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五百、作家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跟那些“流量剧”不是一个路子!
2022-03-16 19:36:58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专访导演五百、作家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跟那些“流量剧”不是一个路子!

  原标题:专访导演五百、作家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跟那些“流量剧”不是一个路子!   文|周燚   备受瞩目的超级剧集《古董局中局》昨天终于迎来首播媒体探班!   新剧观察(ID:xinjugauncha)在探班之际,先后采访了该剧的导演五百、余庆,以及该剧的原著作者马伯庸。   采访五百之前,我已经听很多人说过,五百导演是业内出了名的“金句王”,在很多场合经常“狂飙金句”尽说大实话。也许正是这种耿直、真实、爷们儿的作风,才让他的作品、以及在他带领下的新秀导演作品,最大化地释放出才华,口碑做到了极致,进而拔高网剧的档次,改变了这个行业的生态。   河北廊坊探班现场,剧组人的都很忙,但《古董局中局》两位导演五百、余庆还是抽出了宝贵的时间接受了我的专访。不负期待,简短的时间内,五百导演说的都是大实话,说的都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问题。   导演五百   《古董局中局》剧本扎实拍摄精致   跟那些“流量剧”不是一个路子   新剧观察:现在的“网剧”都改叫“超级剧集”了,比以前有钱多了,现在拍剧有没有感觉很“爽”?   五百:投资成本的上升是工业体系进步的体现,对我们导演、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情。   余庆:至少在成像上,我们可以拍出完成度更高的画面给观众,大家都在说“网剧电影化”,这就是未来对拍摄的要求,它是需要资金作支撑的。   新剧观察:《古董局中局》在服化道上有哪些突破?   五百:《古董》的搭建置景是以往同类题材的三倍,包括之前的市面上的那些盗墓题材,整个质感和真实度上,找的是亚洲置景最厉害的老师过来指导。这个戏几乎是每一块的做工都是用到了极致,道具上的仿真度都是一比一的,你要没玩过古董,你以为那就是古董。   余庆:就是正真的古董专家来看,用一个微距超大特写都完全没问题,《古董》整个制作,我们用了大量的精心制作的道具。   新剧观察:所以这个剧基本是实拍,没什么特效?   五百:特效比重不多,可以忽略不计。   新剧观察:动作戏多吗?   五百:有打,但打也不多。都是实打,不是那种玄幻的。   新剧观察:拍摄过程中夜戏多吗?   余庆:前几个月挺多的,拍了两个多月的夜戏。   五百:挺多的,演员很辛苦,夏雨估计瘦了十斤,回北京之后开始逐渐地恢复,因为他的生物钟比较准,到夜里十一二点就很累了,能够明显看见他一直在挺,都比较辛苦,工作人员也是,都熬不动了。。七月份开机,西安太热,你白天拍不了,就跟火炉一样。   新剧观察:室内的戏多,还是室外的戏多?   五百:都差不多。而且这次的景特别丰富。有实景也有置景,置了好多景。   新剧观察:前期剧本大概做了多久?   五百:前面的两个老师是做了两年多,剧本原来是要拍24集,开机的时候觉得这个体量还是36集更好,然后余庆导演又带了两个编剧又做了些大幅度的调整,把整个的悬疑线路都加强了。   余庆:改编后,剧本大方向是原著的故事。小说讲的是一个人的冒险,但我们改成了四个人的冒险,电视剧多线叙事,情节的可能性就会增多,人物的行动线也会增多,整个故事会更丰富更饱满,这样格局就大了。   新剧观察:五百导演是不是偏爱那种快节奏、强情节的戏?   五百:这个不是我拍戏的标准,整体精彩就行。这次《古董》有大段大段的文戏,可能一场戏就20分钟,但依旧很精彩,这个剧本做得好,它也不是节奏快,很慢,但是有故事感。节奏快只是一种手段,不是说擅不擅长偏不偏爱,节奏就是一种影视技巧。   新剧观察:我看的五百导演的第一部戏其实是《脱轨时代》那个电影。   五百:因为那个时候做了一个抉择,我是继续拍电影还是我要冲进网剧界,后来想了一下我觉得还是想做网剧,因为网剧未来发展很清晰,电影现在也随时可以拍,但是整个互联网影视变化的风起云涌这几年,我是亲身在这里面经历,这个经验比较难得。   