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泥 推荐
2018-02-06 11:41:35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西泠印泥 推荐

艾草

朱砂

记者余夕雯摄影严嘉俊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内容大致是外地游客来杭州旅游,最值得带回去的伴手礼是什么?点开一看,排名靠前的基本全是吃的——山核桃、西湖藕粉、吴山烤鸡、杭白菊、老杭州糕点、西湖龙井……但在众多美食中间,一个突兀的名字亮了——西泠印泥。

自小接受国学教育,在杭州待了十多年,自以为熟知杭州文史的小月月看到这个“西泠印泥”也是蒙了,“怎么会有这个?这个难道很有名?”

当然有名。

西泠印泥传承至今已经超过百年历史,一块质量上乘的西泠印泥,简直能当传家宝。

为什么西泠印泥这么贵?它跟普通的印泥有什么区别?

西泠印泥现在是非遗项目当年一度不公开售卖

“西泠印泥”现在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为其责任保护单位。听说我们要采访西泠印泥,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专门帮忙联系上了该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曹勤师傅。

西泠印泥的制造点几经辗转,从原来社址“山川雨露图书馆”到“竹阁”至“凉堂”,后转到大运河旁的A8艺术公社。今年又刚刚落户新址——叶青兜路73号。工作室进门左手边,就是一面荣誉墙,说起这些,曹勤很自豪,“外行人看来,我们做印泥很像是后勤工作,但这是西泠印社除了金石篆刻外(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二个非遗项目,有上千道工序,绝对是要心怀敬畏的。”

这种敬畏,要从西泠印社成立之初说起。

清代做印泥最出名的地方有三个:福建漳州的丽华斋、北京的荣宝斋,还有就是杭州的西泠印社。

清光绪二十九年,“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丁辅之、王福庵、吴石潜、叶为铭四人在西湖的西泠桥边创立了以篆刻、书画创作为主的西泠印社。除了吴石潜,其余三位也是西泠印泥的最初研制者。

当时,西泠印社研究印泥的目的很简单。大家都觉得印章是一幅作品的点睛之笔,而决定印章好坏的关键就在于印泥。所以,制造出最好的印泥,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

为了找寻制作印泥的最佳材料,他们亲自去湖北采集品质上乘的艾草,也曾经去湖南矿区挖掘最好的朱砂。这种不计成本的制造方法,使得一种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一两黄金一两泥。

这些印泥一度不公开售卖,稀罕程度不亚于贵族奢侈品。只有西泠印社的社员才有资格享用这些当时全国品质最好的印泥。

那个时候,北京荣宝斋的印泥名气也很大。出于地理上的优势,荣宝斋的印泥自创制之初就以供奉皇室而名闻全国。而杭州的西泠印泥多为民间书

画家

所用。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青花印泥盒上“东坡与砚”故事 推荐

江苏南京胡剑明许多年来,我尤爱收集各类旧砚,一是因为自己写毛笔字,二是特别喜欢“东坡洗砚”这样一个很文气的故事。没想到最近淘到一只青花印泥盒盖,上面所绘正是这个故事图案(见图)。该印盒为清道光年间器物

收藏的印泥该怎么使用和保养 推荐

墨有墨法,泥亦有泥法,如何保养才能使印泥使用得更长久?进缸盛装于细瓷、玛瑙、玉等不吸油的带盖印泥盒内(亦称印泥缸)。金属的盒子不可用,因为会和朱砂产生缓慢的化合反应,导致颜色改变。调堆使用前,用印筋(

把古法手工印泥做成艺术品 推荐

叶彬松曹勤是西泠印社古法手工印泥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近期他一直很忙,一方面因业务发展需要,西泠印泥制作场地正进行着搬迁,另外他还辗转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机构进行着古法手

青花印泥盒上“东坡与砚”故事 推荐

江苏南京胡剑明许多年来,我尤爱收集各类旧砚,一是因为自己写毛笔字,二是特别喜欢“东坡洗砚”这样一个很文气的故事。没想到最近淘到一只青花印泥盒盖,上面所绘正是这个故事图案(见图)。该印盒为清道光年间器物

190亿黄金大骗局 推荐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银监会近期的一份份案件披露,金融机构的多种违规业务形式再次被推至公众视野。在银监会于2月2日发布的公告中,19家金融机构被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质押物骗走近200亿元巨额贷款。这桩“以次充好”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