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容易生气,怎么办?父母做对沟通助化解
2016-11-02 08:55:57 | 来源:雅墨 | 投稿:伊文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孩子很容易生气,怎么办?父母做对沟通助化解

有些家长即使想好好听孩子说话,却因为长期以来关系不佳,而无法顺畅地与孩子沟通。正如我在第一章提到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某种反应而开始喜欢父母,或者是变得不想跟父母交谈。假如各位的孩子一直以来都不太说话,那么为了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本章我想谈谈当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谈话,或者是当父母因为难以和孩子沟通而烦恼时,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才能重拾与孩子之间的对话。

在难以和孩子对话的例子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只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心情就立刻变差。在不少家庭中,由于孩子总是一下子就生气,展现出想要吵架的态度,所以反而是父母显得胆顫心惊,不敢向孩子攀谈。

为什么孩子总是生气呢?让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读小学五年级的美沙同学,每天早上出门都必须花很多时间准备,而这正是她妈妈最大的烦恼。换衣服、整理头发、收拾书包等动作总是很慢,每天都是在几乎快要迟到时才急忙出门。但是由于妈妈只要对她说些什么,她就会“立刻生气”,所以妈妈也总是战战兢兢的。

某天早上,妈妈一如往常地担心时间来不及,想要帮忙,于是迅速地把装著运动服的袋子塞进了美沙同学的书包里。没想到美沙同学却因此而像火山爆发似地暴怒。

孩子:“我本来要自己装的!你为什么要擅自帮我装!”

家长:“因为你快要迟到了,所以我想帮你啊。”

孩子:“我不想去学校了啦!我今天要请假!”

家长:“怎么可以因为这种事请假呢…”

孩子:“不用说了!反正都是妈妈的错。”

家长:“不要这样说嘛,别生气了,赶快去学校。”

经过这段对话之后,妈妈拼命想办法安抚美沙同学;最后虽然顺利把美沙同学送去学校,但是妈妈却压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完全丧失了自信。她的确是擅自帮了孩子一点忙,可是她不知道这么做为什么会让孩子如此生气。

“最近她总是这样,非常容易生气,让我觉得很累。”妈妈这么说。

然而,我所见到的美沙同学不但一点也不易怒,而且是个非常率直可爱的女孩子。

当我问起她这件事的时候,她小声地告诉我:“因为妈妈粗鲁地把体育服塞进我的书包里,把我很努力写的功课压烂了。我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生气,不想去学校的。可是就算告诉妈妈,她也不会理解。”

因为父母焦急而造成的创伤,会演变为孩子的愤怒

美沙同学的例子,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的误会。所谓的“经常出现”是指什么呢?

其实就是父母太过“粗线条”,无法感受到孩子的心情,让孩子生气的这一点。

孩子花了许多心血写好了功课,结果却被压得乱七八糟——这对孩子来说,就等于是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孩子会想抗议妈妈的粗鲁行为,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就算诚实地告诉妈妈自己的心情,妈妈也一定没有办法体会自己的难过。此外,其实就是因为孩子没有适切的言语可以传达自己的心情,根本无法做出让父母能够理解的说明,所以才只好用“气死我了”、“超讨厌的”等言词来表达。

所以,孩子便会预测父母给自己的回应可能是:“皱了又怎么样,摊平就好了。”、“就是因为你动作太慢,所以我才帮你的啊。”等等。要是听到妈妈这么说,孩子就更会觉得自己的心情不受重视,所以只好将说明或抗议的言语吞下肚,只用“我不想去学校了”这么一句话来逃避现实。

美沙同学当然知道纸张皱了只要摊平就好,也知道妈妈并没有恶意,所以不能责怪母亲,相信她的心情一定也很复杂。而妈妈心里“你怎么不快点去学校呢?”这种焦急的心情,她也必定能够理解。这一切全都直接冲击她纤细的內心,最后以愤怒的形式呈现出来。

