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八条建议
2015-11-13 14:20:22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茂刚法官 | 编辑:小柯

原标题:给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八条建议

给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八条建议

作者:朱昆

法院新闻发言人从广义上来说,不是指个人,而是以法院新闻中心(宣传处)为基础的信息发布机构,发言人作为法院的代言人,不仅要熟悉法律知识与法官办案程序,同时还要具备新闻记者敏感的洞察力、主持人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清晰传达出法院的立场、观点。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的设立与名单、联系电话在最高法院的网站上对外公布,表明最高法院积极面对媒体的态度,为提高法院新闻发言人的媒体沟通方面,笔者给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提出八条建议。

第一条,预制新闻:媒体稿件差异化。对于法院发言人来说,如果没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仅按最高法院的规定定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难以调动媒体报导的积极性,需要发言人按媒体所需,换位思考为其量身定制稿件。策划媒体稿件时要根据不同媒体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稿件,在传递法院信息的同时,提高发稿的可能性。如向电视台记者提供相关预告片资料,向报社记者提供不同角度的报导素材,向广播电台记者提简洁清晰的口语化新闻稿。

在向媒体提供差异化的稿件时要精心构思,站在媒体角度进行宣传创新,尽可能提高稿件的新颖性与独创性;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从中提炼出关键语句作为媒体重点报导的内容、导语、导视甚至标题;新闻通稿要按照倒金字塔式写做,把核心信息放在最前面甚至直接作为标题或导语,以免被媒体因篇幅所限误删核心信息。尤其对法院突发事件或网络舆情后的新闻发布会,出于抢发新闻的需要,媒体记者往往没有时间精心编写稿件,法院为保证信息的精准传播,需要提前设计,预制新闻。最终达到在发布会召开之前,即可预测出媒体报道的标题、图片、导语……,总之,尽可能不要让媒体编辑法院稿件,当然,前提是发言人了解媒体报导规律、熟悉信息编写技巧。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对偶遇式截访、电话采访。突发事件发生后,法院新闻发言人如果偶遇急于采访该事件的记者,要一慢、二报,三通过。一慢指接受采访不要着急,做好准备后再接受采访,避免发生“抢录音笔”类应对截访的办法,以致产生舆论次生灾害;以无可奉告或找借口不接受采访对急于报导的记者更为不妥,这样做会放任记者去采访事件当事人或见证人,不但会失去掌控话语权的机会,而且有可能让媒体进行倾向性报导;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规定,法院虽然要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但发言人也不能在院党组没有拟定口径,没经委派授权便仓促接受采访;否则一句话说错便可能再次引发舆情;二报指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相关规定通报政府应急办,同时向党委宣传部通报以寻求宣传支持;可以先请记者到会议室稍等,在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发言人要在新闻中心的协助下,根据记者的采访提纲做好回应准备,然后再接受记者采访,如实在难以回应记者采访要求,可以正在调查之中要求不予报导,甚至与媒体总编辑联系说明此事。对于媒体的电话采访要求,在不能确认媒体记者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发言人不要在电话里直接回应提问,因为仓促之间很难根据拟定口径回应,可以先问清记者个人信息并核实后,根据记者的采访提纲书面回应,这样便可把电话采访转换成书面采访。

第三条,发布会前要掌握媒体关切。在人人面前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法院发生突发事件2小时后,网络一般会有所反应,新闻发言人要及时启用舆情会商室、拟定回应口径、设计信息发布议程,向上级法院甚至向最高法院越级汇报事件处置方案。如有三家以上媒体单位要求采访,应策划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前首先要求参会媒体记者,把采访申请表或采访提纲传真到法院,要求临时参会的媒体记者填写采访申请表,以便提前了解记者关切;其次,根据记者的采访申请表识别记者真伪,目前有三种方式:网络查询、手机编辑短信、电话至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询;最后,通过网络搜索采访记者曾经发表过的报导文章,以了解其写作风格而做到知已知彼。

第四条、发布会的问题预测及注意事项。突发事件发生后,法院新闻发言人要指定专人进行舆情监控,从网络收集公众关切,邀请包括部分媒体在内的危机公关专家组成舆情会商室,预测媒体发布会上记者可能问及的问题拟定应答口径;在模拟发布时要注意预测媒体有意不登记而临时抛出的问题;

