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肉饭、爌肉饭、肉燥饭好吃的关键竟然是...?!不知道多少消费大众有感觉,有在乎吗?
2016-03-21 10:25:21 | 来源:Anyelse | 投稿:米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卤肉饭、爌肉饭、肉燥饭好吃的关键竟然是...?!不知道多少消费大众有感觉,有在乎吗?

来吾乡考察,意态潇洒的人士背手闲步,不经心的赞叹好安详自足啊,这些金黄的稻穗一粒一粒汗珠结成的稻穗摇著头,默默的苦笑

活泼伶俐,可爱的小朋友围坐每一个家庭的餐桌边快乐的咀嚼好香好好吃喲,这些米饭渗进太多农药,苦不堪言的米粒已不能摇头只是默默的苦笑──〈苦笑,一九七六〉

我从一九七二年陆续发表“吾乡印象”系列诗作,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定居于斯的农村生活体验,长年累月酝酿而来的作品。〈苦笑〉正是其中一首。

诗的创作灵感,主要得自于直觉感受,不必然有多深入、多广博的知识依据。这首诗清楚表达了一九七○年代农药入侵农村,我最直接的反应,或者说,警觉。

诗重意象。米粒代表作物,也代表农民,苦不堪言,是无奈的受害者;而每个家庭的小朋友,代表所有的消费者,快乐的咀嚼,是“不知不觉”的受害者。

一九七九年五月起,我在联合报副刊连续刊登“农妇”散文系列,一九八二年结集成册。“农妇”是以母亲为主的农村妇女,日常生活的故事,作为题材。其中有一篇,篇名就叫〈农药〉,描述母亲抗拒农药的心情──

吃饭的时候,母亲又在感叹:米饭越来越不香了。闻不到以前那种香喷喷的味道了。

妻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呢?不是一样吗?

母亲说:农药啊!大家拼命的喷农药,每一期稻作喷好几遍,米饭怎么可能还有清香好滋味?

蔬菜喷农药更频繁。我说:和蔬菜比起来,稻子还不算严重呢。

母亲不识字,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不懂什么深奥理论,但得自土地的生活智慧,和单纯、正直的是非判断,促使她无法接受农药。道理很简单:农药这么毒,人只要闻到、薰到,就会头晕作呕,何况喷到作物身上,被作物吸收,再给人吃,怎么可能没事?

眼见农药无尽氾滥,难怪母亲晚年时常忧心感叹:会坏、会坏,时代会越来越坏……

而我在七○年代直觉上的疑虑,逐渐转化成深深的哀伤。

事实上,一九七○年代,八○年代初期,农药危害虽已浮现,但还未不可收拾,农药工厂尚未林立,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写文章、做影像报道,对环境变化发出叹息、警讯,甚至大声疾呼、严厉控诉,如果政府部门知道警惕,严格管制,积极研拟防制对策,例如以生物防治法对付病虫害,回归自然方式,取代傲慢无知而残酷的“控制自然”,田野生态不至于如此快速恶化。

然而言者諄諄、听者藐藐,警告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整体社会权利算计争夺、财富贪婪炫耀、逸乐追逐盲从的滔滔洪流中。满朝文武、地方行政首长、民意代表,热衷拼经济、搞建设、经费编列加码再加码,什么拢不惊,勇敢向前行,迎向经济起飞再起飞,却放任农药自由氾滥,环境恶化再恶化,谁管什么生态?

就像很多“大建设”,大势所趋,芸芸大众,自顾自忙于营生,浑浑噩噩,没什么“感触”,即使有些警觉,也因“无力感”而随波逐流,很容易就适应。

至今,我们的社会还是麻麻无警觉,不愿积极寻求改善之道吗?

