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论如何正确理解太极拳的气势
2015-10-19 15:12:47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论如何正确理解太极拳的气势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练习气势了。气势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太极拳教程中对气势有详细的讲解。气势对于每个爱拳者来说都很重要,气势体现出练拳者的修为,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气势的含义

  气势这个词在字面上让人感觉到很有力量,也是练拳者到一定阶段必须研究的。

  太极名师谈到太极名家李雅轩的练拳架式时说:“有一种恢宏的气势,有一种不怒而威的神情。”亦有其他太极名师赞雅轩公的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拳势“气势磅礴,神意内敛,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其拳架气势雄伟,莫可逼视,舒展大方,大松大柔,刚柔相济。”

  练到气势这个阶段,证明对太极拳的领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林先生谈到盘架时说:“拳架中的拳式下盘高一点、低一点没多大问题,关键是气势要好,劲道要对。”太极拳的气势是由人的精、气、神和内在功夫决定的。

  气势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志,气势越饱满浑厚就功夫越深,即所谓如武式前辈郝月如先生所说练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 也就是不重在外形招式,而是重在内气、内劲、内功。

  我认为,太极拳是讲究气势,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但也不可忽略外形招式的技术规范。外形招式是内在功夫的延伸,内外相合则成架势。拳的气势,是从收放、开合、虚实、刚柔中练出来的。

  气势如何产生是很多练拳者的疑问,练好气势要做到八面支撑和八面转化,这样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气势。

  太极拳之拳架包含了内气、内劲、内功,尤其要按要领练习,深刻体会其中奥妙,知己功夫会在拳架之中练出。

  气势的质量是怎样体现?具体表现为太极拳浑圆整体劲,是周身八面支撑而形成的,是充满内气、内劲、内功的太极拳。太极拳浑圆整体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求做到位八面支撑。

  前后、左右、上下与里外之八面,即是太极拳修炼中所求的内外相融、完整一气之整体。所以在盘架过程中,注意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全面松开撑圆,久而久之,能使拳势浑圆,进而锻炼和增强周身一家的整体劲。

  “支撑八面”不能单纯从外观上求,以意领形是训练“支撑八面”的根本。行拳时上要有虚领顶劲,下要有松腰塌胯沉劲,沉肩坠肘,胸虚腋松,气沉丹田,开胯圆裆,可为“支撑八面”奠定基础。

  练习中在全身肢体放松的基础上,要有肌肉、骨骼向外松展掤势的意识,要注重随动作的开合,在用意不用力的前提下,让肌肉和骨骼贯穿平衡、对称、中定、稳静的内涵技术向外放松撑开。

  按这样方法长期训练,就能不断提高“支撑八面”浑圆整体劲的功夫。“八面转换”是其中的虚实变化和刚柔相济,这也要讲究转换和相济的功夫。如果内劲内功不充盈,神就难聚,意就难引到位,也就打不出像样的气势。

太极拳的气势还要体现神态安然

  太极拳的气势还要体现神态安然,从容不迫,情绪安逸,充满自信。

  太极名家在练拳笔记里面多次提及气势,他说:“所谓神者,周身虚灵之气势,莫测之动作,轻快变化之谓也。非咬牙瞪眼,努力使气之说。所谓气者,呼吸沉着之气,非青筋暴露,鼓包起块,强行呼吸之谓。

  所谓体者,稳静安舒,动作轻灵之谓。”明确指出太极拳气势的神威不是咬牙瞪眼、努力使气、青筋暴露、鼓包起块,对“气势”的表述是够清楚的了。

  雅轩公还说:“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就这样练出来的。”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在气势的层次上说,“周身虚灵之气势”与“虚无气势”是太极拳较高层次的气势。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气势

  一、气势的产生

  做到“八面支撑”,就产生气势。太极拳之拳架包含了各种内功在内,尤其要按要领练习,深刻体会其中奥妙,功夫全在拳架之中练出。

  八面支撑:其实都是要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不同方位的对向用力,使肢体放长,身体支撑八面,产生出太极拳的劲。如:躯干上下的对向拔长,头顶项竖,松腰沉气;躯干前后的对向撑拔。

