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狗 推荐
2018-02-24 11:55:52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资慧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狗 推荐

来源:辽沈晚报

《簪花仕女图》里的狗图案。资料片

朝阳唐墓里出土的用于陪葬的陶狗。周亚利供图

狗被人类驯养的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迹,都出土过狗骨骼,足证“狗史”之久远。

在国内各地的博物馆,触目可见关于狗的文物,如在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出土,目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狗形鬹,造型生动逼真,使后人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犬的形态特征;又如南京博物院曾举办过一次名为“幸运狗”的文物特展,在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陶屋,其房顶、四周都有“狗”的艺术形象,说明5000年前的狗已经和人类成为亲密的伙伴了;在湖北荆州熊家冢遗址的楚王陵殉葬墓中,发现了一只距今2400多年的狗遗骸。这个小动物在人类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河南安阳博物馆的商代妇好墓文物中,有玉狗;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汉代的陶狗;山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有东汉绿釉陶狗;南充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及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藏有东汉红陶狗;在丰都出土,现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的东汉彩陶狗;湖北荆州博物馆藏有一群嬉戏的陶狗;济源市博物馆藏有一对汉代斗狗甬,逼真再现了当年双犬激斗的场面;而南京博物馆珍藏的褐釉泥塑狗,则可爱动人。

出土于河南新乡百泉镇的汉代陶狗,造型十分精准,甚至连狗身上的肌肉结构都分明可见,说明当时的作者对狗的形态已有了深入研究。唐代邛窑以出产小型陶瓷动物著称,也制作过狗。这种狗取坐姿,前腿稍长,颈项也长,形似一个跪姿而昂首的人。把狗做成人形,作者一定对狗产生了独特的认识。

收藏

家郑作良,藏有一组黑陶狗,共五件,经专家

鉴定

为战国时期的随葬品。黑色陶器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常有发现,陶胎较薄,表面光亮漆黑,最薄的黑陶有“蛋壳陶”之称,它仰首曲脖与前低后高的姿态,犹如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从侧面观察,狗的造型与龙的造型非常相似,加上身上采用了圆形的鳞纹,更有了龙的意象。其他4件分别为卧犬、蹲犬、回头犬、人形犬,每件风采姿态各异,件件栩栩如生,造型古朴凶悍,没有一件类同重复,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是研究民俗、陶艺、人文的珍贵文物。

前些年,来自汉唐的精品文物亮相世界名犬馆,数十种犬类题材文物备受观众青睐。世界名犬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白大成先生将其几十年

收藏

的犬藏品展示给游人,向大家讲解不为人知的养犬历史和深厚的犬文化。在展示现场,游人看到了包括陶制、青铜、刺绣等不同造型的犬藏品:如清代的石狗、明代的瓷质小孩骑狗、宋代的青釉卧狗、辽代的

水晶

狗钮盖壶……其中,有两件精品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大唐西市博物馆提供的唐代粉彩抱狗仕女俑,一件是白大成提供的汉代越窑狗俑,造型逼真,反映了汉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

到了清代及近代,文物中的狗造型更加生动,材质来源也更加丰富了。如南京博物院

收藏

的清代错银青铜狗、清末的皮影狗及民国的青玉狗。南京博物院还

收藏

了一个清末民初的紫砂狗,

紫砂壶

天下闻名,但紫砂狗却是头一回听说。

一些中国的“文物狗”还流失到国外。如日本美秀美术馆

收藏

的汉代绿釉狗;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

收藏

的汉代黄绿釉陶狗。最著名的是还是圆明园的十二生肖狗首铜像,至今仍未回归祖国。

辽宁地区出土的文物狗也很多,如辽宁省博物馆藏有汉代的绿釉陶狗;朝阳唐墓里出土了不少陪葬的陶犬;辽金时代用作孩子玩具的小瓷狗,更是数不胜数!

前些年,沈阳市考古所在沈阳市皇姑区北四台子地区发现了一处辽金时代的村落遗址。考古学家挖出了两件瓷玩具,一件是褐色的陶瓷马,一件是可爱的斑点狗,四腿叉开,昂头挺胸,耳朵自然耷拉下来,憨态可掬。考古学家赵晓刚表示,这种玩具不是普通人家能得到的,瓷玩具以带釉的最为高档,拥有一件在千年前可不得了,相当于现在儿童拥有一件高级遥控车!