实在说,我是无比悲伤。只因大多数台湾人的生态知识仍然十分贫乏,环境意识更为薄弱。

然而再多感叹无济于事。何况台湾美好生态,正是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始终怀抱着共犯的心情,总要先从己身做起,试图做些弥补,做些挽救,或许有些机会推广理念,带动风气。

2001年,我在自家二公頃田地植树造林,坚持绝不使用任何杀虫剂、杀草剂,必要除草时,以手工鐮刀鋤头,或以割草机为之,特别喜欢阵阵飘散的芳郁草香;割除的青草回归土壤,整片园区地面上,永远保持青翠、湿润、松软。

十多年来,树园苗木逐渐长大,皆已成树,绿蔭盎然;绿蔭下,任由各式各样“杂草”丛生,包括蕨类、姑婆芋,间杂各种树木幼苗,披覆满园,只需留意藤蔓类,随时清除,以免攀上树干。

有草丛,就有昆虫;有昆虫,就有飞鸟,生态十分丰富,经常有新奇发现,带来惊喜。飞鸟至少有二、三十种,满园啁啁啾啾、嘰嘰喳喳,每天清晨及傍晚时分,特别热闹,经常有老师带学生来这里,作生态教育、亲子旅游活动。

若是一遍又一遍施用除草剂,不只满地枯黄、生机尽失,很不舒服,大人没有兴致穿梭其间行走、漫步;也不可能允许小孩随意奔跑、玩耍,和人工割草的感觉,简直是天壤之别。据我粗略估算,雇请人工背著农药桶喷洒,或许省些时间,但工资加上农药钱,所需花费,比起手工割草机,不见得节省多少。

习惯,存乎一念之间而已。

我们家两公頃树园旁侧,还保留二分多地继续种水稻,自家食用。数年前,我女儿音宁要求由她负责管理、耕作,实施自然农法,她戏称为“自然荒废法”,只在耕耘时加些“基肥”打底,插秧后几乎是完全放任生长,绝不喷洒农药,绝不使用除草剂,绝不使用化学肥料,乃至于与“金宝螺”共生。

插秧后,只需花些时间“挲草”,去除稗草、田野草,割一割田岸草,捡一捡金宝螺。

唯一重要的工作,只有巡田水、顾田水。

水稻、水稻,无水便无稻。从秧苗到收割,每个成长阶段,整片水田,何时必须“淹水”、何时必须保持湿润,何时必须曝晒(晒田),有一定时程,例如开花结穗期,绝不可缺水,不然很可能不饱穗(米漿不足),即俗称“冇谷”(空包弹)。

一年二期稻作,经过五、六期实务经验,音宁很笃定,照样可以收成,和使用农药,所谓“惯行农法”,唯一的差别,只是收成量大约减半,如此而已。但绝对更香、更好吃,当然更健康。

就是说,对水稻而言,喷农药,唯一的功能只有控制病虫害、冲高产量,但病虫害控制得了一时,不可能灭绝,甚至更猖獗,剂量越用越重,形成恶性循环,不惜毁灭大量物种。

其实不只水稻,很多作物根本无须喷农药,像凤梨、番茄、西瓜、玉米、黑豆、小麦……以及依时种植的蔬菜、水果、丝瓜、菜豆……吾乡已有不少农民亲身去实践自然农法,成果一样,只是产量少一些、外表没那么“光鲜亮丽”罢了。

(:维基百科/卤肉饭)

吾乡居民世世代代在濁水溪畔安身立命、勤奋耕作,引用濁水溪水灌溉农田。

2011年,得知邻近工业园区将沿著灌溉水圳埋设暗管,抢夺我们农民的水源,十分惊慌,水源一旦被抢夺,等于断去耕作命脉,攸关生存权,岂能默不吭声,向来安分守己,只知认真耕作的农民,被迫学习如何抗争,全乡一呼百应,迅即成立“顾水圳、反抢水”自救会,展开一波又一波行动。