  含胸拔背;四肢相向的撑长拔伸:肩沉肘坠,胯开膝屈。在意识调控下,逐渐产生传统上称谓掤劲的太极劲,从而达到技击健身等目的。

  顶头悬、尾闾收是上下争力,前推之力必有后撑是前后争力,定势的三尖对正,前落之脚必须与后足蹬力同时到点。内三合要内不动外不发,外三合要上下相系、同起同落、相对相照、同松同紧等。

  顶头悬、尾闾收,即头部百会穴上领和尾闾骨向里回收上下对拉,身躯中正,重心下降,平衡稳定,使人有安定舒适的感觉。顶头悬起,两臂绷开,自有支撑八面的风度。

  上下一条线,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对正,上身则无倾斜之弊,进而肩井穴与涌泉穴对准,从头到足形成垂直之势,犹如旗竖起,立身挺拔,精神抖擞,要有顶天人地的意念。通过顶天入地,上下对拉,向前之力必有后撑。

  左右延伸,八方放射的意念锻炼,浑元之气必生,气贯全身而达八面支撑。

  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其实质是四肢的根节、中节、梢节三大关节左右交叉相合,肩与胯合,即上肢根节与下肢根节左右交叉相合;肘与膝合,是上肢中节与下肢中节左右交叉相合;手与脚合,是上肢梢节与下肢梢节左右相合。

  外三合不在外形,全凭心意用功夫,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就进入了内三合的境界,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需要明白:外三合是由内三合而达到的。外三合、内三合,统称六合,即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合力,周身一家,

  二、气势的质量

  具体表现为太极拳的各种劲力。太极整体劲是周身八面支撑而形成的,整体劲是充满内气、内功的太极拳。太极整体内劲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行拳盘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求做的八面支撑。

  三、气势的作用

  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前掤、后撑、上领、下沉、丹田之气充盈周身,做到人身处处皆太极,平时处于松柔状态,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一触即发, 总之,要练就浑厚的太极拳气势,就要在八面支撑的身法基础上,内外合一,勤学苦练!

延伸阅读:

  • 太极拳教程 做此运动让你关节永不衰老
  • 太极拳预告片 如何正确理解太极拳中的长短劲
  • 太极拳教程 舒筋活血的小妙招就是练这运动
  • 太极拳教程 新时代的长寿秘诀竟是这运动
  • 太极拳教程 做不到这十点让你以养伤身
  • 太极拳教程 世界传疯的丰臀小妙招竟是这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教程 做此运动让你关节永不衰老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延年益寿,但是很多人在练习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太极拳预告片 如何正确理解太极拳中的长短劲

  习拳者对太极拳中的长短劲并不陌生,学习太极拳就要学习到其中的精髓。劲是太极拳的特点,练习太

深秋做这运动 帮你提高身体免疫力


  不论是古代宗师还是现代拳家,练拳非一蹴而就。都是需要长期的学习

太极拳教程 新时代的长寿秘诀竟是这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瑰宝,随着国门的打开,太极拳已经走向了世界。太

太极拳教程 舒筋活血的小妙招就是练这运动


  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众多人追求这个时代的潮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

太极拳教程 做不到这十点让你以养伤身


  爱拳者都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延年益寿的作用,但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克

太极拳教程 世界传疯的丰臀小妙招竟是这


  每次提到太极拳,都会被人们定格在老年人中,其实太极拳已成为时代

吴式太极拳 如何理解三融四坠腹内松的含义

  习拳爱好者都知道,吴式太极拳的养身效果最好,拳理中含有很多的太极拳的好处。也是男女老少都喜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好太极拳必学的五种方法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坚持,很多人在初练的时候会感觉到不顺,就放弃了练习。练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只

太极拳预告片 论鼻尖呼吸耳听背后的科学性

  人人都有呼吸,在练习太极拳时呼吸更为重要。练习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不是所有人刚开始就会,太极拳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