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藏中国清代外销瓷 推荐
2018-05-28 15:48:35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瑞典藏中国清代外销瓷 推荐

粉彩描金徽章纹盘(陶瓷)

清雍正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紫砂胎粉彩开光花卉纹壶(陶瓷)

清乾隆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吕成龙

瑞典

收藏

的中国清代外销瓷数量很大,其中以哥德堡市博物馆和西方

古董

公司的藏品最为丰厚,它们分属市立博物馆和私人公司。哥德堡市博物馆设在瑞典东印度公司原来的建筑物(建于

1750-1762年)里,该建筑物坐落在哥德堡市内运河的岸边,堪称哥德堡市老城区最壮观、最豪华的建筑物。自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成立由政府授权与东方进行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例如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有学者统计过,在1732年至1765年的34年间,瑞典东印度公司曾58次派商船前往中国广州进行贸易,平均每年1.7次。因此,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广州。冬季时从瑞典哥德堡起航,大约于第二年农历十月以前抵达广州,通常是停泊在黄埔古港。

瑞典商人在广州逗留期间,一方面通过十三行里的行商出售带来的货物;另一方面,还要对商船进行整修、补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置办中国货物,主要是茶叶、丝绸、瓷器、藤编织品等。到了翌年的

3月前后,由广州启程返航,于7、8月前后返抵哥德堡。整个航行大约需要1年半左右的时间。

在瑞典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中,瓷器占有重要地位。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出的第一艘商船从中国载回的货物,曾于翌年在哥德堡市被拍卖,共有

43万件瓷器被拍卖,主要是青花茶具、咖啡具等,另外还有大约164吨茶叶和大量丝织品被拍卖,拍卖总收入约90万瑞元,其中瓷器一项几乎占整个拍卖收入的一半,有人由此推算,在瑞典东印度公司的132次派商船赴东方的航行中,大约从中国进口了5000万件瓷器。由于瑞典本国市场太小,无法消费如此多的瓷器,致使这些瓷器中的大部分不得不被再转手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

至于瑞典东印度公司所进口中国瓷器的品种,早期和晚期还是有差别的。从

1745年沉没的“

哥德堡号

商船打捞出水的瓷器看,早期进口瓷器大都是或多或少装饰中国图案的

青花瓷器

,有些盘、碗的内部绘青花纹饰外壁则施酱色釉。后来进口的瓷器大都以粉彩或蓝彩描金装饰,而且一般都是按照欧洲人定货要求而特制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种纹章瓷,亦称

徽章瓷

。系指欧洲各国在中国定烧的绘有王室、贵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徽标和甲胄等图案的瓷器。据统计,仅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外销瓷中,大约就有

4000种徽章。18世纪,欧洲人通过瑞典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纹章瓷大约有300种,其中包括一些在瑞典活动的英国贵族定制的,例如绘有科林·坎贝尔和克罗马蒂的约翰·麦肯齐甲胄的纹章瓷,以及绘有戴德·卡梅吉和罗斯家族族徽的纹章瓷。在大多数情况下,定制纹章瓷的人或多或少都与东印度公司有关联。

早期纹章瓷的特点是将大而匀称的甲胄画在中间位置,周边环绕中国纹饰。有些徽章是由当时瑞典两位著名艺术家设计的,他们是克里斯琴

·普雷奇和琼·埃里克·里恩。后来甲胄类纹章不再被装饰在显著位置,而是附属于其他装饰,在盘子上只是被谨慎地装饰在口边,以适应当时的审美趣味。

另一类徽章是拼合文字,例如格里普斯

·霍尔姆、利斯伯格、古尔布林格等,其中绘有王室机构格里普斯·霍尔姆城堡徽章的餐具是瑞典历史上著名的徽章瓷,每件瓷器都在蓝色的圆地上描绘瑞典王国的徽章——

三顶金色的皇冠,器物上还有用金彩书写的城堡名字的大写英文字母,这种餐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经理送给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礼物。

1776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曾为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加冕礼而在中国定制了一套纹章瓷,以供国王用作赠送其亲友的礼物,餐具的外底写有“1776”

,徽章上写有

“D.19Aug1772”

,其意思是

1776年定烧,用以纪念1772年8月19日的一次没有流血的革命。

清代的外销瓷除了徽章瓷以外,另外还有三类,即绘人物的(包括神话、宗教、风俗等题材)、绘船舶图的和绘花卉的。

清代外销瓷的白瓷胎一般产自景德镇,运到广州后,在广州的河南工厂里完成彩绘和彩烧。正如民国时期刘子芬撰《竹园陶说》所说:

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趋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现海珠区),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故有

河南彩

’‘

广彩

等名称。此种瓷品始于乾隆,盛于嘉、道,今日粵中出售之饶瓷尚有于粤垣加彩者。

在广州的中国商人甚至为了便于外商订货,曾专门制作过样品瓷盘,这种瓷盘的周边绘有四种不同的图案,以便外商指定其所中意的。美国旅行者威廉

·希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瓷器加工厂后,曾描述说:“

在一间长廊里,约

200名工人正忙着往瓷器上描绘图案,并敷以各种色彩,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

当时这种工场竟有

100多个,充分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

中国陶瓷销往欧洲以后,曾对欧洲陶瓷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外销瓷的刺激下,

15世纪以来,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瑞典、奥地利等国纷纷建立陶瓷工厂,这些陶瓷厂在模仿中国陶瓷的基础上,烧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将世界陶瓷百花园装点得绚丽多姿。中国陶瓷在对海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模仿国外艺术品的造型,有的模仿国外艺术品的图案,丰富了中国陶瓷的内涵。

人类文化凭借各地域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由于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具有耐腐蚀的特征,即使经历漫长的岁月,也可以不变质、不变色。因此,通过陶瓷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日本著名学者三上次男先生曾将唐代以来中国陶瓷销往亚非地区所经过的海上通道称作

陶瓷之路

,中、瑞两国间的陶瓷贸易和友好交流堪称

陶瓷之路

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作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章摘自故宫博物院编《瑞典藏中国陶瓷》)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3份宫廷档案证明嘉峪关定型于清代 推荐

史学界一直认为,嘉峪关最终修筑完成是在明代,但是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最近从3份尘封的宫廷档案中发现,清朝乾隆年间曾对嘉峪关进行大修,而且改变了城楼的一些结构,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关城模样

130件作品 推荐

天津博物馆明清绘画系列展览的最新一期——“清代中期绘画特展”已于5月16日在天津博物馆5楼绘画厅正式与观众见面。天津博物馆立足于自身丰富的明清绘画藏品,通过此系列展览,着力为观众梳理出明清两代中国绘画发展

泸州纳溪发现清代稀有“狮头龟身”柱础 推荐

省文物专家从图片判断,这属于清中期石刻,据介绍狮头龟身的柱础非常稀少。”27日,记者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文管所获悉,近日从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修建步游道时发现的石狮柱础图片传给四川省文物专家后,获得了初

把韩裔当华人歧视 被当中国人

近日在网络平台上一段视频,引发广大朋友的关注。一韩裔在美国当作了中国华人受到了歧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我们来看具体报道 韩裔退伍军人詹姆斯·安 据美国中文网等报道,当地时

“中国土家族泛博物馆”项目即将亮相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推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5月27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人民政府将联手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将“活化——以中国土家族泛博物馆为例”为主题的展览呈现在2018年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此次展览由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主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