主持人一般由经过培训的发言人担任,当发布人出现突发状况时,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主持人能够随机应变,及时接过信息发布会的任务,尤其当发布人出现语焉不详或失误时,主持人要能够根据平时的训练马上接过话题,酌情进行补充或解释,这需要主持人具有丰富的临场处置经验;此外,主持人要说明发布会主题、介绍发布人、指定提问记者并根据记者问题而确定发布人、宣布发布会开始和结束等。主持人在临近结束时要提示“因时间关系,还有两次提问机会,请记者做好准备”,此外,发布会场要设置专供发言人及时退场的通道。

发布人一般由参与决策的院领导担任,对专业性强的主题,可以由分管领院导、主审法官担任,一般不超过3位。发布台上要放置即时通讯工具,如笔记本电脑,以便记者突然问及敏感、“刁钻”或未经授权话题,或发布人出于紧张等原因而突然大脑一片空白,出现张口结舌、语焉不详无以回应的突发情况,虽然发布人职级越高、发言越具有权威性,对媒体吸引力越大,但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出发,院长轻易不要站上发布台,如果发布人出现失误,院长可以澄清为其个人意见并以党组意见予以纠正,院长如果作为发布人出现失误便不再有退路致全盘皆输;院长通过后台监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给出相应的答案授权发布人回应。发布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要注意观察记者表情变化,并左右扫视其他记者反应,做手势时要五指并拢而不能用“一指禅”。

第五条,设托提问与现场速录。主持人要注意至少请三位友好记者当“托”,并为其提供信息清单。为了使发布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场气氛,开场第一位提问者要由“托”担任;第二位“托”定位为救场。在一个由众多媒体参加的突发事件发布会中,提问环节局面很容易失控,如果前面一个记者问的是充满“血雨腥风”、极具挑战性的“刁钻”问题,就算发布人能够随机应变、在后台的帮助下妥当回应,还需要救场的记者“托”及时转换话题,接着再问一个继往开来、渐入佳境、早有准备的问题,把难堪的局面扭转并拉到正常渠道中,以平缓发布人情绪,保证发布会顺利进行。第三位“托”定位为补漏,用来拾补关键信息验收单中记者没有提及而法院想告诉媒体的问题,但注意操作技巧,以免把发布会被媒体看穿而认定为一场彩排“秀”。

如果案情复杂致新闻通稿太长,出于媒体报导篇幅的有限性,按照通稿300字-1000字原则,如实在不能说明案情,需要在发布会前把案件信息设计成问题,由提前安排的托或由主持人在记者提问环节,用转移问题的方式把这些信息发布出去。同时请“友好”记者按照信息验收单,拾补没有被提问、发布人没有涉及的问题发问。发布会后,由速录员把提问环节中的问题与回应稿件提供给媒体,以免引起误读,也便于澄清发布人的部分口误;除新闻通稿外,还要把相关背景资料如判决书等相关法律文书、预告片资料甚至法律名词解释等资料,在发布会后根据其需要提供给媒体。

第六条,少说、慎说、权威说。发布人对于记者的提问,要坚持假话不要说,真话不全说,没经授权的话不能说的原则。发布人只能讲精准的被授权信息,在法院的权威信息发布台上,不能说“可能、大概、差不多、我个人认为”等不确定性词句。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要谨记“三、六、九原则,”30个字、6年级水平、90秒,30个字指回答记者问题应少说,尽可能简短;6年级水平指发布人语言应通俗易懂,少用法言法语;90秒是时间限制,这是根据电视台播出时长规律而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电视播出时一个镜头不超过60秒,说得越多错得机会就越大,编辑进行选择性剪辑的可能性就越多,还有可能被媒体误读,甚至根本没时间播出关键信息,却反而把无意中甚至随口而说的信息播放出去,另外简洁而经过策划的表达很容易被媒体直接作为标题、导语、导视或者同期声采用。

第七条,克制情绪,掌握应答技巧。有句话是记者不坏,读者(观众、听众)不爱,尤其对于商业媒体,为了追究求发行量与收视率,需要刺激读者眼球。当记者问及一些敏感甚至不便回应的问题时,发布人不能紧张,避免被激怒,注意克制情绪,应把记者的提问看作阐释案情的良机;发布人如果与记者发生言语冲突,媒体记者追求的正是这些冲突的轰动效应,发布会后媒体报导的不是发布会信息而是双方冲突的画面,发布会不仅没起到应有的信息传播作用而且引发舆情次生灾害。有时记者会设计一些陷阱给发布人,如记者问:案件判决结果是否为主审法官的自由心证,某个信访案件能否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等,这类要求发布人做“是”与“否”回应的话题,建议做第三类回应,学会用“搭桥”或用大圈套小圈的方式化解,不能被记者牵着鼻子走。

