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和田玉历史上最成功的操盘手 推荐
2018-04-10 11:53:56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资慧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解密和田玉历史上最成功的操盘手 推荐

来源:新疆质检院和田玉检验中心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准战役取得胜利,出产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归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一举打通了和田玉的内运通道。从此,和田贡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自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1760年-1795年)这三十五年间,以宫廷

玉器

为龙头,带动了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玉肆的长足发展。

“和田玉、乾隆工”,无论在琢玉规模、产量、种类、工艺水平皆超越任何朝代,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因此,可以说,乾隆帝是和田玉史上最成功的操盘手。

研古通今:事必躬亲勤研习

乾隆九岁师从翰林院庶吉士福敏学文,后从庄亲王允禄习铁炮,随贝勒允禧练弓术,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在学业上又受到张廷玉、朱轼、蒋廷锡等名儒指导,雍正十一年受封宝亲王,参预西北军机,直到十三年九月三日即帝位,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中。

皇家秘档里记载了乾隆每天的生活。在天亮前一个多小时,乾隆就已经起床,简单用餐后天即放亮,便开始处理繁冗的政事,需要耗费一上午的时间。下午两点用餐后,是固定的学习时间,其中一项是写诗,另一项是把玩欣赏悬挂在各个殿堂的历代名家字画。他对古玉的兴趣亦不减于书画、铜器,在他一生创作的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御制诗里,其中涉及玉器的篇目即达八百余首(篇),记录了他对古玉的描述考证,对作玉的品评褒贬。

颇为难得的是,在研究古玉方面,乾隆帝除了自己从实物上仔细观察、有所发现外,他还能不耻下问,提高自己。有一次,在宫中发现三件玉杯,乾隆初看时误为汉物,后又看出破绽却无法定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此他竟然屈尊去请教苏州工匠姚宗仁,姚承认这是他祖上的作品,讲其祖上世代琢玉、时有模仿,并将自家绝技的一招一式都原原本本地全盘说出,乾隆兴致很高,感觉这些对后人会有较好的启示,便认真记录了下来。

如今,白玉双婴耳杯等三件文物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有当年的原物,并附有乾隆帝当年对作伪遗痕的记载。

渠道整合:统治疆域控玉路

中国古代治玉的主要原料为和田玉,尤以新疆和阗、叶尔羌地区所产者被认为品质最佳。乾隆二十二年,清军彻底征服准部,并释放了被准部拘系在伊犁的南疆回部(维吾尔族)领袖大小和卓木兄弟,令其自领其部。但是回部后来又叛乱,经再次派军西征,至乾隆二十四年才被平定。清廷将天山北、南二疆统称为新疆,派驻大臣。这是继汉武帝和唐太宗之后,又一次把西域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新疆纳入版图之后,不但实现了统治疆域的巨大拓展,还意味着从明初以来中原延续三百多年的玉材荒终告结束!

乾隆帝在新疆建立了玉石专采制度,严禁当地商民私自采集和贩卖玉石,每年秋季,叶尔羌办事大臣都要向朝廷呈报开采情况并进贡玉石。玉石产区的官员对朝廷的玉石呈贡分春秋两次,平均每年四千余斛。从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这五十二年间,仅入贡的玉石原料就多达二十余万斤,从而解决了长期阻碍玉器发展的原料问题。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和田玉的“油脂感”哪来的? 推荐

很多朋友在问,为什么和田玉会有“油脂感”,“温润如玉”常被世人来形容和田玉的温润,这种油脂感是和田自带的吗?和田玉的油脂感一般会受细腻程度、抛光工艺以及把玩时间这三个要素影响。细腻程度和田玉看起来会有

浅谈和田玉与其仿制品的鉴别 推荐

来源:赵晓静新疆质检院和田玉检验中心古往今来,软玉(和田玉、闪石玉)以其色泽光洁柔美、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含蓄、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和田玉资源的日渐枯竭,价格一路飞涨,甚至上千

小科普:和田玉碧玉 推荐

和田碧玉油润、厚重,多数有黑点,俄碧性干、颜色漂亮,多数有糖,玛碧干燥,多数有石花,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中文名:和田碧玉质感:有油的质感颜色:菠菜绿硬度:6-6.5质地:细腻特点:油润、厚重1、什么是和田碧

和田玉中的水线 推荐

来源:珠宝快爆和田玉的特征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但是当大家听到“石筋”、“水线”、“玉裂”这些名词时,又是真的明白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到底都是个啥?一、水线。和田玉中的水线指一种细脉状

市面上的几种和田玉优化处理 推荐

来源:马艳新疆质检院和田玉检验中心古往今来,和田玉深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灵气的玉石,一块质地细腻,温润含蓄的和田玉几乎是每一个藏友的标配,而觅得一块质地上品的和田玉并非易事,所以很多优化处理的和田玉开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