足足五、六百天充满焦虑、不安、悲愤、交织泪水的辛酸煎熬,在社会各界人士声援、协助下,终于守住母亲之河基本的水量,回复平静耕作的寻常生活。

经历这场“震撼教育”,吾乡农民才意识到,原来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自然资源,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更懂得珍惜;对做田的价值,也更有自信。

抗争,是明确表达“不要什么”;抗争之后,就要积极落实“我要什么”。

音宁依据她“自然荒废法”的经验,结合水田概念,和自救会农民密切讨论,进一步提出“水田湿地复育计划”的愿景,并和“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年轻研究团队合作,获得內政部营建署补助,做生态调查、纪录。

就像米,从来不只是米、不只是粮食,而是包含气候、土地、水流;是历史与技艺、科学与经济、文化与风格的展演;更是自然生态变迁中,最日常、最直接的体现。

米,就是生命。

水田,就是生命之源

水田,不只是农业生产之用。水田也是国际湿地公约与国际自然保育联盟所定义的重要湿地价值,具有水资源涵养、地下水补充、环境温湿度调节等多元功能。

水田也是台湾农村最开阔、最好看、最具特色的人文风景。

在我的童年、青少年记忆中,农药尚未入侵之前,广阔农田连接乾净水流的圳沟,水草摇摆、鱼虾丰盈,春夏季节最热闹,捡田螺、钓青蛙、捉蚱蜢、摸蚬捞鱼、捉泥鰍……多样生物适应耕作节奏,展现出水中繁殖生长、离水迁徙,湿土休眠的生活史……

音宁的童年,也保有这些美好记忆。她希望让这些记忆,回到生活中。

只要重新学习友善对待土地,不再施用化学肥料压榨土地;不再施用农药强迫作物、伤害环境,一年、二年……十年,悉心照顾,耐心等待,应该可以让飞鸟回来、青蛙回来,鱼、虾、毛蟹、蝙蝠、荧火虫……失去的一一召唤回来。

召唤回来的,不只是健康的土地、水流、生命,还有合乎自然伦理的价值观。

音宁这样期望,这样相信,当然也明白,这不是简单的事,可能是很遥远、很艰辛的梦想。然而,梦想不是等待,而是要化为政策推动落实、起身而行,一步一步去实践。

最基本的理念是坚持小农的价值。绝不是“小地主大佃农”式的承租、大规模的企业化经营,而是留住小农,留住耕作劳动的精神。

小农对田地的自主创作,是海岛台湾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基础。每块田就是每个小农的创作品,也是精神寄托,要给予自主的空间去发挥、著力;保存田地的多样性,留住第一线农人的多样性,恰如生物多样性,是必须努力的方向。

目前,台湾各地已有越来越多的小农投入友善耕作。

不过,自主并非是个人主义,尤其台湾小农更需要集体合作、组织运作,凝聚群体力量才能成事,并非单打独斗,各打各的品牌、各抢各的市场。

音宁的“水田湿地复育计划”,踏出的第一步,便是以我们家二公頃台湾原生种树园为基地中心,扩充出去,向周边农田的农民,一一说服。其中多位是“顾水圳、反抢水”自救会“要角”,在抗争运动过程中,音宁和他们培养了深厚的革命情感,有了良好的默契,经过数次沟通、交流,很快就聚合起来,首批集结了十一位老中青三代,各有性格与看法的在职农民,并找来几位一向爱护土地、关心农民的好友,加入股东,水到渠成,正式成立“溪州尚水”农产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很特别的“公司”,说它是独一无二也不为过,因为它绝非个人营利事业,而是推动理念,作为农民与农产的平台。它的最大特点是:提供的不仅只是商品,更是生活的价值。

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有二项,其一是负责组合农民,沟通,安排观摩、讲座,并和农民签订“保价契作”,翻转一般通行的“以量计价”收购方式,采行“以地计价”,真正从最源头的地方把关,不论收成量多寡,每分地以合理价格保证收购,让农民有基本的稳定收入,在没有产量压力下,免去使用任何“特效药”的必要性,安心作为生态复育、农村文化开拓、传承,第一线执行者,在田间挖沟放养水族、孕育藻类、空出野地、种植绿篱提供生物栖息繁衍……进行各种增加生态多样性的营造实验,长出美好的价值观。

