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懂你们二次元」,可能是你还不懂那些ACG黑话
2016-02-28 11:00:32 | 来源:玩转帮会 | 投稿:佚名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不是很懂你们二次元」,可能是你还不懂那些ACG黑话

谢题主和 @lushark 同喵。

题主既然是 b 站中人,那么想必很熟悉一个说法:DSSQ——不熟悉这个词的,大概也不能叫 b 站中人了吧(笑)如果有各位不熟悉什么叫 DSSQ 的,这个本来是 b 站鬼畜区用来吐槽观众审美偏差的一个词,也就是“大势所趋”。(几百年没看分区,原来鬼畜区都单独列出来了,以及知乎上竟然有问这个的,吓得我从椅子上翻下去了:如何看待 B 站鬼畜曲的"DSSQ"现象及作品? – 哔哩哔哩)

词语的“误用”——当然,这个加引号的“误用”有着很明显的成王败寇的涵义——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势所趋;共时语言学对此无能为力,而历史语言学里无数次记载了这样的变化。这里的“误用”,不仅仅包括含义上的变迁,也包括了读音乃至句法性质的更改。而说是成王败寇,是因为如果这样的“误用”是由权威发起的、或者最后占了主流,就变成了正常的用法;如果“误用”始终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就永远都是“误用”。“鲁迅用的是通假,你用的就是错别字”,这是同样的道理。

结构与读音、含义与原生“典故”相分离的情况,在历史上各种语言里都屡见不鲜,汉语里自然也多的是。“呆板”的变音、“底”作为属格标记的消失(被归并到了“的”里)、“空穴来风”的转义,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耳熟能详。至于外来词的含义变化(对应题主所说的 NTR 的含义变化),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汉语的例子不说了,举个遥远点的例子,英语里的“刺客”一词 assassin,是一个至少传了两手的词,从阿拉伯语传到罗曼语族诸语言(包括拉丁语),然后再传入英语,而这个词在阿拉伯语里的含义本来是“抽大麻的人”。(当然,这两个含义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据说是因为阿萨辛派在刺杀前是需要抽点大麻 high 起来的——否则就没有什么“信仰之跃”了。)

以当前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描述性风格来看,我们没有必要也完全没有可能限制住词义和语音,让它们永远不脱离诞生那一刻的面貌。语言是流动发展的,所以 prescriptivism 是永远不可能有市场的,一切“用错”的机缘巧合,都可能是语言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想这点回答区里很多人都想到了——

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如果你只想到这一点,那就太浅了。

“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这话从大面来上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语言和交流毕竟是两码事。就结构主义的角度而言,语言的基础在于其结构上的特征、容许的规则和限制的规则;而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大概对应索绪尔的 parole),如果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言语系统,即使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可能完全无法交流。“黑话”之所以为“黑话”、“春点”和“切口”之所以神秘,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和标准汉语有所区别,而是因为它们是独立于平民百姓日常用语的言语体系,就算你掌握了标准汉语的结构,普通话乃至北京话说得一溜,该不明白“合字,你把,色堂果儿嗨闪嗨福”是什么意思,你还是不明白。(本句来源于作为一名汉语流利的外国人是种什么体验? – 陈涛的回答)

这种共同体内共享的言语体系,不仅是交流的基础,更是一种身份的建构工具;当我们构建社会身份的时候,言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这套言语体系在共同体内共享,所以如果你懂它的意思、能够熟练应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就有可能可以被认为是共同体里的一分子;如果你不懂它,就只能被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排除在这个共同体之外。有趣的是,身份的建构并不是说“我说我是那就是了”,而是必须要靠符合公认习惯的特定言语表达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才有建立的可能性。我就算说一百次“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大家也不可能认为我是乡下人,而只要我说一次“唉,玄不救非”,估计就会有人心领神会地接上“氪不改命”。也就是说,要想混圈子,就先要知道这个圈子里习惯怎么说话;一旦和圈子的主要习惯有悖逆,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装的。