新剧观察:夏雨和乔振宇这两个演员,是怎么选定的?   五百:演员的选择也是讨论了好久。夏雨是最早直接就定了,其实马伯庸当时写小说的时候真是按照夏雨做的参考,就是那种可以呈现小京油子的形象,你想想现在像小京油子的演员,你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夏雨。。然后紧接着是乔振宇,其实最难定的是田中千绘,我们最终还是觉得找一个日本人比较合适。   新剧观察:所以选角对网剧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百:不止是网剧,所有的剧都这样,当然不同剧也会各有侧重,像“流量剧”会比较看重演员的商业价值,整个的因素,我们是属于那种偏重创作的。   新剧观察:剧中夏雨和乔振宇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人物关系?是“双雄”吗?   余庆:也有一点“双雄”的意思,就是男男CP。因为两个人风格截然不同,两个演员呈现出来的状态,个性非常鲜明,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兄弟情在里面。   新剧观察:这个戏感情戏的比重大不大?   余庆:有一部分感情戏,因为整个节奏比较紧凑,我们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月以内。   五百:其实感情是蛮浓烈的,但不是一直在提感情这个事,感情戏不是重点。   弧光联盟是一个工业系统   选剧有自主性和引领性   新剧观察:片场五百导演和余庆导演怎么分工的?   余庆:建立起了相同的一个信任之后,谁拍都行。   五百:就是勤沟通,因为后期他写了大量的剧本,然后我在前期拍的时候,我一样打电话问他,问他是不是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新剧观察:一般在拍剧的时候,现场改剧本改的多不多?譬如一个50集的剧,拍了前面的25集,突然后面的25集在结构上要大改,就一边改一边拍?   五百:什么情况都有,因为剧的周期长,所以基本你想问的所有问题,在任何一个剧中都有。这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整个影视的工业化制作。   新剧观察:我想问一下有关弧光联盟的一些问题。之前我采访了王伟导演,王伟导演说他不接玛丽苏三角恋那种的狗血爱情剧。弧光联盟的导演,在接项目上大概是什么样的标准?   五百:基本是以他们个体为主,兴趣主导,然后我这边主要是看市场的消化度看题材,因为剧不是说你现在想拍明天就出来的,你从前期到中期到最后上线,基本上有很大的一段周期,互联网现在变化也快,不是说一年一变,现在一周一变,不是说哪个平台说定了就完事了。   我们挑选项目没有框定的标准,现在的过程就是在逐渐建立标准的过程,所以其实我们挑创作题材的时候也并没有先跟平台沟通,因为每个人都有资格去建立这个标准,我们还是创作思维,确定做一个题材完全是靠这么多年在互联网的经验来预判未来的方向,我们做剧基本都是引领性的,而不是跟风似的,我们通常是别人在观望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做了。   新剧观察:我有个感觉,三个网站在项目上的竞争,落到具体执行其实是在“抢团队”。   五百:肯定是,现在市面上专业的团队也很少。   新剧观察:弧光联盟未来是什么样的规划和布局?   五百:我一开始是参加新导演计划出来的,我最早是参加崔永元的导演计划,在那个过程中,我就一直有种体验,新导演往外出太难了,这个难不是难在自我,而是难在环境,整个环境非常畸形。你想靠你的才华来证明自己,然后去拿一个项目是特别少的。那个时候很多有才华的导演找不到活的原因,就是大家不敢把这么多钱的项目砸在他身上,因为出品人觉得万一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办?那时候我遇到的很多有才华的导演,因为生活都转行了。   成立五元文化是我一直的夙愿,弧光联盟不是一个导演联盟,这里面有制片人、美术、前期、后期剪辑、调色、音乐、做预告片的、做海报的,我们想做一个标准的工业化系统。   