坦白说,只靠彼此信赖、相互督促,难免有一、两位农民,使命感不够坚定,有时会偷懒一下,未认真照顾农田,产量与品质都远远不如别人,落差太大。不过,在大家尽力打气、教育,和顾及面子下,总会改善。

每一期稻作收割时,公司会在各家田地留一袋稻谷给耕作者,待全部完成收割,来我们家庭院樟树下,举办别开生面的“呷米趴”,每位稻农先在家中,把自家生产的稻米,煮成热腾腾的米饭,带过来,公司人员暗中一一编号,再端出来,摆在树下长方形饭桌,大家一锅一锅轮流品尝,品尝者都不知道哪一锅装谁家的白米饭,连自家煮的也分辨不出来,每人圈选觉得最好吃的那一锅号码,投入票箱,唱票结果,由乡长宣布“米王”得主,在掌声和笑闹声中,促进情感交流。

另外再宣布各家平均生产量,相互惕励。开会检讨,交换心得。

公司另一项重要业务,便是推销农产品,目前以“溪州尚水米”为主。

尚,台语和“上”相通;水,既含水田之意,台语和“美”近似,就是最好、最美的米。为什么敢如此“自夸”呢?

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土壤,孕育出什么样的作物。

溪州农乡位于濁水溪畔,引濁水溪水灌溉农田,水源充沛,因沿岸少有工厂,2001年集集拦河堰兴建之后,中央集权管控水源,农业灌溉渠道专管专用,溪州地段为莿仔埤圳上游,没有工业废水污染;濁水溪的濁,不是脏,而是挟带上游山壁石岩不断崩解的铁板沙,随着急水流入农田,逐渐沉淀而成有黏性,又含丰富有机质的黑色土壤。

这么乾净的水质,这么肥沃的土壤,再加上这么贴心的自然耕作法,孕育而生的米、饭,滋味Q软香甜、黏度适中,当然特别好吃,而且健康。我一厢情愿以为一定很受欢迎。

溪州尚水农产公司,请不起专业经理人,只有几位怀抱农村新愿景的知识青年,负责一般业务。只靠几位共同理念的朋友,热心协助,不支薪、无利润、纯粹义务推销。尤其是音宁和我,年轻伙伴戏称我们是“超级蓝钻业务员”。

为了推广友善耕作理念,推销溪州尚水米,我不在意身份、不顾及脸皮,每场演讲,技巧性打广告;每趟出门,我的书包中一定带多份宣传品、订购单,有机可乘就“直销”;平日花费不少时间,亲自接待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参访的人士,到农田现场不厌其烦导览、解说;甚至去“拜访”有可能合作的餐厅老板、企业界主管,费尽唇舌寻求订购、认养、合作。

第一期契作七公頃、十一位农民,因为不断有媒体好意报道,也有不少朋友热情赞助,收成后短期间即销售一空,给我们很大的鼓舞,但也造成假像,因为有更多农民有意愿加入,音宁决定扩充到十一公頃。

友善耕作面积扩大,耕作技术也更有心得,产量大为增加,销售却停滞,并未相对成长,一季紧接一季,旧米未去、新米又来,堆积仓库中,压力很大,因为仓库还未有冷藏设备、容量也不大,最大的压力是,自然农作不喷农药的稻谷、稻米,耐不住久藏,大约只容三、四个月,很快就会长“米虫”。就算有良好的大仓库冷藏设备,这样堆积下去,也不是办法。

实在说,我的业务员经验,心情很复杂,既充满感激,感激许多朋友热心宣传、推广;感激多家企业支持、认养。但挫折感也很重。

我感到最大的挫败是,至今还无法说服一家餐厅愿意使用“溪州尚水米”。

如果商业餐厅愿意订购,价钱可以再调低。和自然农法米食合作,可以明确知道产地来源,随时欢迎来“巡察”,也是很好的宣传、很有意义的公益形象广告。即使不谈公益,纯粹在商言商,确实好吃、真好吃,安全又健康,何乐而不为?

