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情绪 容易形成“癌症性格” [生活]
2017-04-20 13:01:49 | 来源:大风网 | 投稿:米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压抑情绪 容易形成“癌症性格” [生活]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小兵介绍,癌症发病除了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外,与情绪也有很重要的关系,不要压抑情绪,太过追求完美、不会宣泄的,就容易形成癌症性格。陈小兵还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举例子:达康书记就不容易患癌,有情绪就发泄,像育良书记那种啥事藏心里的,就容易得癌症。

像育良书记那种啥事都藏心里的,前思后想,就容易得癌症。如果不希望肿瘤君找上门,光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远远不够,日常情绪也非常重要。

四种性格要当心

刻意忍受型

有些人认为,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动声色,抑制怒气是成熟干练的象征。但从心理学而言,压抑和忍受并不是一种好习惯。

遇到不顺心的事,通常的调节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爆发出来;二是表面平静内心恐慌;三是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而第三种则被认为是直接化解不良情绪的最有效而健康的方法。

紧张焦虑型

情绪上的紧张和焦虑,让体内免疫细胞失去活力。如果让焦虑情绪长期存在而不加排解,也是容易发生癌症的因素之一。

焦虑和紧张会使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脑和中枢神经对活动的控制受到压抑,从而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所以,当自己发现存在这种情况,应均匀调整呼吸,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静静地听别人说话。

喜欢孤独型

孤独的情绪会对免疫能力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本来就属于群居动物,在团队中更容易转移情绪,释放情绪,完善情绪。

较真懊恼型

爱较真的人往往也容易懊恼。太过较真的个性注定了生活中万事不得放松,人的精神、心理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松弛。

不妨调整一下自己内在心境。快乐积极的身心状态包括:情绪乐观、精神振作、善于自我安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关系,这些对预防癌症是十分重要的。

不良心理是癌症的油门

现在已经公认的结论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合理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适当减缓癌症的发生发展。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心理问题不会直接致癌。但不良心理,就像踩油门一样,加快了车的速度;良好的心理就像踩刹车,减慢了车的速度。

帮抑郁者释放压力可以试着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越广,压力释放的通路就越多,心理就越容易平衡。

测试一下你是否有癌症性格

1.当你感觉到强烈愤怒的时候,你是否能把你的感受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2.在某些情况下,你是否会有怨言?

3.你给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可爱的、值得信赖的好人吗?

4.你很少感受到孤独、被别人排斥和孤立吗?

5.你非常满意你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并且对想做的事一定会全心全意?

6.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只有半年的生命期限,你会不会把正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

7.如果有人说你的病已到晚期,你也没有某种解脱感?

结果分析

如果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两个以上是不相同的,就说明你具有潜在癌症性格的特征。但也不要紧张,虽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只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诱因,所谓诱因,就是说它是会随着后天的人生阅历和环境因素而发生改变的,只是你需要做一些改变了。

不妨去请教一下心理医生,做个心理咨询,改正你性格里的缺陷,逐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做好情绪管理。

tags:癌症   情绪   性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女大学生见网友后跳楼自杀 [生活]

(原标题:南昌一20岁女大学生跳楼自杀疑似见网友后情绪失控)南昌新闻网讯17日15时许,东湖区榕门路华远帝景大厦一女子坠楼。接到报案后,民警和法医立即赶到现场,经过检查,坠楼女子已无生命迹象。走访调查中,附

喝酒有多伤身? 这些疾病、癌症都上榜

(健康医疗网/记者郭庚儒报道)不少人有饮酒习惯,但你知道酒精伤害有多大吗?医生强调,酒精伤害遍布全身上下,包括脑部、骨骼、神经、心脏、肝脏、胰脏、肠胃等器官病变,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更造成暴力、酒驾等社

癌症疗法更精准化 病理诊断不可少

(健康医疗网/记者郭庚儒报道)癌症蝉联国人死因首位长达34年,人人闻癌色变!医疗发展快速,精准治疗成为趋势,晚期黑色素癌、晚期肺癌,目前已有免疫疗法,让棘手的癌症不再可怕。医生提醒,使用免疫疗法前,应先进

出轨成农村留守妇女宣泄情绪的出口 [生活]

出轨成农村留守妇女宣泄情绪的出口出轨成农村留守妇女宣泄情绪的出口,儿媳与公公通奸乱伦习以为常。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

台湾末期失智病患其生命急救机会是癌症4倍 发表在国际期刊

【大成报记者于郁金/连凯斐/台南报道】日前在台翻译上市由日本夫妻档医生撰写的书籍“不在病床上说再见”,书中描述日本失智卧床老人普遍被放置喂食管灌食、甚至为了防止病人自己拔除灌食管而将病人约束的现象,与欧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