一个新导演来到这个联盟里面,整个联盟都会过来帮助,至少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有那么大的损耗。在中国的剧组有一个怪相就是,都是临时组的团队,比如你拍一个广告、拍一个网大,或者那种所谓的电影,其实就是四十多天,五十多天就完事了,可能在拍完的时候信任才建立起来,其实在之前执行的过程当中都是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一个导演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的精力没有在创作上,他要去斗这些,他是很耗力的。   所以有时候你觉得为啥新导演的作品拍出来是那样?他也不想拍成那样,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出现那种状况,比如说摄影指导觉得你是新人,说哎呀一会儿天光不够,拍也不行会出噪点,那怎么办?甩了不拍了,一甩制作人就过来责骂导演,说导演怎么能甩戏!甩戏就超期了,超期就会超支,导演就有各种各样的压力。   中国所谓的“导演中心制”,就是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导演身上,正规影视是排除不掉工业属性的,只要是工业属性就一定得是制片人制,导演中心制是没有意义的。   新剧观察: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好转。   五百:所以我是想建立一个系统,不让导演那么孤立,如果导演的精力都放在晚上要不要找某人吃顿饭,做一些本不该他做的东西,其实是很耽误创作的,没有良好的体系,中国影视想往更高层面发展是不可能的。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共享是最基本的一个东西,你不能再走当初中国电影初期那时候的那种阶段了,比如说像第五代,他们是完全个体化的一代,他们的东西自我表达是占很大比重的。现在中国影视离工业化越来越近了,所以导演编剧最好都不要去逞个人英雄、去单打独斗,这样特别耗自己的体能和精力。   新剧观察:你现在既是创作者又是老板,怎么分配精力在两种身份上?   五百:我们公司现在有50多个人,有抓内容的,也有策划部的,我主要的责任是服务好创作者,比如说在余庆的这部片子里尽量把所有的东西帮他打通,不要让他有其他层面的负担。   专访完五百、余庆两位导演后,我又来到另一个采访间,专访了《古董局中局》原著作者马伯庸。   真实的马亲王真的是一个百科全书,真人也像微博上网络上那样幽默风趣。简短的采访中,我和马亲王聊了他创作习惯、喜欢的作家、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知名作家马伯庸   喜欢写谍战和“强情节”的类型   喜欢写小人物的视角   新剧观察:你自己是不是非常喜欢强情节的戏剧类型?   马伯庸:是的,我很喜欢。   新剧观察: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写这种类型的?   马伯庸:一开始就挺喜欢写的,这个可能跟我的气质和想法比较符合。   新剧观察:然后你也比较喜欢三国这个时代的内容,是为什么?   马伯庸:玩三国的游戏比较多,哈哈。   新剧观察:金庸他自己说,他的创作顺序是先写人物,再有情节。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样的?   马伯庸:一样的,这是一个必须的流程,从人物出发,然后人物他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新剧观察:那你喜欢写什么样的人物?   马伯庸:我喜欢写那种,要么是这种嘴比较欠,就是那种北京小孩儿,嘴里说话有点流里流气,但是其实是个好人的角色;要么是那种忍辱负重,身负着大秘密但是又不得不表现得很闷的这种角色。   新剧观察:小人物的视角?   马伯庸:对,一定是小人物,很少写大英雄。比如《三国机密》里面的主角是之前在三国里永远被忽略掉的小人物。他地位很高,但其实还是个小人物。   新剧观察:电视剧《三国机密》的剧本是常江在写,她写的《军师联盟》作何评价?   马伯庸:我觉得很好,这个里面很多的这种对于这些老梗,就是这种都熟知情节做一个再发挥,而且是深入到把三国里面正式的东西拿过来做加工,是很好的。   新剧观察:谍战在结构上讲究“设套”,比如反间计等,是不是经常看《三十六计》?   