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后,留下两大宝藏,究竟位于何处?
2022-03-20 14:12:52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太平天国灭亡后,留下两大宝藏,究竟位于何处?

  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 1864年,太平天国的末日终于来临。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地进入天京(今南京),烧杀奸淫,肆意抢掠,地毯式洗掠全城达三日之久,可称得上是挖地三尺,捞尽了天国首府里所有的浮财。   因“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清统治者对洪秀全的蔑称)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领袖曾国藩与曾国荃弟兄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一是天京藏宝之谜,二是石达开藏宝之谜。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与曾国荃都审讯过这位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来对付曾国藩。他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叙述,然后分别引出“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 ”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当时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太平军对清兵的蔑称)享用!”   太平天国在南京苦心经营十载,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银财宝的传说,“金银如海”之说。攻打南京城的湘军十分相信这个说法,待到破城之日,湘军四处掘窖,曾国藩甚至还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   按太平天国的财产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财产都必须统一集中到“圣库”,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库统一配给,百姓若有藏金一两或银五两以上的都要问斩。这种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财富高度集中,为窖藏提供了可能。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权由洪氏嫡系掌管,“圣库”财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进入天京后便脱离了群众,避居深宫,十年未出。如果没有其亲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天王府,对其他异姓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为他唯一信赖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话,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宫殿地下。   天王府当时并没有被湘军全部毁掉,有不少还未烧尽,当年的核心建筑“金龙殿”依然存在,百年来,从来没有对其地下进行过勘查。“金龙殿”下边到底有些什么?天朝宫殿地下有没有藏金?真是扑朔迷离。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还有军阀要掘太平天国窖金发财。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没下手。   除天京藏宝之谜外,太平天国还有一个藏宝之谜。   据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抗战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秘密调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   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蒋介石侦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根据研究人员赴现场考查后判断: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似非为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石达开究竟在这里有没有藏宝,也成了历史未解之谜。   而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是,在重庆南川市铁厂坪有段传说,当年石达开西征途中曾经路过南川,留下了一批宝藏,只要找到了一座名为“太平山”的位置,就能找到石达开宝藏。   在大渡河岸边的安顺村,当地老百姓这样讲石达开的传说:“当年石达开率三万大军走到大渡河的时候,有个爱妃生了儿子,石达开犒赏三军用了三天时间。结果三天过后,大渡河涨水了,军队无法渡河。这个时候清军又分别从前后对石达开军队实行追堵,看见了吗?当时他们住在村后的营盘山上,而山上只有几户人家,根本没多少粮食供给军队。” “石达开随军带了很多金银财宝,我们的祖辈说,这些金银财宝被装到7个大棺材里,一个连的军队负责埋藏,结束出来的时候,10个人的小分队守在出口处把这一个连的人全部杀死了。然后,这10个人的小分队回去吃完饭后全部死去,而做饭的炊事员后来也被一支毒箭射死。所以宝藏究竟埋在哪里根本没人知道。”   在重庆南川市,当地盛传的说法是,找到了“太平山”,就可能找到石达开的宝藏。据《南川县志》记载,石达开率部经过合口河到桥塘,沿路军纪严明,在老百姓家用饭,都会把银子留下。   和世界上所有的藏宝之谜的复杂性一样,太平天国的两大藏宝之谜至今仍未解开。仅靠文物部门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这些埋在地下深处的宝物能早日重见天日,以造福人民。

tags:太平天国灭亡后   留下两大宝藏   究竟位于何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