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获得一等奖
2022-11-14 18:11:57 | 来源:网络整理 | 投稿:佚名 | 编辑:admin

原标题: 我国: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获得一等奖

全文共5515字

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我国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综合移动成为媒体内容生产常态。2020年第三十届(2019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是为了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其中一个显着的变化是,参与短信奖项的媒体已经从报纸和通讯社扩展到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此次改革具有象征意义,意味着网络新闻作品可以参加中国新闻奖文字新闻奖的角逐。最终,在第30届中国新闻奖的24部短信获奖作品中,网络新闻作品4部,占比16.67%,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4部网络新闻作品如下: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获得一等奖;环球网出版的《外国人在机场教激进示威》作者:香港属于中国,你该找份工作》获二等奖;中国出版的《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存在临界冰芯》科技网和《这两天是哪一天?今天还是明天?《凉山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辣脚》获得三等奖。这些获奖作品有很多优点。对记者有四个具体的启示:第一,新闻应该越来越短;二是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三是要普及专业报告;第四,会议报道要能跳出会议。

启示 1:消息应该越来越短

在新闻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的梁衡认为,新闻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新闻是最集中、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1] 新闻作为一种快速、简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作品,是最常见的新闻风格。更短、更短、更短,应该成为写信息的一个基本原则。值此中国新闻奖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奖办负责人在谈及评选宗旨时表示:倡导“短、实、新”,鼓励记者转变作风和写作风格,而练习“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要求”是选拔目的之一。[2]

长短信的问题由来已久。“推广短小精悍的作品”是首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和要求之一,明确“600字以内的短信……评选要适度”。自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短信字数被明确定义为“1000字以内”。在前几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评委们反复指出了长短信的问题。甚至在首届中国新闻奖重新评审期间,36位评委联合发出“多发短信,少传话”的号召。超长作品参与评测并非不可能,但根据近几年的评选规则,一、二、三等奖全部获奖作品中,超长文作品不超过2部,超长文作品大多集中在特殊类别。颁奖,短信等超长都很难颁奖。在参加第30届中国新闻奖的公开网络新闻作品中,超长字数不胜数,最长的有3000多个字。

如何使消息简短?荣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短信类一等奖的《习近平:我将没有自我,我将不负众望》就是一个例子。可以说,篇幅短是这份获奖报告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全文400多字,算是创纪录了——是第30届中国新闻奖24条获奖短信中最短的,也是从第一名到第一名的65条短信中的一等奖。第30届中国新闻奖。最短。

这条消息的正文只有419个字,分为8个自然段落。精彩地描述了习近平主席2019年3月访欧期间与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的精彩对话。文字虽短,但新闻元素完整,有场景、有细节、有情感,展现作者高超的文字控制能力。比如,记者在眼神观察方面写道:“全场都在看着他”、“我听到了大家的笑声”、“习近平主席的眼神平静而充满力量”、“停顿一会,他继续说话”等。另外,记者善于用听力记录事实,并采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辅相成的方法,保证全文流畅简洁,突出重点。[3]

传统的消息写作一般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由标题、引言、正文、背景、结论五部分组成。[4]《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稿以书面形式打破了这些套路。没有介绍,也没有背景,直接开门见山。这也是人民日报“微镜头”栏目一贯的文风。

翻看人民日报“微镜头”栏目中的稿件,可以发现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微”,不详尽,重点较多,篇幅比较短,通常只有一个几百字;二是“镜头”感,顾名思义就是写存在感,突出存在感。这两点在《习近平:我将没有自我,不辜负人民》的草案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这部获奖作品堪称新闻界的杰作,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时效性有点弱。该消息发生在2019年3月22日下午,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送时间为“2019-3-24 14:05:00”。即便这背后有时差,作为参加中国新闻奖的网络作品,时效性还是有点弱。二是看报纸稿件网络再传播。该稿在参加中国新闻奖时,表明发布平台为人民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文下方标注的来源为人民网客户端。实际上,

启示二: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种社交媒体已成为许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来源。” [5] 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使用手机的网民比例手机上网率达到99.2%。即时通讯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99.8%。如何通过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及时报道新闻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是对记者的具体要求。

媒体充分流动后,以天为发布周期的每日发布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时效性。过去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日报上发布的新闻是否具有时效性,通常取决于它是否发生在“昨天”,或者该新闻一开始是否是“昨天”。时效性强应该是网络新闻的显着特征。如今,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如果昨天发生的新闻第二天甚至更晚发布在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上,其时效性无疑会降低。

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是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香港“修宪风波”的关键时刻,环球网发表《外国人在机场教激进抗议者:香港属于中国,你应该找工作》,通过外国人的口,向香港喊“不”香港暴徒,态度鲜明,有效发挥了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这篇报道后来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新闻二等奖,其显着特点是时效性强。

2019年8月12日晚,大批极端示威者前往香港国际机场非法集结,严重扰乱机场秩序。其间,一名澳大利亚人被多名示威者包围,双方发生口角。环球网驻港特约记者傅国豪现场采访时目睹了这一幕。事件发生在当晚 8 点 23 分,万维网报道于晚上 9 点 32 分发布,相隔约 1 小时。这是第30届中国新闻奖四项获奖网络新闻中时效性最强的新闻。

这份报告在万维网发布后,万维网官方微信账号及时推送,多家媒体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也被转载。本报告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融合特征。除文字外,还分发现场照片和短视频。充分动员后,媒体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何加快获取、撰写和发布,本报告堪称典范。

Global Network 如何让获取、写作和出版更快?——”傅国豪及时将现场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原班和后方视频组的两位同事紧急快速处理了前方传来的视频。通过视频,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报道.”[6]这种前后密切配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对其他媒体具有借鉴和借鉴意义。