为了不让孩子拒绝沟通,父母需要的是“想像力”

父母经常没有去理解孩子这种复杂的情绪,孩子也经常因为无法好好传达自己的心情而生气,因此造成亲子之间出现心理上的鸿沟。面对一个还不成熟的孩子,父母绝对不能不花时间去聆听他的心情,并且予以理解。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常常看到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或是误以为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忽略了聆听的工作。

面对动不动就生气、拒绝和父母沟通的孩子时,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生完气之后,立刻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生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请父母想像孩子的心情,并且将它化为言语表达出来。

请各位父母不用害怕“可是要是我猜错了,孩子就会更生气”。害怕孩子生气,就等于害怕面对孩子的真心话。假如父母不去正面面对孩子心中对于父母的愤怒情绪,那么便永远不可能重拾与孩子的对话。

就像我在第一章里面提到的,其实就算父母猜错了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我想了解你的心情”这样的态度。如果孩子指出你的错误,那么就再继续听孩子说就好。例如,我们可以试著这么对孩子说:

孩子:“我本来要自己装的!你为什么要擅自帮我装!”

家长:“哎呀,对不起。原来你本来想要自己装啊。”

孩子:“我不想去学校了啦!我今天要请假!”

家长:“你不想去学校了?我做的事情真的这么严重啊。”

孩子:“对啊!全都是妈妈的错。”

家长:“妈妈哪里做错了呢?是妈妈放错地方了吗?”

孩子:“才不是!是你放的方式不对!”

家长:“这样啊。所以你是不喜欢妈妈这样装罗?”

孩子:“对啊。因为你这样硬塞进去,把我的地图功课都弄皱了啦。”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我不小心把你的功课弄坏了,都是妈妈不好。”

孩子:“我在著色的时候很小心,都没有涂出来,涂得很漂亮耶…”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所以你才难过得不想去上学啊。都是妈妈不好,对不起。”

像这样想像孩子的心情,并且化为言语来回复孩子,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正在试图理解我的心情”。这就是重拾亲子之间对话的关键。让孩子对父母的感觉从“反正爸妈都不懂”变成“爸妈在试图理解我”,就等于跨出了很大一步。

本文出自采实文化《爸妈,可以安静听我说吗?》

tags:化解   生气   沟通   父母   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台化案遭驳回 恐掀骨牌效应 经济部要与环保署沟通

▲台化公司彰化厂声请假处分遭台中高等行政法院驳回,经济部工业局忧心未来恐引发骨牌效应,将再与环保署持续沟通。图为台化彰化管理处外观。台化公司彰化厂声请假处分今日遭台中高等行政法院驳回,经济部工业局副局

忧台化案骨牌效应 经部要与环署沟通

台化声请假处分案遭驳回,经济部工业局今天表示,尽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须兼顾,但业者因法规趋严而未能取得操作许可,忧心未来恐引发骨牌效应,将再与环保署持续沟通。台化公司向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声请彰化厂 3座汽

以身作则 别让孩子负面借镜

(优活健康网编辑部/综合整理)孩子能不能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相信是许多家长同样关心的问题,过去杂志上曾经做过调查,哪些是“小孩顽皮,大人没有第一时间制止”的前10大无礼的行为?我们从第10名倒回来看,包括

爱穿黑色的女孩子 总是时髦的不像话

爱穿黑色的女孩子 总是时髦的不像话
黑色,它就是经典,而且永远不退流行,你的衣柜裡绝对有黑色的单品,而且它们通常是不会轻易淘汰的品项,更有许多人是黑色的信徒,非黑色不穿,因為它总是能轻易让人拥有风

医讯/视知觉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优活健康网新闻部/综合报道)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发现孩子有下面的问题?东西明明就在眼前,但总是会看不到、6跟9常常写相反,衣服鞋子老是穿颠倒、文章写字总不整齐,格子很大,字却挤在一起、阅读老常常念错字,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