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阅兵、第一次汽车拉力赛……——细数清朝那些第一次
2015-12-28 09:35:17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西洋镜MOOK | 编辑:小柯

原标题:第一次大阅兵、第一次汽车拉力赛……——细数清朝那些第一次

(努尔哈赤像)清朝,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已经296年了,历史见证了它从兴盛到衰败。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因此在各方面逐步落后于世界,但其中还是不乏一些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凡事总得迈出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清朝的众多第一次吧!
清朝第一次对外使用“中国”国号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也只是称明清两朝为“中华帝国”。1689年,也就是康熙年间,中俄订立了《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时,清政府使用的国名是便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这是清朝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清朝第一照”耆英如今,无论在博物馆还是书本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清朝的老照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而说到清朝的照片,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她可算是自拍的发烧友,这位喜欢自拍的太后留下了大量的照片。既然说到照相,那幺清朝第一个照相的人是谁呢?是这位喜欢自拍的老佛吗?答案是否定是,清朝第一位照相的人叫耆英。
耆英,清朝皇室爱新觉罗的后代,在道光、咸丰年间位高权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卖国贼”。在中国近代史上,他与英国人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但让中国损失了2100万银元,而且还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也因为这件事耆英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照片中的耆英)这张照片距今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经过岁月的侵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但照片中的人还是依稀可辨:他脸形瘦长、吊眼弯眉,留着一副山羊胡子。没错,他就是耆英,这张照片被称为“中国第一照”。我们都知道,相机是在清代进入中国的,1844年,法国海关总检查长于勒?埃及尔来到中国,清廷的几位官员负责接待他,于是他提出为这些官员拍照,但当时谁也没见过照相机这种新奇的东西,因此没人敢尝试。由于耆英跟洋人相处的机会较多,便决定一试,因此,这张照片就成了“清朝第一照”,也是中国第一照,只是人们万万也没想到,这“中国第一照”拍的竟是“卖国贼”。
清朝第一次大阅兵“彰德会操”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今年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但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的阅兵吗?它出现在100多年前大清帝国的晚期,史称“彰德会操”。
这次大军演大阅兵究竟是什幺盛况?结果又是如何?哪些人出席简介了这次大军演大阅兵?阅兵处专门研制“方便米”
说到彰德会操,就必须提到袁世凯的河间会操。1905年阴历六月,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大会操。
这次演习非常成功,给各界官员和私下受邀观摩的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演习非常关切,事后还听取了袁世凯的汇报。慈禧太后开始对进行了10年军事改革的清朝军队有了些底气。