这份报告获得中国新闻奖有很多好处,但坏处是整个报告都属于记者的现场目击者,无法看到必要的核实和采访。新闻只有现场证人,没有必要的核实,不够全面,有风险。这是需要警惕的。

启示三:专业报道必须普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论断。[7] 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年度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在每部获奖作品中基本上都有科技报道。科技报告包括最新科技成果报告和重大科技发现报告。

科技报道往往非常专业,即使是那些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的报道,有时也会被批评为不够受欢迎。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立丹曾撰文批评第2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青海省海西木里地区苔原成功钻出“可燃冰”》因为是“低级”和看不到“人”的文章。” 科学新闻,不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它与自己的生活有多接近。[7] 又如,第27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部主任钱连生,

2019年12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自然界中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中科院化学所和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的冻结过程。临界冰核的存在。当晚,科技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科技网以“中国科学家首次确认关键冰芯的存在”为题报道了这一成果。这篇报道后来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新闻三等奖。这份报告获奖,除了事情本身的重要性和显着性,

本报告不长,全文600余字,正文采用5个自然段落,报告了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引言的第一段就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切入点,绝非闲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大众耳熟能详的俗语入手,把科学问题带入生活,有利于拉近科技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让大家了解报道的内容。

手稿的其他几段也有自己的重点。第二段相当于一个背景介绍,其中“科学家数百年来一直无法验证临界核的存在”的说法从侧面突出了这一成果的价值。第三段是信息的主体,告诉听众结果是如何实现的。第四段是专家出面介绍这一成果的价值。第五节最后,专家介绍了该成果的应用范围,并从侧面告诉了观众该成果的意义。

遗憾的是,这份获奖报道作为网络新闻并没有足够的特色。查询发现,该稿件于当晚11时55分发表在中国科技网,次日刊登在科技日报头版。在网站上发布。对于类似的重大科技成果,我们不妨尽快通过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发出新闻报道,报纸第二天可以发布更全面的报道,让不同的媒体媒体实现差异化传播。

启示四:会议报道应该能跳出会议

“这两天是哪一天?今天还是明天?” 刊登在四川日报观察报客户端的《凉山扶贫搬迁工作安排会》在第30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短信奖。三等奖。这份手稿的获奖也激发了媒体和记者对能跳出会议的会议进行报道。

四川日报主办的“四川新闻观察者”客户端将于2020年9月全新升级为“四川新闻”客户端。无论是“四川日报观察”还是“川观新闻”,作为四川日报主办的客户端,他们都是具有鲜明的党媒属性。长期以来,党报因其对会议的广泛报道和难以阅读的报道而受到批评。之所以受到批评,与报道方式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它主要停留在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甚至新闻也淹没在陈规定型的报道中。

互联网电视好还是智能电视好_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_曲面电视好还是平面电视好

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等都提出党媒改进和创新会议报道的新要求。好消息是,从“这两天是哪两天?今天还是明天?”的草稿中。凉山扶贫搬迁工作安排会议辣脚”,我们可以从四川日报关于会议的报道中看到变化。

2019年5月16日晚7时,四川省凉山州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度会。3家施工公司、3家监理单位审查施工进度缓慢。按照惯例,发模范报道也是可以的,但与会的记者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抓住了本次会议“辣”的特点进行报道,让看似普通的会议报道成了新闻。性别。

许多会议报告由于缺乏出席和缺乏细节而无法阅读。这份报告与众不同。场景写了,细节也写了。例如,晋阳县在介绍某点施工进度时表示,“施工现场木工不足,该县近两天已督促施工单位木工充足”。凉山州副县长向桂玉问道:“这两天是什么日子?今天还是明天?” 电视画面的另一边,晋阳县城发表声明:“明天,我将前往现场,督促全员部署。” 这个一问一答,让调度会的“辣”字生动地呈现在了纸上,非常直观。和图像。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9]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凉山视察扶贫工作。在众多扶贫报道中,这份一反常态的会议报道与众不同,体现了记者优秀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如果不够的话,这篇稿子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文中分布的两张照片既没有描述也没有作者,文没有很好的规范;由于在线新闻的及时性已经打了折扣,所以在最后发布。

总之,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已成为最受新闻界关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也是全国新闻界编辑记者参与度高的评选活动。和“基准”。首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四部网络新闻作品,为广大记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如何锻炼优秀”足力、眼力、脑力、笔力”。,值得学习和参考。

参考

[1] 梁衡. 从新闻到传播,从《评委手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95。

曲面电视好还是平面电视好_互联网电视好还是智能电视好_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

[2] 左志新. 中国新闻奖三十年的坚持与创新——专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奖办公室负责人[J]. 媒体,2020 (24):9-11。[3] 丁浩宇. 主编手记:短文发出雷鸣般的声音[EB/OL]。《新闻前沿》微信公众号,2020年11月24日。

[4] 赵凤山.新闻写作技巧[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40。

[5] 习近平。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前线,2019(4):4-7。

[6]《外国人在机场教激进抗议者:香港属于中国,你应该找工作》中国新闻奖推荐表[EB/OL]。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20 年 10 月 16 日。

[7] 徐秉国. 论党的科技生产力理论的两次历史性飞跃[J].江汉论坛,2003(4):70-74。

[8] 陈立丹.没有“人”的科学新闻——中国新闻奖的低级新闻[J]. 新闻与写作,2010(12):62-64。[9] 钱连生.如何打破新闻被边缘化的尴尬[J]. 青年记者,2018(4):4。

本文将于2021年第一期《新传播》杂志发表。作者朱建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总编。

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_互联网电视好还是智能电视好_曲面电视好还是平面电视好

tags:时效性   网络新闻   中国新闻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