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租房的那些事
2015-12-13 21:45:25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喜乐的Grace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在北京租房的那些事

IT北漂:在北京租房的那些事

文/寒珠

在北京,我住过四个地方,除了2006年住在朝阳区的传媒大学研究生公寓之外,在北京工作都住在海淀区,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中关村,住过苏州街、海淀黄庄、西土城。2010年,因为工作又回到北京,我开始在单位附近租房。那一年应该算是北京房价的分水岭,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北京基本上在四环内找不到低于每平米四万的房子,北京的房租也跟着房价水涨船高。

我第一次自己在北京租房子,是在苏州街地铁旁的稻香园小区,距离单位不远,在中关村的西北角,和中关村图书大厦相邻,穿过海淀桥就是北大,挺有文化气息的一个地方。苏州街有两个小区,一个新点的叫大河庄苑,隔壁老小区就是稻香园,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旧楼,我住到这里的时候正在做老房改造,小区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连路面都泥泞不平。小区背后就是万泉河路,往十号线地铁走就路过北京的重点中学八一中学,所以这里理所当然的成了学区房,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这所学校就买这里的房子陪读,稻香园二手房价格在2014年被炒到5万多一平米,大河庄苑6万多一平米。

记得我刚来公司报到的时候,住在一个快捷酒店,透过窗户看到这个小区,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形色匆匆的年轻人,IT青年和空巢老人居多,有次我在早餐店吃饭,一个七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一个人来吃饭,出门下楼梯台阶时有点高站不稳,我一看赶紧上去扶了一把,这个老人告诉我儿女都出国了,她一个人住在后面的小区稻香园。这个地方距离我上班的地方走路不到十分钟,于是我就动了在这里租房的念头。

这里的生活非常方便,围着小区西门的三层楼,各种小吃,豆花庄、麻辣香锅,驴肉火烧,洗头按摩的,还有永不打烊的麦当劳。傍晚时分,几个老头下象棋,一群人围着看。从早到晚,人声鼎沸,豪车和三轮车在并不宽敞的小道上并行穿梭。

为了找房也很是折腾,自己看了几处,都是没铺地砖,没啥家具,没网线的房子,住进来的话就需要添置很多东西,才能住人。后来通过房屋中介找了一处被称为豪华装修的房子,在14楼,实际上进去一看就是铺了瓷砖,卫生间配了淋浴器洗衣机,当时去看的时候白天没人,我问了句,四户共用一个卫生间能用的过来吗?中介赶紧说加我住了四户,一户是个女记者,一户是常出差,一户是北大的学生,最多的时候也就四个人,四个人肯定没问题。

租给我的那间十来平米,有床有柜子,两千多一个月,水电费平摊。当时我住在酒店,每天二三百的房费,入不敷出的,心里很是着急,就立马交了一个月租金,拖着一口大箱子,搬到这个能栖身的小房子。

刚住进来的第一天,问题就出来了,洗了个澡,发现卫生间下水道堵水,我只好充当疏通工,用牙刷弄出来一大堆头发。紧接着有人砸门,我赶紧汲着拖鞋,捂着滴水的头发去问“谁啊?”“你们欠电费了,赶紧交电费!”一个男声。狭长的走道有两个房子,这个房子在左侧,右侧还住着一户人,我说“可我刚刚住进来,不知道啊……”中年男声又砸了几下门,骂骂咧咧走了。晚上六七点,房子陆陆续续回来人了,结果一看加我一共住了七个人,学生那间住了三个男生,是考北大研究生的,常出差的那户是一对小夫妻,女的一下班端着盆子就进了卫生间,一个小时没出来,把那几个男生憋的一会儿去看下卫生间的门开没有。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万分沮丧的躺在没有窗帘的房子里,对面高楼的指示灯不停的扫射探照到这个房间,后来实在忍不住关了房间的灯拿着盆方便,起身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灯火阑珊,庆幸没住地下室的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租房的第一天算是真正尝到了北漂的滋味。

就更别提上班早高峰七个人轮流排队用卫生间的情景了,有次内急实在等不了,只好跑到楼下酒店去上厕所。人多使用频率过高,再碰到不讲究卫生的人,马桶和下水道堵了更是惨不忍睹。

我的一个闺蜜来北京看到我的住房条件,楼道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广告连门都快看不见了,进到我租住的巴掌大只有十平米的小房子之后,当时就流下了眼泪,害的我还安慰她,这条件够好了,这不还没像电视剧里面的北漂住地下室吗?她就说了一句“寒珠,我太佩服你了,要我做不到。”因为她知道我在家乡住的房子条件有多好,和这一比判若两重天。我的家人听到我的遭遇之后,就催促着我赶紧换个好一点的房子,气的在电话里直骂我,你有自虐狂吗,又不是刚工作的大学生,还这幺亏待自己。尼玛我不是为了省钱吗,我也想搬到好一点的房子啊,但是月租两三千的一居室只能去五环外,想想上班路上挤一个小时地铁公交的惨烈状,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我搬到一种有管家的公寓,据说是2011年之后推出来的,专门针对庞大的北漂白领,拎包入住,水电坏了24小时有人修,虽然也是几户合租那种,但是对于我之前的租房经历来说很奢侈了,当时搬进去,看到白白的墙壁,有衣柜,空调,写字台上有一盏暖暖的台灯,我一头扎到床上,差点高兴的哭出声了。

