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2016-04-11 23:51:07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出渭南市南,沿沋河川大道逆水而上,南行约五十华里,便到了黄狗峪。黄狗峪地处秦岭北麓,渭河以南,以前也不知叫啥名字。提起此峪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

相传,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依仗在朝权高位重篡夺了汉室江山,改朝易制!王莽篡位,群臣不服,诸侯纷纷独立,群雄四起,除莽扶汉,匡扶刘秀恢复汉室江山。为绝后患,王莽欲杀刘秀,刘秀问讯出逃,在逃难路上,演绎出许多民间传颂至今的神奇佳话。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刘秀逃出宫来,忙忙如漏网鱼,急急似离笼鸟。无心浏览沿途的田园风光;无暇欣赏大秦岭的秀美山岗!逃难途中,刘秀和随从失散,一天来到一深山大峪,因连日奔波疲劳至极,便倒在一块山坡间睡着了。

闻刘秀出逃,王莽派兵紧紧追赶,追兵一路寻踪觅迹,进的峪来挨户搜查,搜不出便放火烧山。熊熊燃烧的烈火刹时笼罩了大片山坡,浑然熟睡的刘秀全然不知,面对这冲天大火,刘秀性命危在旦夕。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许是刘秀吉人天相、神灵佑护,有一黄狗颇通人性,见刘秀此时有难,性命危在旦夕之间,便从河里滚一身水,爬上山坡将水洒在刘秀身边荒草丛中,如此来回往返,一遍又一遍……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刘秀一觉醒来,只见满山起火,大吃一惊。满山草木尽被烧毁,唯独自己身边没有起火,好生奇怪,仔细一看,只见身边荒草尽被水洒湿,旁边有一只已气息奄奄的黄狗,浑身湿漉漉的,刘秀恍然大悟:此犬救我性命矣!面对黄狗舍身救难的壮举,刘秀真是心潮涌动,感叹不已,救命之恩,莫谓大也!感动之余,遂立誓道:如能逃脱此难,荣登九五,定给此犬建庙,塑造金身,以报救命之恩。

后在群雄帮助下,刘秀终于打败王莽,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是称汉光武皇帝。他没忘前言,为报黄狗救命之恩,将此峪赐名“黄狗峪”。建立黄狗庙,塑造义犬金身,春秋致祭。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逃得此劫,刘秀出得峪来继续逃难,一日行至一沟口,饿昏在路旁,适遇村姑桃花去水泉挑水,见路边躺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少年,便叫醒刘秀问为何躺在这里,刘秀说自己是逃难的,几天没吃东西了。桃花知悉了情况后,许是天意昭昭,良缘巧遇,桃花救了落难的刘秀,也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富贵荣华。

桃花是穷人家闺女,顿生恻隐之心,急忙扶着刘秀来到自己家里,向母亲说明原委。桃花母亲,一个生性淳朴,心地善良的农家妇女,听了女儿的话道:遇到有难之人,伸手帮一把是做人应有的良心,多做善事,日久必有好报。救人一难,胜过念佛千遍,我娃做的对。说罢就和女儿做饭,就做了常吃的苞谷糁粥,熬好了粥,就端给刘秀吃。饿极了的刘秀闻到这山泉水煮出的的粥香气扑鼻,吃了一碗又一碗。

桃花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着。这里坡坡坎坎长满了山桃树,母亲便给女儿取名桃花。桃花虽说是山村姑娘,每日粗食布衣,却长得天生丽质,亭亭玉立!虽无仙女容,也有倾城貌。母女俩见刘秀孤苦无依,就留刘秀在家里住下。

一天,桃花从山外回来,对母亲说山外来了很多官兵,说是要捉拿一个叫刘秀的,也不知这刘秀是干啥的,招来这么多官兵。刘秀在里屋听到后,知道是追赶自己的官兵到了,此地不可久留,次日就向桃花母女辞行。感激几天来的饭食款待,感激之余又觉隐瞒身份真情,愧对母女二人的深情厚谊。几天来的相处,知他们是心善之人,不会暴露自己行踪。思虑再三,遂向母女俩说了实情。桃花母女知自己救得是皇家贵族,吃惊不小!乡下村妇,平常被官府压迫怕了,唯恐有灾祸降临。便说:我们不知高低,慢待了你,但家里只有这些,请你不要怪罪。刘秀道:逃难之人,性命尚且不保,能有吃有住,报恩唯恐不及,谈何怪罪?桃花也没有啥非分之想,只淡淡说道:见难不救还是人吗?报啥恩,只要以后不忘我们就行了。