有关言语体系和身份建构的研究,可以参考这篇:Constructing social identity: A language socialization perspective。就大型的语言变体来说,AAVE(African American Venarcular English,政治不正确一点叫黑人英语)、魁北克法语,都是典型的身份建构的工具;留学生的 code-switching 有些时候也可以被当成身份建构工具的一种;而就一个统一语言体系内部来说,行业语言(包括 academic English)、团体黑话、in-joke/ 引用台词、那些“你不说你就 out 了”的流行语,也可以被看成身份建构的言语体系,只有了解这些才能被相关的人士认可。

所以,“一切语言是为了交流”其实并不是一句完全妥当的表述;更妥当的话,应该说,“一切语言是为了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共同体外的人我管你干嘛”。

题主所说的 ACG 黑话,显然是小圈子黑话切口的一种,也自然是一种用来建构身份、协助划分共同体范围的言语体系。更典型的是,所谓的“ACG 黑话”,是依托在众多作品、典故、源语言基础上的,这样的特点给了共同体成员一种深刻的印象:你不仅要知道话该怎么说,还得完全理解话背后的典故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接受有着充足 common ground 的人作为成员,不了解典故的人就算会说话也没用。这样的特征就让“误用”变得非常恼人(更确切一点,offensive),因为如果一个人足够了解典故的话,他是不可能用错这个词的,凡是误用词语的人,不仅要被排除在共同体之外,还都可以被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一个特定的名叫“不懂装懂”的范围里。比如说弹幕,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密集的子弹”,ACG 圈里的人大多都会知道“左舷弹幕太薄了”的典故,如果有人念成“弹奏”的“弹”,一个圈内人就可以立刻知道说错的人不仅不会念被共同体习惯认可的读音,而且也肯定不知道“左舷弹幕”的典故,所以这个人“是假的!是特技!”大多数人,不管混不混共同体,比起“不知道”来说都更讨厌“不懂装懂”,而共同体内部成员对于遵循言语习惯一事更加敏感,毕竟他们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所以对于这种破坏了共同体内部习惯的不懂装懂的人,成员们的态度非常不爽,乃至于“愤慨”、“残暴”,都是说得通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非规范性的共同体的黑话里,并不存在传统的 prescriptivism 所说的“正确”、“规范”的定义,因为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标准语当然可以有规范与否,我们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有人教社的语文书。但是小圈子共同体的黑话并不存在类似于教程的东西,融入共同体、习得言语表达的过程完全不是靠教材,而是靠语音句法语义推测(这二者的区别近似相当于 SLA 里的 explicit learning vs. implicit learning,说来就话长了)。因此,用来代替“正确”和“规范”的,就是我之前一直在用的“公认的习惯”,共同体的成员是靠着习惯代代相传来维护内部言语体系的稳定的;在共同体内部的言语体系里,我们无法说对和错,却可以说“是否符合习惯”。K 岛维基、萌娘百科等,实际上就是“习惯的记录”,虽然没有官方地位,但是受到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认可,自然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习惯的传递并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传输过程中总会有噪音,有编码和解码的偏差,如果大家玩过传话游戏就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点(妈蛋要是真严肃地引入信息论我觉得这个回答字数会翻倍……)。这点在语义的发展上尤为明显:望文生义、含义泛化,都是噪音和解释偏差造成的结果,不仅在 ACG 黑话里如此,在其他大大小小、有规范的没有规范的共同体言语体系里都是如此。因此,就算是我们严格控制每一代习惯的传递,过了那么几代以后,会发现语义的偏转还是不受控制地出现了。有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也随着语义偏转一起变化,比如当前对于“吐槽”、“同人”的用法;而还有一些时候,共同体的习惯还是在明显拒绝着这些超出习惯的偏转,那就是我们现在嘶吼着想让“小学生”们改过来的那些词了。当然,如果共同体习惯用语的词汇开始离开共同体、进入一个大环境里自由发展的话,之后出现的偏转更是连你哭着喊着去拦都没有用。

——于是这又回到了我一开头说的:不管是从共同体内部来看,还是从小型共同体到公域的角度来看,“误用”都是大势所趋。而 DSSQ IS GOD,我们无法阻挡。

那么最后说到题主在问题描述最后提出的问题:

一些有影响力的 ACG 媒体是否应该规范这些黑话的用法,还是任由其发展呢?作为个人,又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之前我也说了,大多数松散的小圈子性质的共同体缺乏一个可以定义“正确”与“规范”的官方组织;有影响力的 ACG 媒体再怎么有影响力,也不可能突然跃升为“规则的制定者”——且不说 prescriptivism 有没有市场,你觉得他们真要制定规则的话,会有人当回事么?无论是从共同体内的生态,还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他们只可能是“习惯的遵循者”;如果需要起到任何作用的话,也只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把一些想熟悉言语体系的入门者带入公认的习惯范围内。当然啦,现在国内 ACG 媒体良莠不齐,还有一些共同体之外的媒体想参(chan)与(huo)报导,这里面有一些真是能指望他们自己遵循规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如果真正要说起到什么作用的话,可能萌娘百科这些“习惯的记录者”会更有意义一些: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那可是词源历史的一手材料啊。

至于个人的话,本来这就是个人的选择,你再怎么问我们也没办法替你做决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我混迹各个小型共同体的经历里,我一共见到过三大类态度,取决于各人的善意程度。第一种态度就是按照自己熟悉的习惯去纠正不符合习惯的人,并且告诉他这是这个共同体内的习惯,所谓“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共同体、快速建构起在共同体内部的身份”;第二种态度则是“天又没塌下来,管我鸟事”,他们写他们的,你去按照你自己的习惯用,屏蔽也好,关弹幕也好,锻炼视而不见的能力也好,自吃一杯,不问他们的废与兴。

不过啊,我倒是更喜欢用第三种:你当然可以有不遵循共同体内部习惯的自由,那就别嫌我有看你不顺眼的权利了呗——你把群体里重要的言语体系都不当回事,那我骂骂你傻逼你还不愿意了?贼又能吃肉又不挨打,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儿啊?

所以说,还是别学我这样了,太不友善……

p.s.这篇回答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作为共同体交流基础的言语体系的表现;谁能数清楚我里面一共用了多少个梗?

p.s.2.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出了几个错误,回复区可以观测到共同体内部人士因为词语误用而感到冒犯的案例,对不起窝错了(。

p.s.3.其实 ACG 的黑话都是简单的,我以前在的一个小型共同体里,聊天的模式是这样的:“昨儿下桥党本来打算 14d 的,可惜被捆绑物看穿了,说如果我要敢拿一点羊毛就报告给 bkkl 让他们关我小黑屋,我他喵的真是日了跨越了”……欢迎来猜这到底是基于什么组建的共同体。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产品经理频繁更改需求,为什么会令程序员烦恼?

我们先来看个段子:去饭店,坐下来。“服务员,给我来份宫保鸡丁!”“好嘞!”——————这叫原始需求大

JavaScript中call,apply,bind方法的总结

  why?call,apply,bind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这个?   一般用来指定this的环境,在没有学之前,通常会

Apple Pay进军支付市场 三星不甘落后加入战局

【海峡财经网2016年02月27日讯】继苹果Apple Pay上周在中国惊艳上线后,另一通讯巨头三星也加快了其移动支付

自拍App让照片有浓浓旅游风 还有台湾滤镜主题

记者甘伟中/台北报道照片分享到社群网站时,加上滤镜特效可更为突出,现在出现旅游主题的滤镜App,可以让照

路况快易通APP 228连假不怕雪隧塞

中华电信HiNet“路况快易通”APP根据春节9天连假交通路况,列出宜兰回台北省时统计,228连假民众出游有门路

首信易支付(PayEase)现在中国支援 Apple Pay

香港2016年2月26日电 /美通社/ -- 中国首家电子支付企业首信易支付现已支援商户 app 受理通过?Apple Pay 进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习练太极拳能消除紧张情绪

  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脾气暴躁的人练习太极拳能使脾气变得温和,太极拳的好处能消除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修炼太极拳有利于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勾心斗角,导致很多人心理问题。太极拳的好处是帮助

太极拳预告片教程 习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习武者应该内外协调练习。太极拳教程对身体每

三种习惯上身注定离癌症不远


  虽然现在的医疗技术非常的发达,很多以前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都已经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