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人口拐点已到,但“赶人政策”真的成功了吗? [焦点]
2016-07-20 13:37:08 | 来源:热点网 | 投稿:杨丽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北上广人口拐点已到,但“赶人政策”真的成功了吗? [焦点]

十天前,一场盛大的逃离北上广营销刷了屏,当大城市人们还在感慨逃不掉的时候,这周却有了北上广实质迎来人口拐点的消息。看起来,几年来的各种驱人政策取得了实效,但是,这确实是个好事吗?

要点速读1当人口控制措施变得越来越严厉时,北上广的人口数量还是得到了控制。2即便人口规模稳定了,但得不来理想的人口结构,依然会有很多问题。从控制人口的角度而言,赶人政策确实接近成功了

特大城市下死命令控制人口,这已经是许多市民耳熟能详的一项政策。如北京的目标是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而上海是2020年控制在2500万。为达到这一目标,特大城市近年来都推出了一系列的严厉政策来驱赶外地人,包括以房控人(严控城区住宅增量、消除群租房)、以水控人(按水资源来测算城市容量)、以业管人(清除一系列小商品市场)、以学控人(提高非户籍人口子女的入学门槛)等等。

「 hi,看"今日话题",请上“新闻阁”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知乎网友chenqin把上海居民用水量与人口变化进行了对比,数据反映了上海常住人口减少是可信的

反映到数据上,这些政策确实已经接近取得成效。从最新的人口数据来看,北上广等城市隐现人口拐点的信号。上海在去年,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当时就引发了许多讨论。广州则是2010至2014的5年内,常住人口总共仅增长了30余万人,出现人口增速阶段性放缓。今年上半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减少了9.5万人,为1276万人。虽然这与城六区全年人口下降34.2万的目标相比还有段距离,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这两年的人口趋势能够保持,即便考虑到全面放开二胎的因素,北京2300万,上海2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都不算难实现。

之所以调控人口取得成果,大概是因为这次真的够狠心

为何这两年北上广的调控能够取得成效呢?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特大城市现有的资源确实很难适应目前的人口状况,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宜居,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政策执行得足够彻底,足够严厉,而且是在不断升级。

曾几何时,人们曾笑话北京的人口调控措施总是没有什么用,不管是清理地下室还是打击群租,一次次运动式的集中清理就算一时把人赶走,但大部分人会在风平浪静后再回到北京。有论者甚至指出,长久以来,很多北漂打工者早已习惯了这种节奏,会在奥运、国庆、阅兵等时间节点时,早于官方驱逐而自己主动暂离。就算是以业控人,把某个地方的小商品市场驱赶走了,小贩们过不久也会出现在另一处的某个市场。

被驱赶走的低端服装市场最后清仓减价

但如今的人口控制措施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厉,仅2015年就有150多家小商品市场退出北京,使得被驱赶者已经无处可去,他们聚集的地方一步步从市内被驱散到市郊,再被驱逐到河北。官员们也发现,以学控人是所有赶人方案中最有效果的一种。清退一家小商品市场,只是走了摊贩一个人。但是,一个孩子不能上学,陪他离开北京的就是一家几代人。据记者黎岩称,一名曾签下人口清退任务书的街道干部就曾如此表述。

用什么样的办法来以学控人呢?不需要提升孩子在京读书的门槛,只需要在办事程序上稍微严格些就可以了。记者黎岩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以暂住证为例,证件到期时需要到派出所续期,但是派出所惯行的工作方式并非当日办结,而是会等凑足一批后再集中办理,这样中间难免出现几天的中断。长久以来,派出所和北漂们都默认这样的方式合理。然而,现行政策的情形就是,中断了的这几天,会导致无法提供出连续在京五年以上的充分证明,最终令非京籍孩子被挡在校门之外。

这种坑未必是故意所为,可能只是行政机关的低效率或不友好造成的而已,但对于那些想把外地孩子赶走的官员来说,是绝不会错过这种漏洞的,只要够狠心很容易就能够做到。

然而真的是把想赶的人赶走了吗?恐怕未必

赶人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按北京市的说法就是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的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等企业和小百货店、小食品店等各类场所实行强制退出机制。虽然如前所述,用严格的以业控人的方式有可能实现这一点,但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些低端劳动力对驱赶的抵抗是非常强烈的,因为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有更高的工资,更多的机会。比如,迁走的服装、小商品市场的人,可能会转去做电商的快递,他们骑着电动车送货,依然会造成污染和拥堵。用学者郑新业的说法,整个物流、交通、能源的损耗根本不会因为低端市场的迁离而减少,甚至可能增加,无非是从一种形态的低端,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低端。

