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浅本不是什么过错 但“不要脸”的价值观让人烦恼 [焦点]
2016-06-03 15:50:56 | 来源:热点网 | 投稿:小艾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肤浅本不是什么过错 但“不要脸”的价值观让人烦恼 [焦点]

【今日最大声】网红都是些在娱乐、搞笑等方面搞些歪门邪道的人,我永远成不了网红。

我一辈子做事不喜欢重复别人,看到什么,就想去尝试。我在电视领域收视率做到了2.8%,处于行业里最高的高度,现在感觉这事儿没什么新意了,又开始做自媒体。我挺高兴,现在全国就我这么一个老头做这事儿。

我小的时候馋肉吃,馋到这样的地步死了一个牲畜,人家就把它吃掉,骨头扔了,我拿斧子把骨头砸碎,吃骨头的碎末,就觉得很好了。我对奢华的东西看得很淡,年轻的时候受过苦,经常受欺负,家里没有后门,每一件事都要靠自己做。我当了这么多年领导,我都不懂得指挥别人,写文章打字都是自己动手。

中国缺乏科学普及的教育,直接刺激我的事情就是雾霾防激光海带缠潜艇,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被人们当做笑话去看。中国人的科学素质在世界上排名在倒数位置。中国的媒体很发达,但科学类节目很少,像美国有discovery频道,德国也有专门的科学类节目。再看我们国家,电视台的节目都是些娱乐节目。

www.xinwenge.net

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人民网记者走进张召忠工作室,采访刚刚从解放军电视中心录完节目后赶回来的局座。

一、我并非看不起中学老师,只是那么高智商,好不容易读到清华博士的人去中学教课其实就为要一个北京户口。真不晓得是教育体制的悲哀,还是大小城市差距下那本户口薄里透出的讽刺?

专栏作者@陈宗鹤先生,5月24日,人大附中拟选聘教师公示显示,16人中硕士7人,博士9人。名单中,清一色的名校博士、硕士毕业生,包括北大、清华、北外、中科院,还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

二、人大附中连续几年招收到顶级大学的博士从教,这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顶级大学的博士淘汰率和二三流的大学一样高,很多最后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学术界的博士们会落到社区大学或者高中,比如说《围城》中的方鸿渐和《绝命毒师》中的老白。这就是劳动力经济学中著名的过度教育问题。

网友@立信彭飞

三、再一次论证了区域经济学中所谓极化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北京资源富集这种情况特为尤甚。尽管当今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仍不足10%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研究生们宁愿选择一线城市的中学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学就业。

高等学校教师@羅卜辛辛

四、去工业化、排斥低端产业的结果是什么,我想举个例子说明:西欧除德国外,基本都去工业化了,但高端工业设备还是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是他们的重要客户。这些高端设备到了中国后,使用中你会发现小问题多多,甚至有低级的常识性的设计错误,导致这些设备发挥不了应有效能,甚至完全不能用。例如在一块垂直竖起来的板上涂敷液体,竟然不知道因为重力作用可能导致下部的膜厚会比上部大,跟对方讲,他还挺傲慢不以为意(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中国人的),直到用仪器测量后才不得不亡羊补牢究其原因,是欧洲已经没工业了,这些出色的设计师们尽管可能硕士博士毕业,能力不错,创意无限,但他们从没做过实际生产,甚至连观察体验的机会也没有,想当然的设计尽管理念可能很创新,但就是会出现小错不断的结果。换言之,idea一流,know-how末流。因此,高端工业设备未来肯定是中国厂商的天下,但如果中国也搞去工业化,那不但产业升级无望,结局可能比欧洲还惨,拉美化乃至非洲化都有可能。

网友@繁芯流动

五、前天和学生吃饭,座上有个台湾访问生,出身台湾某农村。我看着窗外灯红酒绿,得意地问她台湾农村和我们大陆比如何,她说不知,但她家附近到处24小时便利店。我当即张口结舌:真的?因为我想起了老家南昌农村臭气熏天的厕所,白花花的垃圾山而高能曾告诉我,24小时便利店不会开在很破的地方。