想到又要踏上漫漫逃难路,对这民间的人世真情,使他想到了宫中的尔虞我诈,两相比照,对桃花母女的患难相救,更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几天相处,桃花已喜欢上了眉宇间透着英气的刘秀。临别时,母女俩对刘秀路上安危叮咛再三。桃花怀着一颗依依难舍的心情,目送刘秀踏上继续逃难的征程……

离了桃花家,刘秀来到和黄狗峪一梁之隔的石鼓山,石鼓山苍松翠柏环绕,危岩峭壁耸立,素有“小华山”之称。沿着雨水冲刷的沟槽,行走在蜿蜒的羊肠小道间;踩着天然的石阶,以及裸露如蛛网般的树根;攀援拂面的枝条登上山顶,坐在古庙前的草地上,望着眼下的大好河山,逃难的刘秀,感慨万千,心力憔悴的他,想着前路茫茫,吉凶难料,面对巨石顿生奇想:此石似鼓,如能击响,必有天下,想罢即祷告天地,祈求神灵护佑大业有成,盟誓完毕,捡起一块长条状石锤猛击石鼓,刹时鼓声大震,声如巨雷,石锤震飞直至洛阳。得此吉兆,刘秀继续南逃,信心倍增,以后联合天下勇士打败王莽,建都洛阳。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黄狗峪,东连秀龙山,西接石鼓山,向南翻过山梁是蓝田县的青峪,远眺东南,那云雾缭绕下的高峰,便是秦岭主峰之一的二郎山。沿着进峪公路一路走来,清水河畔的大村小庄、田间劳作的农人尽收眼底。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到了峪的中段,一座高约六七十米的铁路大桥和十余米高的高速路大桥从头顶穿过。铁路桥上,刚驶出检地沟隧道的火车,又徐徐进入长约十里的克老隧道,高速路上疾驰而来的大小车辆鱼贯进入石鼓山隧道,晚上,桥上桥下的灯光和半坡居家中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路人无不驻足观望这一亮丽的风景。

高山峻岭下的蔡家河火车站,是地处大山里的一个小站,由于人流稀少,在大山里显得非常宁静,一路观山望水,来到玉皇洞前,公路旁的山坡中间,岩洞内的玉皇大帝坐像前,善男信女正在怀着虔诚的心情,祈求神灵保佑一方平安!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来到大山深处,众多沟壑,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分岔的沟梁,大都有它的地理名称和人文典故。有“十里木作十里没,十里水池十里多”之说的木作、水池皆为峪内的两个地名,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林业工人栽的人工林。悠悠林海,古木参天,身临其间,只觉丝丝凉意,悠悠草木香气。有诗为证:颠连奇峰接云天,晨雾暮烟山腰眠,只闻溪鸣水不见,劲草百花松幽寒。即黄狗峪的真实写照。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如石棉沟,沟内生长一种酷似棉花的草本植物而得名。古时,穷苦人家用它替代棉花保暖驱寒。长约十里的木作沟有一分岔碾子沟,源于沟内不知何年月凿下一石碾盘得名。更有沟内宽阔处一个个小石屋,大多已经倒塌,现存有用砾石砌筑的石墙,半倒半存的淹没在荒草丛中,引来进山杏仁的浮想万千。

在群山绵延,乔木茂密的峪内,也有寸草不生、一堆堆巨石叠压一起的乱石堆,人到里边半晌走不出去,此地理奇观的形成,不乏蛮荒时代,大自然洪水滔天的鬼斧神工的力量。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沿着山根凹凸不平的公路而上,峪道变窄,放眼望去,山梁上高大的乔木和岩石上爬满的藤蔓充满着勃勃生机。群山奇峰,在雾霭中隐约可见,从沟内源头流出的河水,在沋河川和稠水河、小峪河汇流入沋河水库,造福渭南人民!

黄狗峪,既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又是传播革命火种的摇篮,大革命时期,秦阳村的刘生俊和一批革命英烈在渭南塬上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他们为渭华起义和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刘生俊被敌特杀害,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师生都会前去烈士墓前祭奠,缅怀先烈。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黄狗峪为南北走向,横贯该峪的两道东西山梁,在峪口的代家村戛然而止,这里便成为该峪的天然门户。

