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文字慢慢靠近
2022-04-04 10:30:44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向着文字慢慢靠近

  公众号微信:damei8210文/苏有郎翟立华盘膝坐在床上,噼里啪啦敲击着键盘,写一篇刚采访完的纪实稿。她说:“我是游走在文学以外的打酱油写手。”这是翟立华的自谦,她就职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综合办公室宣传中心。2014年开始发表散文,近两年来在全国各级报纸副刊和期刊发表散文、随笔30万字。2017年获得《燕赵都市报》微小说大赛三等奖。特别是2019年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就先后在《知音》《婚姻与家庭》《家庭》《博爱》《恋爱婚姻家庭》《中外文摘》《情感读本》等杂志期刊发表纪实特稿50余篇,成为这些杂志的金牌写手。本报记者苏有郎文/图140岁,从裁缝成为记者从事写作的人说起经历,不外乎是爱看书,从小喜欢文学等等。翟立华也是,她对文学很痴迷。小时候,无论什么书,只要是带字的纸片,她都会捡起来看看。晚上,煤油灯下,她趴在床上记录心情,稚嫩的文字在笔尖流淌,那一刻,她异常满足。记者以为她一直搞创作,翟立华却说:“我其实之前是裁缝。”17岁那年,母亲让她学裁剪,说家里有个裁缝不求人。当年,一家七口人的衣服全部由她来做。相较现在人们对手工制作的追捧,她说自己当年吃尽了“DIY”的苦头。后来,弟弟妹妹各自成家,下一代孩子们的衣服也找她做。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最烦的事就是做衣服,没有之一!妹妹劝她开个裁缝店挣钱。她说:“我不喜欢做衣服!”“你喜欢写、喜欢画,可那个能养家啊?”妹妹的话让她很伤感。20余年,她坚持用笔描绘生活,记录心情,可自己绿色小木柜子里十几个写满了字的本子,真的是一分钱也不值!尽管百般不愿意当裁缝,刚到邢台市那段时间,做裁缝还是成了她的谋生手段。2012年,37岁的翟立华从老家来到邢台市打拼,在新西街口开了一个加工服装的小店。白天,她是手持剪刀的裁缝,晚上,她书写自己的心情。那些文字散落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也引起了朋友的注意。朋友有个国学群,群里有《邢台日报》副刊的编辑老师,朋友便把她的散文推荐给了编辑。2014年7月7日,她的一篇800字小散文《雨》发表了。当自己的文字见诸报端,翟立华意难平。她一遍遍读着自己的文字,多年来的委屈一下涌上心头。1975年,翟立华出生在任泽区孙杜科村。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身体虚弱。父亲一个人要养活一家7口人,还要种10亩地,不堪重负,就和母亲提出了让上初二的她辍学,帮着照顾母亲、照料那几亩地。母亲知道女儿爱学习,从小到大成绩都名列前茅。她恳求父亲,说出了那句让翟立华至今想起来都鼻子酸酸的话:“庄稼荒荒一季,人一荒就是一辈子,就让闺女上学吧!”为了能让翟立华完成学业,母亲拖着病躯三伏天去玉米地锄草,体力不支晕倒了。从住宿学校回来的翟立华,目睹家里的情景,黯然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句号。翟立华以为,从离开学校的那一天起,自己和文学再不会产生交集。当编辑老师问,你写作是准备玩儿票还是打算当事业做时,她想了想,觉得把写作当事业做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就说:“我是写着玩儿的。”话是这么说,当第一篇散文变成铅字,那种成就感让她不由得想追随文字走得更远。她开启了创作模式,随后,散文就遍地开花,《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燕赵都市报》……2015年底,她应聘到市开发区宣传中心的《开发区报》做采编工作。她低价转让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店,义无反顾地转身,向着自己热爱的文字奔赴。2去保定,写第一篇纪实故事当热爱和现实画上了不等号,翟立华面临选择:先吃饱饭还是先实现梦想?人到中年,翟立华没有办法过多考虑自己的文学梦想,两个孩子要上学,她需要挣钱养家,她很缺钱。一开始,工作之余写写散文挣点“散碎银两”,她沾沾自喜。后来,当她知道写一篇纪实故事稿费三千时,心动了。尤其是老牌儿情感杂志《知音》向她伸出橄榄枝时,考虑再三,她决定向纪实故事方向转型。过程很艰难。写文字,看似没有区别,但是从散文到纪实,她经历了近一年时间。2019年2月,翟立华跟着《知音》杂志编辑学习写纪实故事,那是一段让她生无可恋的日子。凌晨,她还趴在网上寻找一个适合《知音》的故事选题。当她一次次把自己觉得很好的选题报给编辑,再被编辑毙掉后,她有点怀疑编辑是不是逗自己玩儿。编辑老师说:“你恐怕是对《知音》有误解,我们要的不是狗血淋头,我们要的是新鲜、曲折、完整的好故事。”翟立华锲而不舍不间断给编辑报选题,几个月后,编辑感慨:“你就像是那个打不死的小强,韧劲十足。”2019年9月,翟立华从《燕赵都市报》看到一则新闻,保定60多岁老人张淑云给南宫患尿毒症的大学生陈国衡捐款21万元换肾,她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故事选题,就报给了编辑老师,老师让她赶紧做电话采访,这个故事很不错。第一次要写纪实稿,翟立华有点紧张、有点兴奋。《知音》杂志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杂志,但是当年也是风靡一时,发行量行业遥遥领先。主要是稿费比较诱人。一篇三千块钱的话,两个上学的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解决了。她没有按照编辑说的进行电话采访,而是第二天凌晨5点,坐上火车去了保定,她要找到张淑云面对面采访。9月的保定,阳光灿烂。在火车站,张淑云老人接上她去了妹妹家里。