唐代

画家

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这种仕女画风格在当时画坛上颇为流行,极大地影响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画坛,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在这幅传世名画中,便有贵族妇女豢养的宠物犬的可爱形象。

《簪花仕女图》没有花园庭院的背景,只绘了五位仕女和一名侍者。她们那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中唐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几位仕女,乍看近似,实际各有特点,不但服装、体态,连眉目、表情也不相同。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过着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然自得,但在表面华丽雍容的物质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人物内心深深的凄寂和幽怨。

周昉借小狗、鹤、花枝和蝴蝶,表现人物的不同嗜好和性格。这其中,牡丹仕女与团花仕女的形象值得关注。画面开始婷婷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饰玉步摇,那珍珠在不停地摇晃。她头上的髻发和短鬓,分披在丰满的额前和耳边,显得青春焕发。她右手摆向前侧,靠着纱衫;左手执纬子前伸,纬穗的摆动,逗引着小狗做戏,而小狗深通人意,它朝纬穗不停地张嘴摆尾,作出扑跳的姿态。

第二位贵妇站在第一位对面,身披浅色纱衫,朱红色长裙上饰有紫绿色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色帔子。她轻举右手,用纤细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贴在脖肩上的纱衫领子,似有不胜初夏闷热之感。她左手从纱衫的侧面伸出,手指向背而嬉戏的小狗打招呼,希望小狗也来给她逗趣,为其解闷。

此画中仕女的体态也是表达人物内心精神的重要因素。就画中人物的姿态而言,各不相同,左起第一位仕女因为有摇头摆尾、深通人意的小狗在其右侧,作为逗引小狗做戏的她,侧身玉立,上身向右倾斜,右手无意识地摆向前侧,左手执拂子向前伸向小狗。其右侧的是一位亭亭玉立披白色纱衣的仕女,她左手从纱衫的侧而伸出,似乎在向背着她做戏的小狗打着招呼。最后一位仕女右手举着一只蝴蝶,左手提着帔子,要迎接从后而向她跑过来的小狗,她上身往前微倾,头往右微侧,在丰韵之中又平添了窈窕婀娜之态……由此可见,作者在人物姿态的处理上,为避免雷同,又不失统一,颇费心思。

《簪花仕女图》里面的狗叫“拂秣”。“拂秣狗”体型不大,嘴尖卷毛,类似现代的京巴狗,希腊、罗马贵妇曾以此为宠物。《新唐书》有这样一段记载,明其来历:“武德七年,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一尺余。中国有拂秣狗,自此始也。”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兵马俑的手指与博物馆的安全 推荐

就我曾经在国家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而言,国外的一些博物馆,尤其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馆对于和我们的合作,都有严格的场馆方面的要求,不仅仅有展品的安全与保卫的问题,还有一些对场馆硬件方面的要求,包括温度、

首批外国文物集中亮相故宫博物院新"分馆" 推荐

2月23日,故宫博物院新的“分馆”——故宫外国文物馆在厦门市鼓浪屿正式开放,填补了中国外国文物馆的空白。图为欧洲19世纪洋灰镶嵌密石圣母像。首批200多件(套)外国文物集中亮相。文物种类涵盖漆器、陶器、瓷器、

旺狗送福,宁波博物馆的这群“狗”很萌 推荐

迎新春,旺狗来送福。这边,“汪汪?旺——2018狗年贺岁展”正在浙江自然博物馆1B临展厅内如火如荼地开展。那边,为迎接戊戌狗年的到来,展示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犬文化,宁波博物馆内也有一场别具一格的狗年生肖展。正

一个星座 推荐

毋庸置疑,去博物馆、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只是世界上的博物馆千千万万,一定要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当然,不同星座的人,性格喜好不同,欣赏艺术作品的眼光自然也不一样。所以每个星座的人要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辽代契丹族大型聚落遗址 推荐

契丹族墓室形制及棺椁葬具记者23日从辽宁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人员在康平县境内发现辽代契丹族大型聚落遗址。辽王朝始建于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立国210年,历经9位帝王,与当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