马伯庸:也没有特别地研究《三十六计》,谍战嘛,模式就那么多,朝代也就那么多,合适的都会拿过来用。   新剧观察:现在很多网文小说字数会过三百万、五百万,他们的结构是非常差,玄幻剧很多多是“组团打副本升级”,你怎么看?   马伯庸:每个小说的载体和面向宽度是不一样的。很多网文基本是每天连载的,他的结构是适应于长期连载的结构,我也追文,如果是短篇或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篇,还是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创作节奏的控制的。   新剧观察:你觉得是单场戏重要?还是整个结构更重要?   马伯庸:肯定是结构重要,场次这个东西其实在小说里并不是那么重要。   受老舍、王小波的影响比较大   未来还会写历史小说   新剧观察:语言方面,你写小说有没有受谁影响比较深?   马伯庸:老舍、王小波、马克吐温,还有弗·福赛斯,就是写《豺狼的日子》那个作者,受他们的影响比较大一些。   新剧观察:写《长安十二时辰》有受美剧的《二十四小时》的影响吗?   马伯庸:当时想法就是从《二十四小时》来的。看完那个剧之后就想写一个中国的行不行,你也知道写现实肯定不行,那我想写一个古代的行不行,顺着这个思路就给写下来了。   新剧观察:你自己喜欢金庸吗?   马伯庸:喜欢,小时候看过很多次。   新剧观察:之前我看南派三叔说,他说如果金庸库存起来,放到现在再出版,可能整个影响力就没那么大了。他的意思是说时代在变,读者的审美不一样了,你怎么看待过时不过时的问题?   马伯庸:小说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好东西不会过时。金庸小说拿到现在来,确实大家可能看感觉不像当年看那么震撼了,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势微了,但是它里面的人物,里面的情节,你给他换个体裁换个皮肤,讲的故事一样会让你非常投入,看得津津有味,就是因为金庸先生讲故事太厉害。这个东西跟时代背景、跟文学形式没关系,他讲武侠很厉害讲别的一样会很厉害,时代会变,但是讲故事的能力永远不会变。   新剧观察:《长安十二时辰》这样50万左右的精品小说,它的创作周期大概是多长?   马伯庸:大概七个月吧,这还是写作的时间,如果加上前期搜集资料的时间就更长了。加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有接近两年的时间,   新剧观察:所以说你写历史小说,搜集资料还是要占很大一部分时间。   马伯庸:必须的,因为历史小说你要不写出那个时代的样子来的话。   新剧观察:我以为大部分是你的积累。   马伯庸:知道一些,但你肯定要做更细致的工作。   新剧观察:刘和平之前提过一个观点叫“历史的可能性”,比如《三国志》叫历史《三国演义》也可以叫历史,你是怎么看待“历史可能性”这个观点?   马伯庸:我觉得历史可能性,其实就是说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作文,他需要的就是挖掘出这些历史上记忆残片中可能发生的事,这个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因为它有意思,然后把它补充出来,所以我觉得要分清历史史实和演绎这两者的区别。   新剧观察:《风起陇西》的影视化版权已经谈好了吗?   马伯庸:正在筹拍。   新剧观察:大家都在抢你的版权,精力分配上怎么应酬商业上的事宜。   马伯庸:我只专业做我的内容,剩下的事情由专门的经纪公司来负责处理,跟我没关系。   新剧观察:未来想写一个什么样的小说?   马伯庸:现在还没想好,还处于前期资料搜集阶段。肯定还是历史小说。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公众号名称、ID、“新剧观察”二维码、作者署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ags:专访导演五百、作家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跟那些“流量剧”不是一个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