第一个妓女,导致了他,“ 从那天起振保就下了决心要创造一个“对”的世界,随身带着。在那袖珍世界里,他是绝对的主人。”所谓的“对”的世界,就是世俗认可的世界。第二个玫瑰,“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通,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里,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他不可能冒险,“他对他自己那晚上的操行充满了惊奇赞叹,但是他心里是懊悔的。背着他自己,他未尝不懊悔。

  这件事他不大告诉人,但是朋友中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他这名声是传出去了。”这件事更加剧了他要活在别人的眼中,而不是活出自己,他是个没有我的人。所以从开头就可以预想到结局的悲剧性。

  后面振保娶了烟骊(世俗认可)与娇蕊发生的故事(世俗不认可)只是通过故事来证实前文的描写,正如王家卫《一代宗师》所说:有些人成了面子,有些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这一句话道尽那个时代多少辛酸,无奈。

  之后“振保这时候开始宿娼,每三个礼拜一次——他的生活各方面都很规律化的。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旅馆里开房间,叫女人,对家里只说是为了公事到苏杭去一趟。他对于妓女的面貌不甚挑剔,比较喜欢黑一点胖一点的,他所要的是丰肥的屈辱。这对于从前的玫瑰与王娇蕊是一种报复,但是他自己并不肯这样想。如果这样想,他立即谴责自己认为是亵渎了过去的回忆。他心中留下了神圣而感伤的一角,放着这两个爱人。他记忆中的王娇蕊变得和玫瑰一而二二而一了,是一个痴心爱着他的天真热情的女孩子,没有头脑,没有一点使他不安的地方,而他,为了崇高的理智的制裁,以超人的铁一般的决定,舍弃了她。”这里可以参考鲁迅《孤独者》(见《彷徨》)中复仇的思想,复仇最终导致的是虚无,魏连殳对他人的复仇最终导致的是自身的变化,自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所以振保不愿承认自己所做的是一种报复,他对过去的复仇所带来的不是胜利的快感,却是无尽的自身的失落与感伤。

  小说的结尾“振保坐在床沿上,看了许久。再躺下的时候,他叹了口气,觉得他旧日的善良的空气一点一点偷着走近,包围了他。无数的烦忧与责任与蚊子一同嗡嗡飞绕,叮他,吮吸他。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寥寥几笔,可以看出振保的余生,无尽的绝望。

  所以通篇表现的是振保这个人是那时社会上的一个缩影,看起来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不过是个“空心人。”时代变换交替下的一个人的苦楚。

  很多人认为振保懦夫,不敢争取。其实振保这样的人,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好人,张对那样的人有着无限的悲悯,张很多的书中细节表现出对这种人细腻的情感。例如振保第一次见到娇蕊,“这女人把右手从头发里抽出来,待要与客人握手,看看手上有肥皂,不便伸过来,单只笑着点了个头,把手指在浴巾上揩了揩。溅了点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半生缘》中世钧与曼祯第一次吃饭,“曼桢便道:"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说着,就把他面前那双筷子取过来,在茶杯里面洗了一洗,拿起来甩了甩,把水洒干了,然后替他架在茶杯上面,顺手又把世钧那双筷子也拿了过来,世钧忙欠身笑道:"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等她洗好了,他伸手接过去,又说"谢谢。"曼桢始终低着眼皮,也不朝人看着,只是含着微笑。世钧把筷子接了过来,依旧搁在桌上。搁下之后,忽然一个转念,桌上这样油腻腻的,这一搁下,这双筷子算是白洗了,我这样子好象满不在乎似的,人家给我洗筷子倒彷佛是多事了,反而使她自己觉得她是殷勤过分了。他这样一想,赶紧又把筷子拿起来,也学她的样子端端正正架在茶杯上面,而且很小心的把两只筷子头比齐了。其实筷子要是沾脏了也已经脏了,这不是掩人耳目的事么?他无缘无故地竟觉得有些难为情起来,因搭讪着把汤匙也在茶杯里淘了一淘。”《花凋》川嫦与云藩的见面,“云藩自己用不着开口,不至于担心说错了话,可同时又愿意多听川嫦说两句话,没机会听到,很有点失望。”都是这种细腻而胆小的性格,显得可爱,反映的是最真实的人。正如张所说“不喜欢壮烈,喜欢悲壮或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没有人性。”

  以上是我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理解,像振保这样的人,我们现在也有,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一生,多少艰辛,这样的人很多是没有自我的,用经济学来说,这样的人是“理性人”,他不可能这样舍去自己的努力,所以我认为,理性的结果很可能是感性上的胆小压倒了一切。

tags:怎么看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