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登上热搜的她,到底有多敢说
2022-03-20 20:11:13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今天登上热搜的她,到底有多敢说

  首先,她姐想跟所有一直关注她刊的朋友们、姐妹们说一声抱歉。   每天,她姐的后台都有好多好多女孩在分享着她们的故事,我都有看到,都会仔细阅读,也许没能一一回复,不好意思。   我珍视这些分享,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作为女性共同的隐秘的记忆——   有关颜值焦虑、体重焦虑,有女孩每天上称,稍有变胖就警铃大作;   有关婚恋问题,甚至原生家庭直接将彩礼明码标价;   还有关于年龄忧虑,和女性年纪变大带来的无数个职场危机……   在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她姐有了最正当的理由,邀请女性们讲出自己的故事。   今天,她姐与喜马拉雅平台合作,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职业背景的女性,让我们去听听她们的声音——   她刊,   #听见她声音 你是否问过自己,女人该是什么样子?你是否想过,我们是什么样,女人就是什么样。今天请把话语权还给她们,关于女性的故事,请听她们自己说。#用声音打破偏见   小鱼儿——   打破社会时钟的反向人生   当同龄人步入稳定的工作,开始考虑结婚生小孩,26岁的小鱼儿干了人生中最大胆的事。   她裸辞了。   2019年,小鱼儿背包去新疆,去云南,去雪山徒步,一走就是半年。这好像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独自旅行。   这是一个全新的广阔世界:极其优秀的姐姐36岁依然单身未婚;立志走遍全中国的驴友在扩张版图;扎根大理的诗人想要买你的故事……   半年出逃,小鱼儿显然没尝够甜头。   2020年的春节她独自在西藏度过,恰逢全国开始爆发新冠,她看着地图中一点一点变红,西藏成为唯一安全的地方。   她突然感受到生命无常,想做的事赶紧去做。于是她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剃光头。   剃光头第一天,妈妈发誓不跟她讲话。   但到了第三天,妈妈开始偷拍她的光脑门,开玩笑说:“我们家来了个一休和尚。”   2021年,小鱼儿干了另一件在很多人待办清单上的事——去大山支教。   不仅如此,她还用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生活分享在各种网络平台上。   她用喜马拉雅的音频播客,让更多人去了解大山里的孩子。   国家给那里的学校配备了齐全的实验室、电脑室,学校不缺别的,就缺老师。   这次加上小鱼儿,他们师资力量才7人,够每个班配一个。   学习不好的女孩,要么嫁人要么出去打工。   也有学习好的女孩子,父母支持她上学,但会说:“我们全家都靠你了。”   每每回忆到这段经历,小鱼儿都感慨万分:大山只是自己的一段生命旅途,却可能是困住那些女孩一生的记忆。   小鱼儿逆着社会时钟走的经历,并非没有焦虑:   爸妈会旁敲侧击地催谈恋爱,小鱼儿总是顺着爸妈说:“这就出去谈,立马加男孩微信。”   看到同龄人的进度条把她远远甩在身后,小鱼儿也会偶尔怀疑。   但比起两年前,见过世界的小鱼儿明显从容多了,她觉得“想好”比“进度条”重要。   她看到身边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最后关头,内心依然迟疑。   也看过男孩明明对自己工作并不满意,但很难改变。   小鱼儿想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志趣。   她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她发现在喜马拉雅平台上记录的“叛逆人生”也在影响更多的人。   今年的支教名单上,好多人都说是看了小鱼儿在各个平台上的分享,甚至包括一位30多岁的母亲。   她跟小鱼儿说:“自己一直想去支教但没有勇气,后来生了小孩,更被家庭琐事困住了双脚。”   这一次,她安顿好家庭和孩子,去干了这件想做很久的事情。   真好呀,她分明是去寻找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社会时钟也许本就是伪命题,只要勇于迈出小小的一步,生命可能就有了别样的风景。   马寅青——   看不见光?我用声音让世界听见   马寅青刚出生的时候,由于早产放暖箱,吸氧过量,她失明了。   马寅青开始了与黑暗相伴的一生。   从小上盲校,马寅青没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太多不同。   第一次察觉到异样是在八九岁,小朋友不跟她玩。   办法总比困难多,马寅青决定带更多玩具去学校,于是问题解决了。   小孩子没有恶意,但成年人的“善意”反而带来伤害。   马寅青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换句话说,什么事都得先由父母把关,譬如大学读推拿专业。   那时候留给视障人士的专业很少,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有推拿、心理学和英语可供选择。   父母毫不犹豫地为马寅青选择了推拿,可她偏偏get不到经脉和穴道。   那时马寅青就清楚,推拿绝不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她喜欢的另有其物。   她在高中时就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广播剧。后来去到大学,马寅青更进一步,做起了有声书。   马寅青发现看不见完全不影响自己用声音传递故事,她爱上声音制作。   没想到冷水比想象中来得快,马寅青大学毕业后第一次面试声音制作,就被婉拒了。   明明马寅青的履历可以,面试对谈也聊得不错,但面试官综合考虑到出行安全和人际关系,最终拒绝了她。   但马寅青就是头铁:“既然没有公司要我,那我就自己创业”。   她组建起一个由视障人士构成的音频剪辑团队,三个月后,公司有了第一单生意。   