作家@梁惠王

六、征收拥堵费后人们的选择是多样的:1.起的更早,在收费前出门,到单位后跑步锻炼身体然后再上班;2.一个人开车,改为几个同事拼车上下班,均摊通行费用;3.由私家车通勤改为地铁和公交上下班;4.近距离改为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5.单位的距离会成为择业时的重要因素,有些人会搬到单位附近,有些人会换到家附近的单位。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是一种效率优化。

媒体人@王志安

七、我是婚姻制度的反对者,我认为婚姻是一种落后的财产保护机制。全球范围掀起的平权运动在我看来走偏了,他们追求的不应该是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应该是废除婚姻制度。一旦未来LGBT群体的婚姻合法化,他们有很大可能会反过来捍卫婚姻制度,这是最糟的。

乐评人@梁欢,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八、严格的网络监管,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讲,损失是非常大的。其实通过国外的一些网站,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科技先进国家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了什么地步。因此,是不是可以给搞科研的人一点特殊的方便?

据中国科学报,在两院院士大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年过古稀的院士发言。

九、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差别那么大呢?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坏在我们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上,这些文化烙印实际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这么多年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出现上面我们谈到的,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更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许多人在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美国不能更成功、中国人不如印度人那么突出的时候,都喜欢以中国人英语差、印度人英语好作为主要理由。语言当然是中国人的弱项,但实际上更根本的原因不是语言,而是儒家的名分等级秩序,这个秩序使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持续不断地压抑,任何有个性的表达和质疑都会招致重罚,以至于等我们长大成型时,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只会做事、不会作声的人,只有干苦力的硬本事,没有软本事。今天的世界已经高度一体化了,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机会在国际竞争中更能胜出,一方面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重点放在做人的通识与思辨训练上;另一方面要走出儒家名分等级秩序的文化制约,不能再把顺从听话机器人作为我们的楷模。

据爱思想网,陈志武《我为何对中国教育担忧》

十、说起来,这几年青春题材的影视剧火的很,但人设之俗套,剧情之狗血,大有赶抗日、超婆媳的架势。

在今天,我们的青春片、偶像剧在商业化的创作思路之下,肤浅本不是什么过错,但不要脸的价值观让人烦恼。在《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这样的戏里,弥漫着暴力、扭曲和流氓主义,对女性的不尊重,和类似老炮儿的失落和愤世。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这样的剧早点被打胎才好》,作者:半辈子,来源:澎湃新闻

tags:不要脸   肤浅   过错   价值观   大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罗志祥激吻黄渤 红雷:还要不要脸

罗志祥当众激吻黄渤 孙红雷:还要不要脸 罗志祥晒出和黄渤的激吻图,附文称:“今天北京疯狂世界演唱会 我跟他留下了一个~吻!谢谢你渤渤,也谢谢...罗志祥当众激吻黄渤 孙红雷:还要不要脸 上传者: 发布时间:2016-05-29

房屋中介这个群体有戏 太适合拍电视剧 [焦点]

【今日最大声】流行文化不行了,和90年代头5年比真的是一泡污,2000年开始那几年周杰伦顶了一阵,续了几年。爱江山更爱美人,世界名曲,现在没人听了。怎么讲,全世界闲人就靠美国电视剧扛着,这样下去不是个事。网友

当代穷人才盛产胖子 [焦点]

【今日最大声】富人有时间健身,有钱吃精致的食物,喝葡萄酒,看歌剧不看电视。而穷人每天疲于奔命没时间锻炼,吃垃圾食品,喝可乐啤酒,一回家就开电视每晚吃两大包薯片当代穷人才盛产胖子。网友@褚明宇一、隔着高密

男孩公园内玩枯树被砸身亡 [焦点]

男孩公园内玩枯树被砸身亡 管理方面拒不承认存在过错 近期,北京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民事赔偿案,原告方父母因自己的儿子在公园玩耍时不慎被树砸死,要求公园多方管理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管理方面拒不承认存在过

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立黄昏 [焦点]

【今日最大声】城市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自我照顾能力,说空巢,只能说是某些个人暂时性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若把其当作一代城市青年的集体命名,恐怕不够准确。有人埋怨房租贵,城中村环境差,抬头一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