目前只有家乡子弟、作家蔡逸君的好友王灵安,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的“三重奏咖啡”,和他徒弟“阿力的摇滚厨房”及杨儒门的“学农Food”,固定采用溪州尚水米。期盼带动更多的餐厅业者愿意加入。

推销业务难以拓展,主要因素当然是我们太不会“做生意”,没有能力打开通路,不懂得发明、糊弄一些虚华的广告词,只是一味宣扬生态观念。诉求三大“功德”:一、提供亲友健康农产,二、照顾农民稳定收入,三、保护环境生态复育,太过于“道德化”,引不起消费大众的兴趣。

我大致归纳一些客观条件,如外来饮食文化不断入侵,改变了国人米饭为主食,无饭不饱的传统食性;每天煮饭“动鼎灶”的家庭越来越少;在超市购买平价包装米很方便;米太平常了,潜意识中不自觉的轻忽,或轻贱……

最大关键还是价钱吧。

因为友善耕作,为了不施用农药、化肥,行距、间距也要加大,通风性较良好,比较不容易发生稻热病,因此稻谷收成量,大约只有“惯行农法”的一半,而且“对地契作”保证价格,约为政府休耕补助的四、五倍,从耕作方式到碾米、包装、出货,大都是手工作业,比起大型机械化工厂,增加很多人力成本。一般市售价格每公斤约四、五十元,溪州尚水米零售定价一百五十元,“好家庭”订户每公斤一百三十元。

我粗略计算,每公斤约四碗米、每碗米煮成三碗饭,也就是每公斤米十二碗饭,每碗饭平均十元左右,和一般小吃摊、小餐厅价钱差不多。依目前多数人食量,每人每个月约吃六十碗饭,合计约六百元,等于外食价钱,和市售米价相差只有二、三百元,对一般收入的家庭而言,需要如此节省吗?

前些时,一再爆发“假本土米”风波,多家知名粮商找了几位当地农民契作,当作招牌,出产的品牌名气很响亮、市场占有率很高,却连续被查到混充越南等劣质米,包装为优质米价格贩售;还有大厂名牌米,多次检验出超标的剧毒农药。

如此不实,如此造假,如此不安全,但事件喧腾了一阵子,罚些小钱,很快就不了了之,这些名牌米继续上市销售,社会大众似乎也无所谓,仍继续接受。

米饭,性温和善良,不腥不燥,不像某些主食,容易口乾。早年未施用农药、化肥的米饭,很纯净,清香四溢。我们这一世代的台湾子弟,大都有这种经验,只要有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淋上一点酱油搅拌,风味绝佳;若再拌一匙猪油,更是无比幸福感,几乎无须什么配菜。

很多报章杂志、电视节目的美食报道,介绍本土流传甚广、甚久,深受平民大众喜爱的爌肉饭、卤肉饭、肉燥饭,皆着重在肉质、配料,很少评鉴米饭,我认为这近似主客易位、本末倒置,殊不知米饭好不好吃,绝对是决定卤肉饭、爌肉饭、肉燥饭……品质优劣的要素。

但米饭的品质越来越差。

各式各样毒性那么强的化学药剂,长年伤害土壤、侵蚀作物,天然好滋味当然丧失殆尽。大众的品味能力不自觉的降低再降低,已经不懂得分辨什么品质了。坦白说,我在街市小吃摊、餐厅或便当,已经很少吃到好吃的米饭,甚至常吃到实在难吃的米饭。

不知道多少消费大众有感觉,有在乎吗?