马寅青拿着盲杖跑去杭州签合同,心想:太好了,公司不用关门了。   就这样她创立的寅青文化公司年底有了30万的收入,去年甚至登上了福布斯2021年度30 Under 30排行榜。   但马寅青面临的挑战远没有结束,她发现自己有着双重困境。   在社会上,她被看作生活无法自理的盲人。   在家庭里,她又是父母觉得要重点保护的女儿。   有意思的是,即便同样是视障孩子,基于性别不同,家长的对待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是男孩,人生已经这么苦了,孩子喜欢谁自己开心就好,勇敢去追。   如果是女孩,你的人生容不得半点差错,男友必须严格把关。   马寅青这次同样没听爸妈的,她轰轰烈烈地谈恋爱,跟男朋友一起参加马拉松。即便选择分手,也必须是两人内部的原因。   “我就是一个普通女孩,别的女孩谈恋爱都有容错机会,为什么我没有?”   马寅青又有了新男朋友,父母依然不看好。   这两代人的摩擦恐怕是要旷日持久地拉锯着了,好在他们彼此爱着对方。   庆幸的是马寅青永远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以及工作上的坚持——   她是喜马拉雅的有声书主播,她继续用自己的声音给人们带去更广阔的世界。   她会发现工作中不便的地方,主动督促相关人员做无障碍开发。   如果不是必要,她不会标明自己团队是一个视障团队,因为她坚持听众需要的是一个好的作品,利用视障标签博同情令她不齿。   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告诉同样看不见光的同伴:   除了推拿我们还可以有别的人生。   马寅青还想告诉世界:   盲人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参与社会生产,你看,有人在当主播,有人做了客服,甚至有盲人当上了律师。   别用善意的枷锁束缚了人的可能性,看不见光,声音也可以是启明星。   徐老师——   唯有掌握知识,才能打破羞耻的铜壁铁墙   徐蕴芸博士本来是全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   提到男女性别歧视,徐医生说:“我求学生涯并没有受到过歧视,因为我的成绩已经超越了别人可以歧视我的范畴。”   但女孩要优秀到一定地步,才能免于歧视之苦,这本身就不公平。   她永远清晰地记得自己六年级时的一件小事:   “亲戚家生了女儿愁眉苦脸,爸爸却说,女儿有什么不好,你看我女儿多争气。我心想,要是我不争气呢?”   成为妇科大夫的她,本以为可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帮助到更多的人,哪里知道在这里她目睹了更多的无奈。   她见过有的女性在家庭里的唯一功能就是生育,40岁的妻子四处寻觅治疗不婚不育的良方,不然就会被丈夫抛弃。   她见过一个孕妇得了肿瘤,于是娘家和婆家开始互相推诿,指责肿瘤是对方的问题。   她见到一个老北京因为羞耻不去检查宫颈癌,明明是每年体检便可以预防的疾病,硬生生熬到了宫颈癌晚期。   她看到青少年的性教育缺失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有小姑娘把月经初潮看成疾病,又有人连怀孕了都不知道。   她看到各种莆田系广告严重助长了女孩们的外貌焦虑,以为乳头深是私生活不检点,担忧外阴不正常而去做私处整形。   医生们总是用“偶尔治愈”来安慰自己,但徐医生无法再感到平静。   她想用自己的知识让更多人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病人病入膏肓的时刻为她们惋惜。   于是徐医生决定脱下手术服,成为为公众科普健康知识的老师,她想用知识给更多女孩力量。   徐老师成为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上的主播,她从最基础的月经羞耻开始谈起,一一打破身材羞耻、性羞耻、外貌焦虑。   美不美从来不该是女性首要关注的话题,健康才是。   当然徐老师想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还想打破更多——希望未来能够去科普青少年性教育。   她想一步一步来,先从让女孩们都能听到正确的健康知识开始。   看到了吗,这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都在试图打破着社会的固有偏见。   女性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年龄就是定义女性的唯一要义吗?   小鱼儿说:不要,我要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性,请听见我的声音。   女孩一定是社会的弱者,必须接受大家长给予你“最好的安排”吗?   马寅青说:视障并不等同于弱小,请尊重我作为普通女孩的人生,请听见我的声音。   过去社会存在太多“公序良俗”,借以“为女性好”的名义规训女性。   徐老师说:够了,让那些过时的女性羞耻和规训通通消失。让科学知识给女性带来更自由的天地,请听见我的声音。   她姐知道,打破社会的固有偏见,并非一朝一夕。   但保持倾听的态度是第一步,给女性发声的权利和平台是冲破牢笼不可或缺的一步。   喜马拉雅作为互联网音频平台,每天为更多人提供精神食粮,也在鼓励着女性去打破限制,探索自由的边界。   正如这几位光芒四射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真实故事、用自己的声音在冲破一个又一个固有壁垒:身体羞耻、年龄限制、职业选择……   唯有更多的女性都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星星点点的女性之光才能汇聚成火炬,微小的声量才能汇合成振聋发聩的回响。   也许未来,时代的波涛终将出现,我们终将冲破规训女性的一个又一个旧观念。   也许未来,女性不再需要冲破任何屏障,便可以开启那久违的平等的对话。   但这一切必须从我们每个人主动发声开始,不必等待潮水,女性应该成为自己的灯塔。

tags:今天登上热搜的她   到底有多敢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