此时的袁世凯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想在全国搞新式陆军大演习,目的是展示陆军改革的成果;同时邀请各国列强前来简介,炫耀武力,扫一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带来的晦气。(彰德会操场景之一)慈禧太后听后,很是高兴,并任命袁世凯、铁良为阅兵大臣,决定在河南彰德举行大会操。由外务部和会操举办方积极邀请外国军事人员和新闻记者前来观摩,要求各省派要员观摩,且充当评判员。
当时西方主要国家英、美、俄、法、德、意、奥、荷、比等和日本,均派武官和情报人员前往。最后简介彰德会操的中外各界人士共计487人。
由于人员太多,被修饰一新的彰德府开始变得人满为患。因为住宿紧张,一些人只好住在满是虱子跳蚤的小客栈,有路子的人,则借宿在当地的名流或土财主家。
会操指挥部对洋人和国内要员的安全保卫,丝毫不敢怠慢,工作做得极为细致。他们专程从天津派来了400名得力巡捕,并特别抽调军人,日夜巡逻保障安全。
另外,为使军人吃上方便可口的食品,阅兵处还研制了一种行军蒸米。他们用上等大米淘净,以水浸泡50分钟,干湿相宜后再用蒸笼蒸熟后阴干。需要时用水泡20分钟后即可食用,被称为“方便米”。
中国陆军已经可以与日本匹敌?参加彰德会操的军队有北洋新军、湖北新军和河南新军。南北两军共动用了战马2743匹,后勤车辆898辆,操演战线长达40里。
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看重会操的胜负,作为清朝元老重臣的他编练新军很早,对于袁世凯这样的新贵有些看不上眼,自然想通过此次会操,见识一下对方实力。
1906年10月19日,南北两军按计划到达指定地点,形成了南攻北御的对阵之势。3天后会操开始。第一天的内容是南北两军骑兵冲击战。早上8点,南军马队北上,10点钟,前锋马队看到远方出现了一拨人马,十分兴奋,很快将其包抄起来。然而走近时,他们才发现自己错将阅兵大臣卫队误认为北军马队,结果领队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如此一折腾,到了将近11点,南军马队绕了一大圈才发现北军。在以逸待劳的北军面前,南军马力疲惫不堪,结果首日演习北军占优。(彰德会操场景之一)第二天的内容是两军主力的遭遇战,这回双方互有得失。第三天演练攻防大战。两军全部出动,战斗颇为激烈,北军最后略占优势,袁世凯笑到了最后。
由于准备充分,彰德会操达到了清政府的预期目的。“统观两军阵法,当推北军为胜。大概是平时北军操练、管理确实优于南军。北洋陆军的兵械、军服、装具、马匹一律鲜明,一丝不紊,精神状态很好。河南军队就稍次些,湖北军队最不突出。”外国人对袁世凯的北军十分欣赏。
俄国和德国的武官甚至还认为,中国陆军现在已经可以与日本匹敌。观摩的日军参谋本部松川少将等人,也承认中国军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打压袁世凯,防备汉臣控制军权对彰德会操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的老百姓。参加观摩的英国军官鲍尔上校说,老百姓刚听说即将举行军演时,疑虑重重,因为以前的军队行动常常伴有抢劫行为,人们往往离乡逃难,有的妇女竟然投井自杀。而这次他惊喜地发现,清朝军人纪律严明,买东西一律付钱,甚至在行军中不得出队私买食物或水,这使他对新军良好的军纪感到非常惊讶。
彰德会操不仅获得了国外的认可,也赢得了国内各界的赞誉,袁世凯的声望大大提高。国内舆论界不少人希望清政府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强军队建设,避免此次耗费百万金钱,仅仅换来外国人的几句溢美之词。
这时,慈禧太后确实也在总结经验。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须从速打击最有才干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
和袁世凯一起作为阅兵大臣的满洲权贵铁良,对打击汉族官僚势力最为积极。他见袁世凯风头正劲,既嫉妒,又暗生敌意,便秘密上奏折,鼓动清政府对袁开刀,夺取北洋军的领导权,这与慈禧太后的想法不谋而合。(彰德会操场景之一)演习结束后,袁世凯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直到一个月后的11月,看到朝廷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官制改革方案,才知道形势不妙。这个方案不仅否定了袁世凯提出的方案,还将所有军事方面的事务,收归陆军部3个满族大臣办理。
迫于无奈,袁世凯急忙上折将其所兼的参与政务大臣、会办练兵事等权力上交,以求避祸。据《世界新闻报》