房子好是好,可是每月房租贵了好几百,租房品质提升了,就只能在吃饭上面省了。我的体重以每月两三斤的速度往下掉,几个月下来掉了十几斤。后来我写下一句话,如果你想减肥就来北漂吧!

在北京租房,高层和普层价位差不太多,我比较喜欢住高层,一来是每次出差回家搬箱子方便,二来蟑螂小动物少点,三是视觉开阔。可是高层出租的房子价格适中的都比较老,我住在12楼的公寓,电梯寿命超过10年,每次都有咔嚓咔嚓的铁链响声,有时还晃荡……我就会自动脑补负面新闻画面,让人胆颤心惊。打报修,说我想多了。小区居民也反映了多次,说是换电梯就得住户掏钱,而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外租,久而久之就没人管了。

最记忆犹新的地方就是住在西土城了,年底租的房子到期了,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的房价普遍上涨,我搬到西土城短暂的住过3个月,距离中关村不远,坐地铁知春路-知春里-海淀黄庄三站就到了,每天坐车都会路过知春路上的腾讯预告片和今日头条。西土城在北三环,中关村在北四环,都在海淀区。

住在西土城应该算是我在北京最奢侈的时光了,住的房子是个两居室,我的那间朝东,早起阳光温暖,小区在北京电影学院旁,常能看到养眼的电影学院学生,出门两步就是元大都公园,据说是元代建立的古遗址,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向北到西土城黄亭子,松柏茂密,还有洋槐核桃树,花草吐香。

关键是这里月租金还比中关村低。我住的小区出门就能遛公园,寸土寸金之地能找到这样一处闹中取静的住处何其幸运。到了晚上,可以沿着河道在树木间跑步,一路上有敲京剧锣鼓的,有吊嗓子唱歌的,就连跳广场舞的都有四五拨方阵,一步一个景,像是个浓缩的北京居民业余生活大舞台,让你看的目不暇接。北京的冬天不冷,这个公园11月份还是草木葱茏。穿过巷子可以看到麻辣烫和烤串摊子,满满当当的热闹的烟火气。我喜欢这种过日子的感觉,但却感觉自己游离在外,距离这种日子是那幺远。

住在这里优哉游哉新鲜劲一过,很惶恐,那种过了今日没明天的感觉很可怕,满目都是年轻的学生和锻炼的老人,成双成对,三五成群,你一个人穿梭在树林子里,显得你就像个孤魂野鬼一样。

空中不时飘过一句话:北漂就应该像整天打鸡血似的,你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奋斗的。如果天天想着赏花看树,不如赶紧滚回家乡,那里的风景比北京天蓝水清。

我住了一段时间,又搬回了中关村,住在海淀黄庄,每天早晨醒来外面车鸣轰隆的,可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就是要时时刻刻有紧迫感,让自己猫毛倒竖着才像个北漂,显得自己没有浪费光阴。

在中关村附近租一间房,租金相当于二线城市租一套房,手头没个几百万,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说买房。所以要努力工作赶紧挣钱啊。身边的北漂,尤其是月薪上万的小白领,都特别拼。

我有个同事是技术攻城狮,在互联网企业,码农月薪是我们网络编辑的好几倍,结果他抱怨说在北京租房都感到有压力,他住在西边,离单位车程一个小时,2013年租了普通大开间每月3800元,不加水电费,一年下来五万多,如果这种一居的户型在中关村,至少5000左右一个月。所以想距离单位近,只能跟人合租。

互联网公司的小白领,如果维持一个时尚有品质的生活就得接近月光,如果虐待自己拼命省钱想在北京买套房也是非常艰难,如果放弃北上广的工作回老家几乎找不到类似高薪合适自己的工作。夹在中间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好像就差一步成功了,但是又望不到头。所以只能埋头努力,莫问前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中关村,是我不断在文章里重复提起的一个地名。和我住的小区一路之隔的中关村办公区高楼林立两重天。

我上班地点所在的中关村西区应该算是最繁华的,高大上的写字楼里,有新浪、腾讯这样的大型网络公司,有方正、微软等知名企业。不过这里的大多办公楼是租来的。有些互联网公司在大厦住了十几年,也没买下楼,估计也没人卖。听说新浪也要搬家了,搬到五环之外的上地,和百度在一起。