而且,即便把这些低端劳动力赶走了,也未必能换来多少高端劳动力。北京中关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继去年中关村e世界关停后,今年中关村的标志建筑海龙电子城也已经歇业,这固然有低端电脑卖场自然衰落的因素,但同时也是为了跟上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步伐。而海龙大厦的将来,据说是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打造海龙大厦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然而这种人为扶持的高端产业,真的能创得起来吗?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连中关村创业大街都开始门庭冷落,海龙、中关村e世界的未来可能就是改造为各种孵化器而已说的好听,其实就是写字楼办公室而已。

人口稳定了,但得不来理想的人口结构

严厉的赶人政策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过于人为的人口调控,会对人口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知乎上曾有这么个问题:从2010年上海2300万人口开始,执行严厉的人口控制政策,一个外地人都不准进入上海,那么,到2040年,上海的人口会变成什么样一个情况?

这个假想的问题有一个假想回答:好消息是,经过30年的努力,上海市人口终于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只有1934万人。但是,这1934万人里,20岁以下的幼儿和青少年仅占7.95%,入托、入学似乎不会再困难了,但与此同时,20-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仅占比50.96%,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有70%多;更恐怖的是,60岁以上老人占到了41.09%,而15%就可以称为进入老龄社会。由此可见,如果严格的控制外来人口,实际上,不到三十年,北京、上海就会变为没有生气的城市。显然,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稳定无法承受的局面。

从特大城市学校减少的情况来看,这种担忧并不是虚言,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1995年北京共有2867所小学,但是到了2013年只剩下了1093所,而教师人数则是从74075人降到57832人。在人口爆炸式增长的中国首都北京,居然也出现内地农村才有的撤点并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就是这样才好,因为多让一个小孩进入大城市,其消耗的资源就会大量增加,不如让外地人成年后来北上广打工,以维持城市活力。且不说这种想法体现了多少大城市人的自傲,但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讲,这依然会形成极多的问题,不是长远之计。

事实上,人口结构的影响之深远,可以从计划生育政策看出来想要驾驭人们的生育惯性,整个国家要付出吃奶的力气,其效果争议还非常大。更关键的地方还在于,一旦在某些节点形成趋势,可能就难以逆转了。北上广的人口增长势头在官员们使出全力后终于开始刹车,会不会造成一些现在还无法想象的结果,同样很难说。

北上广人口拐点来临后,会面临怎样的情况,目前还很难说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人口的迁出和经济下滑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如东京实行人口迁出政策的十年,恰恰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了。特大城市人口分散政策是好是坏,也许还需要更多的评估。

tags:拐点   北上   人口   话题   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人口压力亟待解决 [焦点]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人口压力亟待解决。上半年服务业用人缺口高达17.6万人。而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上海市今年一季度餐厅服务员、厨工的岗位缺口与求职人数比高达9:1。在这种情况下,被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北京常住人口增幅下降 [热事件]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外来人口集中住在城乡接合部违建遍地北上广隐现人口拐点,谁走了谁还在?在充满变革与流动的当代中国,对于许多人来说,故乡仅仅是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脚步或者因为顺从命运的安排,或者因为实现心

北上广或迎拐点 [热点]

实时热点 但随着这几个城市相继提出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去年,北上广等城市隐现“人口拐点”的信号。北上广三地政府今年上半年陆续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显示,北...截至2015年末,北上广常住人口总数达到近6000万人。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热事件]

早上7点半,家住北京双井的孙女士挤进了北京地铁10号线,前往中关村上班,人都被挤成了照片。顾不得与陌生人严重挤压的尴尬与苦恼,她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这班车。她不知道的是,即便如此,实际上,这条北京最繁忙的地铁

“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给中小股民的启示 [焦点]

最近,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市公司欣泰电气,在A股市场上的受关注度可以比肩深陷股权之争的万科。但受关注的原因并不光彩因欺诈上市,欣泰电气被证监会勒令强制退市。欣泰电气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同时也是第一家因欺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