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遭破坏 推荐
2018-04-25 15:35:37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国家重点文物遭破坏 推荐

河南省辉县市境内,有一条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它绵延数十公里,弥足珍贵。2006年,它被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之内。近日当地多名驴友及文物爱好者向媒体反映,原本主线明确、脉络清晰的长城遗址,多处突遭严重破坏。前后照片对比,如今一片疮痍让人痛心不已。面对质疑,4月23日辉县市文物局局长表示:(赵长城)应该没有啥破坏吧?该局另一名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不清楚,也不掌握关于赵长城是否遭遇毁坏的相关信息(4月24日《大河报》)。

文物局官员对自己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被破坏一事,居然不清楚,想当然地推测“没有被破坏”,这是一方文物保护单位应有的工作水平?

一把手对文物是否被破坏表示“不清楚”,就更不能指望他清楚导致文物被破坏的真正原因,这也意味着,查找责任方和追责,都会在不确定期限内被滞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古长城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做不到主动保护的话,等到被破坏了才发现,相当于失去。文物本身承载的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价值,也很可能会损失殆尽。更何况,这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的文物,其对后人的意义不同一般。

这个局面,让人痛惜。更值得关注的是,是什么让法定职责在身的官员把法律的规定、群众的信任、后人的需要沦为一句“不清楚”?

根据记者调查,导致辉县市境内的赵长城“多处被挖断”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遗址附近正在修建的风电项目有关。在如何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上,文物保护法明确了“必须保护”“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底线。根据国家文物局官网信息,2015年6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给河南省文物局“关于河南国能辉县市南旋风风电项目选址的批复”上表示,原则同意相关风电项目选址建设方案,但提出应“进一步细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长城文物本体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强调“希望省文物局加强对该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究竟是什么导致赵长城遭严重破坏,需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媒体报道给调查提供了一个线索。弄清原因更多是为了追责和预防更多的破坏发生。如果说,破坏的结果已经发生,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本身而言,等于保护失败。事后追责是必须的,同时反思也是必须的。辉县市境内有多少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就有多少份不容懈怠的保护责任,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就有多少份对辉县市文物局落实责任和相关工作的监管责任。对辖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状况,不能做到随时随刻清楚掌握,有关部门有必要依法问责,有必要调查其对常规工作的落实方式。

此事还告诉我们,还有多少对自己分内事不清楚的官员,公众和责任部门应继续擦亮眼睛,加强监督,让不作为无处遁形。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推荐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执行第一次下潜任务(资料照片)。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的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连日来进展顺利,在23日执行第四个潜次的过程中发现并带回本次调查的第一个文物标本——

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推荐

陈履生(微博)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正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认识这个“活起来”,现在很多文博单位对其在认识上有些偏差。所谓的让文物“活起来”,是说不应该让那么多的

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彰显正面力量 推荐

因为偷盗走私、战争掠夺等人为因素,很多见证和代表着一国历史文化过往、对原属国有着重要意义的文物流失海外。买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受到广泛谴责,而多年来,欧美国家返还抢掠文物这一复杂问题,也一再引发人们的

故宫“男神”揭秘文物修复过程 推荐

“这是我们故宫修复钟表的王津,网上都叫他‘男神’。他确实挺‘神’的。你瞧那钟表到他手里一修,点得走得准,那鸟得叫,那水得流,小人得出来,到点还得敲钟……”在历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讲座中,钟表修复师

唐山一铁路职工自办铁路藏品馆 推荐

张家柱(左)向参观者讲解民国时期铁路信号灯1932年铁道部编印的《铁道公报》1951年的《火车时刻表》1917年绘制的《京汉铁路图》今日出镜唐山“柱子铁路藏品展览馆”采访动机在唐山市启新1898文化创意产业园附近,有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