经过培训的法院新闻发言人作为主持人时,对于发布人难以回应的问题,要用语言技巧转移话题,主动承担起发布人角色,对于记者提出指责性问题,要注意使用搭“桥”以转移话题,起到转移视线、移花接木的效果,如“我们不赞成……,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事件正在调查中……,我们现在应特别关注的是……”等;回应记者多次追问时,如“我们和您同样关注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刚才我已经回答了,我可以透露的一点是……”等;要能够旗帜鲜明地传递重要信息,如“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更重要的是……”、“问题是……”、“有些记者在台下问到的是……”;最后要注意在回答结束时或新闻发布会的最后,对核心信息归纳总结,以便记者记住这些核心信息,如“今天谈了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最后我要强调一下……”、“回到问题的核心……”等,意在再次提醒记者关键信息。

如果事发突然,记者所提问题较多而发布人准备不充分,或有些问题党组没有拟定或授权发布,可以按“真话不全说”的原则,进行多场次发布,或由主持人宣布“请工作人员记下记者的问题,会后再电话联系”等。

第八条,坚决澄清,全程警惕。发布人要及时修正记者提问中的错误观点,否则便有可能被媒体冠以被发言人默认的名义,把错误观点当作法院发布的信息报导出去。如记者在提问时说“我非常理解法院的难处,因为现在的司法不独立,在很多案件上都有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干预”,接着再提出问题,发布人要清楚,这是记者有意而为,这段话如果没有被纠正,便正中记者下怀,媒体可能会以发布人默认存在干预司法而进行报导,记者后面所提的问题仅是幌子而已,起转移话题之用。发布人在接受采访或在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注意记者的观点是否片面,对问题理解是否正确,要及时对其中的错误之处予以纠正。

记者在法院与发言人甚至法院工作人员接触的每一分钟,记者听到看到的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成为报道素材。如有媒体记者在采访后的报导标题《某某事件记者手记:发布会前官员在电梯里说笑》。从接到记者到车上的闲聊,甚至上厕所时,法院陪同人员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报道。有时候记者在采访时故做关闭录音笔、摄像机状后,随口所问的话,发言人的随口应答,最后都可能成为报导的核心信息,别以为记者合上本就不再是采访,实际上,想套取真话的记者这时才开始正式采访。

注:

作者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主持人一般由经过培训的法院新闻发言人担任,起主导发布会及“救场”的作用。

发布人指在发布台上坐定,经法院指定对外披露案件信息可能没经过培训的院领导或主审法官,主持人在信息发布时为发布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7个星期健康减30斤~

分享下7个星期健康减掉30斤的饮食篇:1. 早餐:
有机牛奶鸡蛋谷物,补充蛋白质和纤维素~加点儿抹茶粉,抗

马英九先生在两岸领导人见面会上的致辞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

太阳鼓丨一款特惠,感知匠心。

太阳鼓丨一款特惠,感知匠心。2015-11-09太阳鼓原创手工银饰匠心精神是一种态度,不断追求极致,将每一处细

11.13致远dream-周五股市分析直播一览

09:05:07策略:虽跌破3600才是调整加大的信号,但昨天的小阴确实有点伤害整体结构,并且即便上我们也是要考

关于脑洞

哈喽哈,大家好,突然发现这还是第一次这幺正儿八紧的解释自己的脑洞,有点小紧张脑洞来源于哥哥又一次在采

【广州】宝墨园,岭南最美园林的古韵情深

    广州,四年。宝墨园,却终究没有前往。明明知道,却不忍轻拍梦中的美。怕醒了,不再见,忘不了。 

世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10月8日,黄晓明和杨颖在上海举行婚礼,许下了“爱你所爱”的誓言。而林志玲左手甩开舒淇,右手按倒林心如,

关于批评的边界以及其他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相对应的电影评论或严肃的电影批评是整个产业链中必须存在的环节。特别是在商业力量

中央为什么这个时候提房地产

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核心问题,分别是:产能过剩、企业

原创短篇小说:《感怀20年前的YPYJ95届四班青春奏鸣曲》(连载十七)

原创短篇小说:《感怀20年前的YPYJ95届四班青春奏鸣曲》(连载十七)作者:申语然闻香识女生,抹了雪花膏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