大凡地名,多以地域标志,家族姓氏及历史典故取名居多,地处峪口的代家村,源于村后有一代王岭得名。岭上原住有几户人家,耕种着几十亩土地,地处荒山僻壤的人们,生活全靠老天恩赐,说来也怪,这岭上的地比岭下还成庄稼,天旱不旱,雨涝不涝,种啥成啥,是风水宝地?非也!除土质因素外,岭高风大,干旱时,风力减少了阳光照射的热量;雨涝时,高梁便于排水。因而形成了旱涝保收。旧时,上下岭全凭一条羊肠小道,人们岭上岭下常年奔波,只为生活。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代王岭山高岭险,古时常有强人盘踞,故名代王岭。岭下的代家村也因此得名,岭下住着几十户人家,靠岭面河而居,代王岭上有一大平台,呈长方形,约有数亩地大小,当地人名叫“土灯”,对面岭上也有一大平台,也名叫“土灯”。土灯四面壁直陡立,高约丈余,不易攀登,从土灯形成的山体形状观之,显系人工所筑,只因年代久远,雨水冲刷,加之人为垦荒蚕食,现今规模小多了。两个土灯形状大小一般无二,矗立在两座山岭的前端,隔河遥相互而望。

关于“土灯”名字的由来,在当地民间,有一个口口相传的千古传说:相传古时候,黄狗峪出了个秦国公,那时候这里人烟稀少,林木茂密,只有小路,没有官道,国公回家晚了经常迷路,以致拐到别的峪去了,于是,国公便命人在山岭上挖了平台,安放灯火,以便天晚回家时,瞄着两灯中间而过,防止走错道路。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国公回家时,要经过一个石门槛的地方,有块大石横在路旁,国公轿子经过,巨石常擦轿底,国公便命人凿掉此石,谁知日凿夜长,国公命人日夜不停去凿,直凿的石头见血,工匠吓得不敢再凿,石头也没有再长,从此国公离开家乡,再也没有回来!

渭南市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土灯上构筑碉堡,阻挡人民解放军北上延安,一支解放军部队由此经过,国民党军队凭此天险狙击解放军前进,当解放军战士顺山梁而上,冲到土灯敌工事前,面对陡壁堑壕,战士们用人梯强行攀登,经数番激战,中越占领了土灯制高点,为后续部队打通前进道路。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现仍健在的年逾古稀的老人,提起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仍历历在目,作为当年鏖战遗迹的战壕,至今古迹犹存,依稀可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华夏大地上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明古迹,有巧夺天工的宏伟工程,也有催人泪下的千古遗恨。这些文明古迹,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土灯,虽没有那些彪炳史册的古迹那样耀眼驰名,但她也是秦岭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片绿叶。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在日出而做的劳作中,每每从土灯下经过,看见她那耸立在山梁上的雄姿,犹如一个躺在山脊上的睡美人。虽是那样的粗糙,没有华丽的装饰,如经有识之士的精心打造,擦去岁月的灰尘,原来她也是美丽的。黯淡了的灯光,将会重放光芒。听老人说:天气晴朗的夜晚,站在渭河北岸,也能看见土灯上的光芒。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在距土灯数里的秦家村,相传是秦国公的家乡。现存巨大条石砌筑的避暑楼基础遗迹,还剩半边,可佐证这一传说的真实性。

这里能有古时贤达慧眼惠顾,有青山秀水的映衬,若能悉心开发,将成为临渭大地上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将是传承历史文化和发展经济的重要财富。

渭南桥南:黄狗峪传

今天,黄狗峪人在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特别是习主席倡导的中国梦的指引下,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向四个现代化大步迈进,从这里出外谋生的人们,无论身在何处,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养育自己的家乡。正是:千古秦岭草木香,蓝天碧水源远长。名利人生恬定淡,只恋故园泉水甜。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社会,是靠每个中华儿女孜孜不倦、不懈努力、勇于探索去完成的。这里的人们正在策马扬帆,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订阅与联系】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作者:郭川娃,临渭区桥南镇代家村人

微信搜索:渭南长寿塬同乡会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渭南市食品监督所“每周一讲”活动正式启动

渭南青年网(编辑/阳光)渭南市食品监所“每周一讲”活动4月5日正式启动。渭南市食品监督所要求每周由各科室

渭南市食药委开展打击挂靠走票非法行为专项行动

渭南青年网(编辑/阳光)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特别是疫苗、生物制品监管,严厉打击药品经营企业挂靠走票非法行为

渭南市临渭区爱卫办扎实开展第28个爱卫月宣传活动

渭南医疗网(特约通讯员 张纹 魏菲)今年4月是全国第28个“爱国卫生月”。爱卫月活动的主题是:“ 灭蚊防病

西安交警为渭南患儿再开“绿色生命通道”

阳光网-阳光报(记者 严文辉 文/图)4月8日20时许,西安交警灞桥大队接到支队指挥中心指令:一名渭南籍幼儿

渭南城变迁历史的轨迹

开栏语:“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古往今来,汤汤渭河孕育沿岸文明,传承中华血脉。渭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