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是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推荐
2018-03-16 10:52:22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小柯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中西合璧”是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推荐

作者:黄丹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三只梨(中国画)上世纪

50年代林风眠

中西绘画本来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二者很早就纠缠在一起。南北朝时期,张僧繇吸收了具有西域犍陀罗风格的凹凸画法进行壁画创作,创建了

张家样

;唐代的尉迟乙僧对凹凸画法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并运用铁线描加凹凸法,创作出了具有立体感与空间感的降魔图;晚于尉迟乙僧的吴道子在画人物画时也运用了凹凸画法,巧妙地从物象外轮廓向中间由深渐浅地着色,使画面顿时出现高下错落、阴阳分明的艺术效果;龚贤运用皴法形成明暗、向背、阴阳,最终独创出

黑龚

图式;黄宾虹六十岁以后的贵池之游使他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并参照西法,以此为转机,开始由

白宾虹

逐渐向

黑宾虹

过渡,形成了厚密黑重、浑厚华滋的风格。

较早地主张以西式画法对中国画进行变法的当属康有为。可以说,康有为开启了中国画

西化

的序幕。到

1918年,陈独秀明确提出了“

美术革命

的主张,他认为只有输入西方的写实主义美术,才能使

画家

的个性得到解放,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这才是中国新美术的方向。

而较早实践中国画

西化

的中国艺术家当属

岭南画派

,其代表人物是

二高一陈

。岭南画派用西方绘画和日本绘画的色彩、技法来弥补传统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法,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启发了锐意革新的美术青年,徐悲鸿和林风眠年轻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岭南画派的影响。徐悲鸿在改造中国画方面,重视吸收西方写实造型的透视、解剖、色彩、构图的技巧与法则,将其注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这在他的《九方皋》

《愚公移山》等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林风眠也很早就看到了传统中国画的弊端,反对中西艺术的对立与相轻、相斥,而是要调和中西,打通中西,实现中西的完全互融、合璧;他对传统中国艺术的吸收,避开了元、明、清文人画的基本模式,不强调以书法、笔法入画,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宋元瓷器、民间的剪纸、皮影与马蒂斯、毕加索的构图、色彩予以调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

林风眠格体

彩墨画。

除了徐悲鸿、林风眠以外,刘海粟也在中国画

西化

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刘海粟是在

五四

新思潮影响下最早学习西方美术的现代中国美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注意主观内在的表现,而不拘泥于物象外形的再现

,讲究新奇的构图、雄健纵横的用笔和大胆泼辣的色彩,力图沟通中西,创造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的艺术,这种努力为他以后的中国画创新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画

西化

作为一种中国画创作路向始终没有停止,蒋兆和、李可染、田黎明等艺术家继承前人的衣钵,继续探索中国画与西画如何进一步融合、共生,进而将中西两种绘画体系中各自的优长加以整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画力作。

继承徐悲鸿遗志的是蒋兆和。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

,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李可染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入到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他探索

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

”“

是其艺术的特色,这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沿着李可染所开辟的路径继续前行的是田黎明。田黎明的人物画中充满了阳光、空气与水,他经常强调要

接受自然的照射

,阳光在他的画面里不仅起到了分布明暗、结构位置、渲染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光与影的变幻与笼罩之中,使我们获得一种透明清亮的精神状态。在田黎明绘画风格的形成中,确实受到过印象派绘画的启发,但对他产生最大影响的画家是

齐白石

。田黎明的画虽然有创新,但还是中国画。光的引进是对传统的没骨法的丰富和发展。田黎明的绘画从没骨法来,但引进了光的因素,因而营造一种空灵的意境,使得画面愈加朦胧。

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创新路径,

国画西化

这一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必须对中西两种文化都有较深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集两种文化艺术优势于一身的新型文化艺术。其二,必须是以中国画为

,以西画为

,决不能本末倒置或平均使用。其三,以中国画的文化、审美精神为核心,适当地吸收西画的艺术技巧,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西方艺术自印象派以来,也开始注重

写意

与表现;中国艺术自

19世纪以来,开始由“

写意

写实

发展。自此,中西两种艺术开始逆向地交汇,并最终彼此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西文化艺术的频繁交流,中西艺术的互渗、互溶、互补、共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见,

中西合璧

是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盛世高歌——2018中国画名家作品学术邀请展 推荐

学术顾问:刘曦林策展人:余雷刚开幕时间:2018年3月18日下午三点展览时间:2018年3月18日——2018年3月25日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区小堡文化广场雅文美术馆主办单位:雅文美术馆、万恒美术馆协办单位:北京

水墨雪景首创于唐朝 推荐

南宋马远晓雪山行图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王维之后,历代许多名家都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山水画在宋朝发展得更为成熟,强调师法自然,倾向写实。山水画家纷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名家画梅花活动在南京中山陵举行 推荐

3月3日上午,梅报春讯,东风拂面,万物复苏,又是一年赏梅季,素有“天下第一梅山”的南京梅花山色彩斑澜,红的、绿的、白的、粉的、、、、、这里不仅是梅花的海洋,更是游人如织,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都如约而至,踏青

【中国画大观】著名花鸟画家金晓海 推荐

【艺术简介】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

老上海月份牌的前世今生:绘画风格是典型中西合璧 推荐

来源:上海发布原标题:老上海“月份牌”的前世今生19世纪末,“月份牌”开始兴起。起初,洋商们想利用新颖的广告载体招揽更多的生意,但从海外运来的画片无法引起市场关注,只好求助本埠的画家,将带有中国风俗的图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