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各门派的起源及其特点
2015-10-08 19:25:48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各门派的起源及其特点

  太极拳已有多年的历史,因每个人学术的不同,所以太极拳在发展中也分成了好多个门派。各个门派都有其自身的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好处都是大致相同的功效,下面我们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门派

  太极拳主要分为五大门派,陈式太极拳起源最早,陈式太极拳是陈王庭前辈所创。

  后四家太极拳都是从陈式太极拳中演变而来的。这一点从陈氏太极拳传承表可以看出来。杨露禅学艺于陈长兴,后经三代人的研究而形成了杨氏太极拳。吴全佑学艺于杨露禅,后经两代人而形成了吴氏太极拳。

  武禹襄先学艺于杨露禅后学艺于陈青萍而形成了武氏太极拳。孙禄堂学艺于郝为真的武氏太极拳而创孙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学习者众多,且陈式太极拳创立的时间也很悠久,其有独特的太极内涵。

  陈氏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陈王庭,从陈王庭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拳套路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了老架一、二路。老架一路74式、二路43式。后期经陈发科晚年所创的新架也叫京架一、二路。一路83式、二路71式。

  一路拳法是以柔为主、以刚为辅的运动

  方法是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上力求松沉、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在外形上具有缓、柔、稳的特色。动作起来是以身领手,要求达到动分(离心力)、静合(向心力)不断变化的效果。

  二路拳(炮锤)是以刚为主、以柔为辅

  动作上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劲的锻炼。套路中有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具有快、刚、跃的特色。从外形上看,它的快、刚、跃虽与其它拳种似无区别,但是在本质上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在运动中会形成全身动,形成一个整体,因为这套拳法的爆发力很强,所以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练习。

  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它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拳理上要求是柔行气,刚落点、刚柔相济、时隐时现、快慢相间 、圆到方时快、方到圆时慢。圆为柔、为慢、为隐。方为刚、为快、为现。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陈式太极拳,杨露禅学艺于陈长兴,习练陈式太极拳,后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脚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并由其子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浦再修订,定型为杨氏大架子。

  杨氏太极拳85式,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和顺 兼而之;练法上由松入柔,虚实变化,实腿旋转,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 姿势舒展大方,平正朴实,练法简易。

  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逐渐成为太极拳的一大家。这就是流传到社会上的杨式太极拳。因此就给人们留下了太极拳是慢练,不发劲,是老年人的运动,年青人多数不喜欢它。

  这就是近代杨式太极拳的传布,是以杨氏祖孙三代对教材教法不断创新之力为多。便于推广。杨式太极拳有大架和小架。小架拳是以陈式太极拳为主流。杨家的功夫不是通过大架这种摸式而练出来的,而是以陈家的功夫占主导,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也讲究发劲。

  吴氏太极拳是满族人全佑学艺于杨露禅,从杨式太极拳所传的拳式发展创新的。杨式太极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吴氏太极拳是在杨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因此;吴氏太极拳始于满人全佑,后经其子吴鉴泉(从汉姓吴)加以改进修润而形成一个派别。

  吴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斜中求中正。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 ,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

  武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学艺于杨露禅老架陈式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学艺于陈青萍 ,备悉理法。得王宗岳《太极拳谱》研究,更有发悟,以练拳习心得发挥王氏旧谱之义。为《十三势行功歌诀》作注解十条,名为《打手要言》。

  又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四则。并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的体会,故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外甥李亦畬跟武禹襄学拳。李亦畬研究太极拳,仿武禹襄实验之法一再笔录修订,久之遂集成书。李亦畬的太极拳论文有:《五字诀》一篇、“撤放密诀”擎引松放七言四句;《走架打手行动要言》一篇阐述了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练拳和推手相辅相成之理。对太极拳拳理的钻研总结。首推武、李,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的概括,远为具体切实,有继承、有发展。乃能自成一家。

  武禹襄拳式既不同于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亦又不同于杨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而是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特点是: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动作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子,相逾越 ,出手不过足尖。

  武、李后辈多不专研太极拳,太极拳遂由郝氏传习,郝为真学于李亦畬武式太极拳。民国初传入北京,后由其子郝月如和其孙郝少如于1928年间去南京、上海教拳,以广其传。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习练形意拳,得到了郭云深大师的真传。又从师于程廷华学练八卦掌,经数年刻苦研摩,功夫深厚。

  后又经于郝为真学练武式太极拳。孙禄堂先生毕生研究武术,精通形意、八卦及太极拳。并聚三家拳术之精义,触会一体而创孙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遍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 不断。每 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及进化
  •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散手在实战中有何作用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散手的切入方式方法
  • 太极拳预告片 意识在太极拳中起着领军作用
  • 太极拳预告片 揭开太极拳与社会之间的奥秘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的精义是五行中水的柔性

  太极拳是结合古代阴阳学说而形成的理论依据,阴阳学说中与五行有何联系。小编今天讲解的是五行中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推手放劲如何练

  推手在太极拳运用中很广泛,太极拳的特点的内劲,劲有很多种,那么在太极拳教程中如何教大家放劲

太极拳预告片 揭开太极拳与社会之间的奥秘

  抛开太极拳的拳路练习,太极拳与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太极拳的好处很多,在这其中对人们的生活也有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散手的切入方式方法

  散手是太极拳的境界提升,太极拳的特点很多,散手是很多习拳者的追求,在太极拳教程中,散手具有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散手在实战中有何作用

  太极散手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太极拳的好处在散手中也有很多的体现。散手在实际中有很大的应用,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技击的制胜招术秘诀

  太极拳技击在实战中有很强的应用,也是每个习拳者追求的。太极拳的特点是能够强身健体,技击在实

太极拳预告片 意识在太极拳中起着领军作用

  习拳者都知道意识在太极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练好太极拳首先要领悟到意识。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能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用神用气中领悟精华

  太极拳在我国已有多年的传承,太极拳是古代人民总结的精华,因此,练习太极拳的同时需要我们去领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牛顿力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力学在太极拳中有广泛的应用,太极拳的练习离不了力学的研究。太极拳的好处是保持身体平衡,因此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吴式太极拳推手的秘诀

  推手是很多习拳者练到一定程度都追求的目标,推手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境界。也是太极拳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