因为张淑云给陈国衡捐款的事,丈夫差一点和她离婚,她不太敢在自己家接受采访。那天的采访其实一点也不“专业”,翟立华和张淑云像唠家常一样,东拉西扯地聊,从上午10点一直聊到下午3点,挖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而这位善良的保定老人为了素昧平生的邢台大学生,顶着被误解的巨大压力奔波募捐善款,最后和家人几乎反目。在海外旅游时张淑云还为陈国衡写下了遗书,如果她有什么意外发生,要自己的儿子接替她完成对陈国衡的救治。翟立华被这位老人的善举感动得几度掉泪。她买了当晚11点的回程票,坐在嘈杂的火车站给编辑汇报采访情况。编辑也很感动,说:“这个人物非常好,你赶紧写,现在用手机写,赶在这期发出来。”编辑的这句话鼓舞了她,自己的稿子要发在《知音》了吗?想想就有点激动。但是那天她太累了,又累又困,在火车上睡着了。她用两个晚上写好了张淑云的稿子,《卑微末路拯救:写于海外的遗书泪动山河》发表在2019年11月下半月的《知音》上。这篇纪实故事不仅给她带来三千块钱的收入,也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士气。接着,翟立华采访郭素萍老师,写她踏着李保国教授扶贫后尘继续带着乡亲们乡村振兴;写邯郸童星贾云哲长大后和妈妈之间的亲情故事……这之后,没多长时间,她又开拓了《婚姻与家庭》和《家庭》两个阵地,纪实故事在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三大纪实杂志不断发表。3以文养家,再次回归文学有人说,当兴趣成了工作,就不再感兴趣。但是对翟立华来说,自己爱好的文字恰好成了自己的工作,她热爱这工作。当爱好又恰好能挣钱养家,这对她来说,何其幸也!她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在自己“凭栏自语”公众号上,写过一篇《白天新闻,晚上故事》的随笔,表达她对写作的热爱。她负责《开发区报》的采编工作。白天,带着照相机和采访本去一线,采写报道开发区新闻。晚上,她伏案疾书,写自己喜欢的纪实故事。在她的世界里,似乎除了写作还是写作。其实,她爱好广泛,喜欢国画、喜欢戏曲、喜欢藏书……“这些年,尤其喜欢京剧,压力大的时候,唱那么几嗓子,缓解一下情绪,很有效果。”她笑着说。她痴迷程派京剧的大青衣张火丁,对她低调为人、默默做戏的人生态度极为尊崇。“不张扬、不做作,默默提高自己是一种境界和修养。”翟立华这么说张火丁,也这么对自己说。在纪实故事领域里摸爬滚打了两年的翟立华,成了各杂志编辑的重点联系作者。去年11月份,在她联系采访“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求她出具全国妇联宣传部的采访函。翟立华有点打退堂鼓。和她合作两年的《婚姻与家庭》编辑付洋说:“我来想办法。”《婚姻与家庭》杂志属全国妇联主办,付洋通过层层审批,才从全国妇联宣传部拿到了采访函。翟立华迟疑:“这么大费周章,我怕我写不好。”“我相信你没问题。”付洋很笃定。翟立华写魏德友的纪实故事得到建设兵团宣传部和《婚姻与家庭》总编的一致好评。总编批示,这篇稿子在《婚姻与家庭》全平台做推广。“我们主编和总编对你印象很深刻。一般总编批稿签就是一个字‘发’,但是给你的稿签会写批语,说你写得故事现场感足,很感人。”付洋高兴地对翟立华说,“总编还邀请你采写杨靖宇的后代,要出版红色家庭的家风故事合集。”去年11月7日,中国LPL赛区战队EDG以3:2战胜韩国LCK赛区战队DK,夺得2021年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冠军。80后、90后、00后……集体沸腾,大家高歌相庆,呐喊青春再没遗憾。这个时候,翟立华是蒙圈的。作为70后的她不了解EDG、不了解英雄联盟、甚至没有碰过电竞游戏。但她从年轻人的兴奋中嗅到了选题的味道。她通过儿子知道了EDG战队成员的名字,从网上查到“圣枪哥”李炫君妈妈陈春丽是广东新会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几经周折联系上了陈春丽,做了详细采访,写下《母爱雪藏辍学儿子,七年后“圣枪哥”王者归来》一文。报选题时,这本来是个小纪实故事,但是因为她采访到大量的细节,就一口气写了6000字。定稿时,编辑柴寿宇告诉她:“鲁媛(主编)非常喜欢这篇稿子,决定发4个版,做成大栏目。主编把你一顿夸奖,说稿子写得非常好。”面对编辑的肯定,翟立华笑了。写纪实故事这两年,她觉得自己学习到很多,不但是业务上的提高,更让她受益匪浅的是对人性的深度了解。两年来,她采访了50多位各行各业贡献比较突出的人物。和优秀的人对话,总能启发自己,她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他们的纠结和无奈,而她自己也会去深度思考,去挖掘人性最深处的隐秘。她觉得,自己采访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部小说的主人公,而他们的光环和无奈,也都会是一些很好的文学素材。她捡拾着这些素材和细节,将来这些人的影子或许会出现在自己的小说里。她说自己早晚会回归到小说上来。她第一次创作小说,600多字的《家仇》获得了2017年《燕赵都市报》微小说大赛三等奖。此后,转型纪实故事,再没有写过小说。“写小说是我的梦想,我肯定会回归。”其实,小说和纪实有什么区别?文学体裁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纪实文学不是也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吗?都是在写人生,翟立华是成功的。翟立华用一支笔撑起自己的生活。她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有简单的规划,背起行囊到处走走,边走边写,一边写生活,一边写梦想。转自2022.03.26《邢台日报》百泉副刊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tags:向着文字慢慢靠近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