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价值观
2022-02-18 15:48:05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baidu | 编辑:baidu

原标题: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价值观

  

  作者:勤一一(爸妈精读作者)

  父母舐犊情深,恨不得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过得从容而幸福。

  然而,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讲究的吃穿,不是昂贵的辅导班,不是万贯家产,而是父母的价值观。

  明智的父母,回答好孩子这三个问题,会传承给孩子容易获得幸福的“价值观”。

  

  对待物质和金钱: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有位育儿博主分享过一个故事:

  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后,拉着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问道:“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妈妈当时愣了一下,没料到这么小的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

  幸好,愣了几秒后她脑子恢复了运作,她反问道:“嗯,有钱是什么意思啊?”

  女儿回答:“有钱就是像君君家里有一辆大汽车那样,那辆车就像消防车那么大,特别威风!”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询问关于“有钱”这样的问题,并不是真的在问家庭财富,更多可能是在比较。

  

  这位妈妈的回答堪称教科书,她没有用大人的定义给予解读,而是根据孩子已有的认知,给予简单的解释。

  她说:“我们家也有一辆车呀,也许没有消防车那么大,但是足够我们一家人一起坐着出去玩儿,去我们想去的地方,也很开心幸福,对吗?”

  女儿一听,马上高兴起来,拍着手跳着回答:“是呀是呀!”

  在“财富”的概念萌芽期,家长好好回答不但可以激励孩子树立健康的金钱观,甚至可以成为孩子努力的目标。

  即使客观上家庭条件和别人有差距,家长首先不要有自卑、打压的心理,甚至欺骗自己物质不重要。

  其实,对物质的敏感其实不可怕,金钱并不是“坏”的,但是“够用”就行。

  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存在这样两种人:一种人,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却吃不到幸福的味道;一种人,终日奔波风餐露宿,一碗面条就是人间美味。

  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贫穷的人,不一定就不幸。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平和。

  内心丰盈的人,知道自己所求,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而内心贫瘠的人,一味追求物质世界,却早已丢掉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家长需要警惕的是过于单一的价值观,把钱、职位、成就,这些世俗意义的成功当成全部的追求。

  

  家长和孩子多谈论除了金钱以外,更多的幸福感、成就感的来源,比如:帮助别人的快乐,努力付出后得偿所愿的开心,沉浸在兴趣爱好中的幸福。

  当孩子已经拥有了多元的价值观,即使还会比较、向往物质,也会慢慢明白物质不是唯一的价值来源。

  

  对待学习和生活:你能帮我做这件事情吗?

  周末,队友陪儿子做作业,发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战争。

  儿子有道数学题不会做,觉得太难了,想让队友帮忙,遭到拒绝。

  受挫又着急的儿子大哭大叫,扔东西,甚至用质问的语气:“为什么不能帮我做?我讨厌你,坏爸爸!”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难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挑战而“不喜欢”做某些事情,想让家长帮忙做。

  孩子不会系鞋带,家长马上帮忙系好;孩子写作业又慢又不情愿,家长直接帮忙写好……

  然而,有些事情,“帮”孩子做了,并不是“爱”,而是“害”。

  帮孩子系鞋带,令他失去了“独立”的机会;帮孩子写作业,消磨了孩子的“责任心”。

  面对孩子的求助,家长不妨从以下三点帮助孩子:

  首先,帮助孩子接受挫败感,“不擅长”非常正常,不要害怕;

  其次,帮助孩子明确,谁是责任的“主体”,我的事情我负责;

  最后,辅助引导孩子,自己耐心地做好这件事情,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我们不难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同样是“上班”,对不同的人来说,感受和业绩却是大不相同的。

  有的人上班很开心,做的事情是他喜欢且擅长的,每天还能有拓宽眼界不断成长的机会。

  有的人上班很不开心,为此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每天都在机械重复做同样的事,内心和能力却并没有成长和提高。

  

  一切“果”,皆有“因”,一个人的今天,往往在童年时期就打好了底子。

  对孩子来说,假如不会系鞋带,就让家长代劳,那永远也体会不到系出漂亮蝴蝶结的那份欣喜;假如因为难、不擅长而不想放弃认字,好多有意思的绘本和书就读不了。

  如果做不到就放弃,只懂得求助,那我们永远没办法学会坚持。

  不会系鞋带,可是后来你能系出漂亮的蝴蝶结了;不识字,可是现在每天几乎都在“洋洋自得”地自己读书了。

  学会坚持,独立完成,是孩子成就感的来源,也是未来独自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最大底气。

  

  对待朋友和感情:妈妈,他不跟我玩儿怎么办?

  有个阳光很好的午后,带着女儿在小区玩儿滑梯。

  滑梯旁边有个跷跷板,两个大一点的女孩子一起玩儿得很开心。

  女儿很羡慕地看着,主动凑过去,试探地问:“姐姐,姐姐,我能一起玩儿吗?”

  可是两个女孩正玩儿在兴头上,并没有允许她的请求。

  女儿有点受伤地耸着单薄的小肩膀走开了,眼神里满是落寞。

  她沮丧地问我:“妈妈,小朋友不跟我玩儿怎么办?”

  我知道她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儿,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挑明。

  

  我蹲下来搂着她,用轻松平和的语气问她:“你也想玩儿跷跷板吗?”

  “是呀!”女儿使劲地点头。

  “哦!小姐姐们正在玩儿,那我们先玩儿滑梯,或者去别的地方转转,看看有没有别的小朋友,也可以一起玩儿呀?”

  女儿想了想,答应了。

  后来在小区里遇上了一个她认识的小女孩六六,她们一起玩儿得很开心,后来还一起去玩儿了跷跷板、滑梯,旁边两个小姐姐也跟她们一起玩儿,大家成为了朋友。

  晚上睡觉前,女儿搂着我的脖子说:

  “妈妈,我今天好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呢,先是伤心,后来又开心了!

  小姐姐不跟我玩儿的时候,有点想哭,可是后来跟六六一起玩儿,我又很开心了。原来,交朋友不是强求的,是自然而然的呀!”

  为人父母最无力的,恐怕就是听到孩子说:“妈妈,我没有朋友,他们不跟我玩儿。”

  

  “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孩子们在发展友谊的过程中,也是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面对拒绝,我们要教会孩子认识到以下三点:

  首先,不要有“受害者”心态,他不跟我玩儿就是不喜欢我;

  其次,尊重对方的选择,他可能只是想一个人安静地待着,并不想交朋友;

  最后,放宽视角,我可以试着去交其他朋友。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你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朋友,不仅仅对于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对于成年人同样重要。

  长大以后,我们为了交朋友,为了让别人喜欢,努力迎合着全世界,可是结果往往却是,受尽委屈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善意。

  刻意讨好,委曲求全,都将在社交中耗尽心力,在群体中迷失自己。

  其实,人都是自带磁场的,理性地选择朋友,随缘不强求,友好不讨好,不费力的感情往往才值得经营。

  

  

  父母是孩子的容器,父母的价值观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价值观的传承不是灌输,而在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周国平说: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

  帮助孩子见到世态万象,认清关于物质和金钱、学习和生活、朋友和感情的本质。

  让孩子在人生的平凡和努力中体味幸福,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享受幸福,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作者简介:勤一一,爸妈精读专栏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s: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就是你的价值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