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科举制度的清代童生试卷 推荐
2018-06-27 15:37:50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晶晶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见证科举制度的清代童生试卷 推荐

来源:石家庄日报

■试卷内页(局部)

高考过后,不同学科的高考试卷迅速以各种形式出现。与此对比,笔者

收藏

的一份清代童生试卷,则显得颇为特别,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举时代的考试制度。

这份试卷全长110厘米,高24厘米,为宣纸质地。原卷分为10个折页,每页宽11厘米,折叠收纳后仅为狭长的长方形。其封面上方,有“龙山书院”的印章;右下方印有红色“考取龙山书院甄别”字样;右侧及中下方则为录取等第及姓名:“副课等第十一名”“熊歧秀”。翻开内页可见每个折页印有红色暗格,横向6格,纵向20格,计120字,首列可见文章标题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孔子语,意为庄重就不致于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拥护)”。全文洋洋洒洒近千字,且不乏圈圈点点的阅卷痕迹。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个近1厘米见方的方格中,其蝇头小楷书写工整、中规中矩,一丝不苟,既规范美观又不失整洁大方。整体观察,虽纸质发黄,但几无破损,尤其文字清雅可爱,润泽秀丽,令人赏心悦目,极具

收藏

价值。

古代书院,原为封建时代名儒学者召集青年讲学的地方,后沦为准备科举的场所。龙山书院位于广东东平,始建于1293年,至光绪30年(1904)废止,历经元、明、清三代,600余年中可谓人才辈出,连罢官后的解缙也曾在书院游学读书。光绪2年(1876),龙山书院东侧新建试院(亦称考棚)、堂室、号舍50余间,为童试(考秀才)场所,这一点正与这份试卷的性质相吻合。

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了清代逐渐衰落,仍有“三级四试”之分,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需要说明的是,这份试卷封面所写“副课”是与“正课”相对的,有别于现在所提的主课副课称谓。原来,古代书院的招生指标由各书院依办学实力自定,人数从几十到上百不等。除了招取测试成绩优异的“正课生”外,还录取稍差一些的“附课生”,这个附课生也写作“副课生”。如清道光年间安徽阜阳的聚星书院,每年招生名额为生员正课20名,副课20名。

清代科考,除童试和殿试为考生亲笔书写、考官直接阅卷外,乡试和会试均采取试卷誊录制度,由专人誊抄,以防止考生作弊。试卷以行楷恭录,呈给主考官通览,而不至窥出笔迹,刻意庇护。所有考试,均要求考生精通八股文。其内容取自四书五经,文体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须用古人语气,绝不允许自由发挥,且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本试卷中的题目出自《论语·阳货》,行文也充分符合八股文特点。毋庸置疑,八股文将读书人的毕生精力都限定在几本书上,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势必将科举制度引向末路。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从“铜冰鉴” 推荐

来源:北京日报原标题:冰箱从藏冰、制冰到无冰曾侯乙楚墓出土的“铜冰鉴”(图片来源于网络)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和时间争夺食物——如果不及时吃完,温度会加快食物中细菌的繁殖速度,加速食物的腐败。而较低的温

端庄大气的清代鱼浅 推荐

图3清代仿木纹釉鱼浅图2清代仿龙泉釉鱼浅图1清代青花缠枝莲纹鱼浅■上海王家年在去年北京组织的一场拍卖会预展上,笔者见到一件清代青花鱼浅(图1)。该器直径59厘米,青花发色艳丽,胎底厚重。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

端庄大气的清代鱼浅 推荐

图3清代仿木纹釉鱼浅图2清代仿龙泉釉鱼浅图1清代青花缠枝莲纹鱼浅■上海王家年在去年北京组织的一场拍卖会预展上,笔者见到一件清代青花鱼浅(图1)。该器直径59厘米,青花发色艳丽,胎底厚重。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

清代康乾时期高足瓷器赏 推荐

图3图2图1■江苏镇江刘丽文高足器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如陶高足豆、陶高足盘、陶高足碗等。西周春秋有原始青釉瓷高足盘、高足豆等。汉代高足盘直径较大,器型与原始青釉瓷高足盘相似。六朝隋唐时期,瓷高

龙飞凤舞 推荐

笔者最近在一位钱币藏友家见到一枚清代龙凤纹大花钱,质地黄铜,晶莹锃亮,圆形圆孔,阔缘,浮雕,直径5.8厘米,正面为一条腾空升飞的龙,张囗旋身。背面为一只色彩斑烂的凤凰,翩翩起舞,周围云朵,花卉,显示着一派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