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到底,永不放弃?医生这样说
2016-04-22 09:12:04 | 来源:雅墨 | 投稿:伊文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急救到底,永不放弃?医生这样说

凌晨三点钟,放在床头的手机响起,睡眼惺忪的翁医生迷迷濛濛地应答,“喂......”

“翁医生,加护病房这边有病人需要叶克膜。”

听到这句话,翁医生立刻醒了,翻个身从床上跳下来。

“这是什么病人?”匆匆赶到医院的翁医生望着病床上陷入昏迷的患者问。

“老先生前几天因为发烧住院,由于肺炎很快就演变成败血症和呼吸衰竭,家属很不能接受......”

叶克膜是让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机器,可以暂时取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争取一些时间看有没有机会渡过危险期。粗大的管路会分别被插入静脉和动脉中,以抽取并注入血液。每一回要安装叶克膜,都得出动好大阵仗,动手的、协助的、观摩的全都围在病床边。

身为心脏外科医生就得负责支援这类紧急状况,偏偏这样的需求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某些时候加护病房里甚至会有两、三部叶克膜同时运转。照顾叶克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心力,参与的医护人员都是精疲力竭。

使用叶克膜的原因很多样,心肌病变的、呼吸窘迫的、术后的、创伤的都相当常见。不过,另外还有个大伙儿心知肚明却不能说出口的目的,在某些时候装上叶克膜其实只是为了“假装病人仍然活著”。

因为,叶克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医生尽力、家属尽孝的最佳代表。家属为了展现自己的孝心所以坚持急救到底、永不放弃;医生担心被指责治疗不够道地,而衍生无止无尽的纠纷,所以只好请出叶克膜“以明心志”。

有回翁医生感叹道:“我快要变成医院里的‘师公’了,叶克膜很像是高科技的‘法器’,装上叶克膜成了一种仪式,能够让医生放心、家属甘心。可是,受尽折磨的患者若还有知觉,大概就剩痛心了。”

接受死亡当然不容易,人类本来就得依赖一些仪式性行为来渡过这样的冲击,但在这些仪式之外,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理解死亡的生命教育。认识死亡的课题应该是在飘著淡淡薰香的书房里,而不是在凌晨时分充满消毒水味的加护病房里。

对于生命与死亡我们都该抱持合理的期待,让医生的归医生,法师的归法师。

本文出自凯特文化《手术刀下的年代:被锋利解剖的医病关系》

tags:急救   永不   放弃   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妇女心情差闹割腕 宜警急救援

宜兰分局新民派出所警员游国强(见图)4月19日担服20-22时备勤勤务,于21时许接获110报案,于旧城东路有民众自杀。游员赶抵现场,发现一名年约60岁陈姓妇女,因旧疾发作,加上长期与家人感情不睦,身心打击下一时想不

宜兰员山发生2起枪案 1死1伤急救中

社会中心/宜兰报道宜兰县员山乡21日下午惊传枪响!茄苳林桥与永金二号桥两处,有两名男子中弹,其中一名寿姓男子到院前已经死亡,另一名陈姓男子则还在急救当中,警方表示枪击2男的是同一人,目前正在侦办当中。这两

医生说男子腿上被蜘蛛咬的伤口需要开刀,之后的画面让我“再也不敢吃意大利面了”!

这名YouTube用户Richard Steven在2015年12月时发现自己的腿上被虫子咬了一下。一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去管应该自己会好。但几天过后,伤口慢慢的肿了起来、裂开、然后开始有剧烈的痛楚。 他去了

环团提交环境结论 蔡英文:不要放弃政府 必要时可拍桌

环保团体今天选在地球日前夕,拜会民进党暨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同时提交“全国NGOs环境会议”结论,并邀请蔡英文和即将成为绿能示范社区的台东县鲁玛克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胡进德在太阳能板签名,象征支持公民电厂政策

男子宵夜吃了“泡面+可乐”,结果起床吐血差点没命......医生警告:这会猝死!

很多人都可能看过可乐加曼妥思糖产生的“喷泉效应”——把一颗薄荷糖放入可乐里,可乐立刻以喷泉的姿态翻涌出来。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人的胃里,会是怎么样的呢?近日,25岁的小伙子小曹就尝到了这个苦头。当天,杭州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