据我所知,台湾各地已有不少农村青年、中壮年,怀抱理想,投入无毒、友善环境的耕作方式,技术不断进步,充满愿景。似乎有逐渐蔚成风潮的趋势。

不过,只靠少数农民的坚持,只有一点一点的改善,效果毕竟有限,必须农委会、內政部、环保署及各县市政府等行政部门,真正重视,无惧得罪农药化学厂商,成立执行中心,研拟有效政策,才能全面复育生态环境。

音宁号召农民组成溪州尚水友善农产公司,进而推行乡內幼儿园营养午餐,采买在地食材,不只米食,所有蔬菜、水果也都和实施自然农法的农民合作。最大愿望是自然农法加上在地食材理念,推广到全国。

台湾社会外食风气普遍、外食人口众多,只有便当店、简餐店、小吃摊、一般餐厅、学校餐厅,乃至于军中餐厅等公共食堂,提高一些成本预算,采购自然农法的农产,才有可能真正推行友善耕作。

更重要的是,全民的觉醒,从自身改变消费观念、消费习性开始。每一次合乎自然伦理的饮食选择,正是推动改革的一份力量。

我如此深切期望——转机,即将来临吗?

附记:本篇部分文字引用“溪州尚水友善农产”折页简介。

◆原载于《联合报》联合副刊,2015年九月六、七日

◆吴晟

本名吴胜雄,1944年出生,世居彰化县溪州乡小村庄。1971年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即返乡任教溪州国民中学,2000年2月退休,兼任静宜大学、嘉义大学、大叶大学、修平技术学院等校讲师,授台湾文学课程,迄2007年。教职之余,亲身从事农耕,参与环境保护运动、推广种植台湾原生树种,并致力诗与散文创作。出版诗集《飘摇里》、《吾乡印象》、《向孩子说》、《他还年轻》;散文集《农妇》、《店仔头》、《不如相忘》、《无悔》、《一首诗一个故事》、《笔记濁水溪─守护母亲之河》等。与儿子吴志宁合作,出版诗歌专辑《甜蜜的负荷》、《野餐》。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第一天上班就该知道的人脉经营学:阿宝哥教你轻松打造个人品牌、结识贵人、扭转人生的致胜关键

好人脉胜过富爸爸! 没有好背景,只要掌握建立人脉的关键 善用一张名片,扭转自己的平凡人生! 职场老手与新

了不起,怡慧!《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推荐序

《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推荐序二 了不起,怡慧! 陈昭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

《大阅读──让孩子学会27种关键能力》

我们的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阅读传教士”宋怡慧精读出超过300本,对孩子最有助益的成长好书。她能用

即时行销 引爆关键解密

行销手法日新月异,不管是饥饿行销、争议行销、话题行销等,都脱离不了中心主轴:“与时俱进”,这个要素造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 大负荷险精尽人亡[热点]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大负荷险精尽人亡。英国著名纪录片摄影师StaceyDooley,近日拍摄她的纪录片《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 私处被疯狂蹂躏出大血[热点]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私处被疯狂蹂躏出大血。作为一个纪录片拍摄者,StaceyDooley常身处险境。最近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 脱光光遭嫖客疯狂蹂躏[热点]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脱光光遭嫖客疯狂蹂躏。失足女不堪一幕,为赚钱接客接到没力气!在采访了站街

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 顾客豺狼般饥渴整晚蹂躏[热点]

股城网讯:失足女一晚接十客全身没感觉顾客豺狼般饥渴整晚蹂躏,作为一个纪录片拍摄者,StaceyDooley常身处

巴黎恐袭关键疑犯落网 国际刑警呼吁加强边检

中新社巴黎3月19日电 (记者 龙剑武)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关键疑犯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在比利

糖尿病不需忌口? 懂得控制份量是关键

糖尿病不需忌口? 懂得控制份量是关键(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道) 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以为自己血糖控制良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