和理想国际大厦一路之隔有个基督教堂,有着尖尖的顶,总能听到传出来悠扬的钟声,晚上外墙亮起红色十字架和束状温暖的光,像是理想一样。有次我下班路过,进到教堂,看到一排一排的木头椅子,很空旷很安静,没有一个人,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女生走进来好像在角落里排练诵诗。远离中关村的纷繁嘈杂,刹那间我仿佛时光穿越,像是有了信仰。

我常常站在窗口,看那些一盏盏亮着灯的房子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格子,不停更换着房客,那些没钱交房租的,不再年轻的……像是大浪淘沙般,慢慢就成了泡沫没了踪影。我在专栏文章《住在中关村》里写到过一句话:那些永远年轻,不敢衰老,不知疲倦的一个个ID,住在中关村。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中关村再合适不过了。2015年9月,我在创业大街孵化器3W喝了一杯总理同款咖啡,看到一波一波的参观者,这条不足二百步的街,每走一步都是二维码,每一块新换的门牌都意味着创业公司的生死更替。曾经中国最大图书批发市场之一的海淀图书城被移动互联网革命从地图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APP。

当阿里巴巴创下全球融资记录巅峰时刻IPO的时候,我住在中关村。下班路上,距离高大上的写字楼不远,看到一个老人正弯腰在垃圾桶捡瓶子。夜色已晚,回到住的小区,有个年轻人房租到期,一手拖着箱子,一手提着脸盆,不知道他要搬去那里。每天都可以看到送外卖送快递为挣那幺点钱浑身湿透的人,再不敢大手大脚花钱。

你所说的都是无力,你所见的即是人生。

后来,因为北京的租房价格愈发昂贵,内外交困之中,我退了房子,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里。尽管自己的房子又大又漂亮,干净又整洁,安静又安稳,但我总能时刻时刻记得那些在北京租房子的时光,梦里醒来又像是回到了中关村,那些铭刻在我记忆里的每一天,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像是利剑挂在我心上,让我无法忘却,又像是星星点灯,回想起来会给自己点赞。

一个逃离北京又逃回的朋友说,城市有时候很漠然。我们依恋这个城市,不是因为我们有多爱这个城市,而是因为这个城市里的人,这里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爱过恨过的人,有一份让你热爱为之拼搏的工作。有过悲伤喜悦,有过憧憬希望。我们在这里留下了成长的轨迹,也埋葬了许多不知天高地厚的岁月。

因为在北京的租房经历,让我下定决心在北京买房子,在这座城市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不用再拖着硕大的箱子,在城市之间象侯鸟一样飞来飞去。不用再东奔西走的租房,不用每次搬家都像逃离一样,不用每次离开北京都像是诀别一样再也不回来。那间房子,将永久的放着属于我的东西,无论我走到哪里。他们都在那儿一直等着我。只要我回头,就能看得见。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落脚的地方有一处自己的房子。在这偌大的城市,总会有一盏等着我们回家的灯。而所有的颠沛流离都将成为日后心中的慰藉。她们闪着光,透着亮,提醒着我们曾经为了奋斗什幺都可以忍耐和接受,那幺努力,那幺拼。

声明:本文来自微博自媒体@寒珠,新书2016年出版,望大家多多支持。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hanzhu010@foxmail.com 并保留以上信息。

转赞是支持,打赏是真爱。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好茶分享之一滇红

红茶是全发酵茶,性平偏温,冲泡也比较方便。冬天用保温杯温一杯红茶也是暖暖的。
(by 半夏wong原创)欣赏

乐乐只描述数据,但求真实不做夸枉

每天乐乐只描述乐数据,讲究的是真实,虽有错误也会真实的去面对,乐乐不会夸大乐数据的效果,不会偏枉乐数

最新十一种操作技巧合集

方便订阅用户学习1.我是如何战胜股灾交易记录http://weibo.com/p/1001593895436044809073?mod=zwenzhang2.熊

年末,来说说你的烦心事儿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最能牵动人心的除了年终奖之外,也就是一大波单身汪被爸妈逼着相亲结婚了!早饭前刚吃了

周一策略:反转概率大。

本周,整体上都是以震荡调整向下的趋势在运行,回踩3400是我们在上周就确定的标准。原因是:在整体成交

时·令 | 江南

/*图文原创*/
江南有江南的四季,江南有江南的节气。在今年,每逢节气,我都会填一首词,有关当时的景物,

下周交易计划

上周整个一周时间,告诉粉粉们,本周控制好仓位保护好资金,听话的粉粉们下周相对比较主动。下周一申购新股

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网友的举报,在微博和微信上发现此人: wu2198股票投资笔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1.未经我同意抄袭我的直播,并

流通市值10亿以内小市值公司一览表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流通市值603889新澳股份9.5438.1523.20纺织服装002749国光股份9.1845.9024.74化工002725跃

中国的官办经济(14)大气候,小气候(陈经2006年文)

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14)大气候,小气候(陈经2006年文)【@中科大胡不归 按:这是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