清朝第一次汽车拉力赛汽车拉力赛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十分熟悉了,但大家知道中国第一次汽车拉力赛是在什幺时候吗?是在晚清时期,也可以说是清朝第一次汽车拉力赛——北京到巴黎汽车拉力赛。虽然当时的参赛者都是外国人,但出发的地点却是在晚清时期的北京。这次比赛的举行可以说是清朝百姓和汽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其中,伊塔拉车队的随行记者吕吉·巴津尼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比赛的全过程。下面为大家节选一些原汁原味的图文。
在中国快速穿行现在,我们到了沙漠的延伸地带,穿过一些村庄。这些村庄曾经是富有的城市,但现在却非常穷困,村里有破败的堡垒:宝山,方形城墙经风吹日晒裂了很多缺口,从缺口处能看到里面有一小片土屋,围绕着一座小庙,就村庄现在的规模而言,城墙太过宽敞了;然后是柳荫下的石峪勒、土堡垒围着的胡里坝、让人想起满族村落的沙巢,以及让人什幺都想不起来的卞家铺。阳光直射着我们,令人思绪混乱。时光单调地流走,闷热而压抑。我们开车慢慢走着(牲口们已经回到了南口),渴望能走近某个有人住的地方,将希望模糊地寄托在下一个村庄。我们搜寻着,匆忙开过去,似乎一看到它,疲劳、炎热、忧伤和令人头晕目眩的光线就会消失。我们不断向前,期望在前方出现的每一个村庄中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一个中国村庄里的主要街道)苦力们的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只能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人们的喘气声和车轮碾轧沙地的声音。埃托尔的命令不时打破沉闷,车喇叭突然响起。暂停!前面遇到了一个难关。我们几乎盼望遇到难关,好让我们意识到当前的处境。人群一阵嘈杂,手和脑动了起来。“这里,把铲子递过来!锄头!给右轮挖条路。拉!我们把这块石头挪开。快走,去拿铁撬棍!注意!一,二,三!”我们的小队伍在这荒凉之地兴奋起来,苦力们再次将绳子放在肩上,喊着“啦欸—啦欸—啦!”向前。
在一间孤零零的小屋的墙上,我们发现了“德意志军用电报”的字样,这是国际间交流的标志。人们很尊敬这些文字,以为这或许是西方的圣言。这是浮华的武力入侵的唯一遗留物。我们来到怀来县城,南面山顶上有一座庙。欧洲人曾将那座庙当作兵营用了几个星期。我们停了下来,让苦力们休息一个小时,他们进了城,将我们到达的消息传了出去。于是怀来城里的人成群结队地跑出来看我们。我们听到一大群人正走向城门。最先出来的是小孩,作为人群的先头部队。几分钟后,我们就被数百人包围了,他们微笑而恭敬地涌向汽车。他们仔细看着,怯生生地摸着,然后大胆地问我们问题,欢迎我们,钦佩我们。很多人举起提着鸟笼的手,因为天气好的时候,每个生活宽裕的中国人都会出来遛鸟,这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一项优雅而又传统的消遣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吃奶酪和咸牛肉罐头作为午餐。怀来人看到我们吃东西很兴奋,他们讨论着我们的食物,一位老人比划着说想尝尝。他不吃奶酪,但似乎对肉很满意,并把他的观点传给了其他人,人们相互议论着。老人还想尝尝我们喝的东西,我们把酒瓶递给他,起初他傲慢地不愿碰玻璃瓶,犹豫了一下,他把酒送到嘴边,喝一小口,品了品,又喝一小口,最后他竖起瓶子咕嘟咕嘟全喝光了。这样他就成了欧洲人的朋友,他眨着小眼睛对我们微笑,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说话,还在乡民的喝彩声中跳上了汽车。他学会了按喇叭,开心地按着。苦力们回来,我们要重新上路时候,没费任何力气就把他请下了车。(最先见到的蒙古骆驼)路上,我们穿过了又一些土屋的村庄、破败的小庙、孤零零的木屋和似乎被大城镇抛弃的小房子。房门上插一根挂着红布的棍子的是为旅人歇脚的地方,或是赶骡子的人住的小旅店,苦力们会停下来匆忙喝杯茶,买几块糕点。
很多小村庄看上去没有人住,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他们似乎藏起来了,或者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保持安全距离!”例如大土木镇,一个有着高高的垮塌的城墙的镇子,看上去像是几百年前的遗迹。
路更窄了,路面被水流冲刷得深陷到砂石里。我们走在河床上,四周都是凌晨时看到的高大的山峦—闪着刺眼的金黄色,一片草叶都没有。我们登上的第二座将北京和蒙古隔开的山——这是三分之二。如果一个人穿过三道岩架三片高原抵达寺庙门口,他就到了亚洲的中心位置。我们的左下方,洒满阳光的天际,是山西的大峡谷。
有些地方汽车几乎过不去,必须格外小心。时不时要用到镐,快速而准确地测量前面的路宽。有时知道前行很危险,就要一只眼盯着车轴,一只手准备好一旦需要马上握住刹车,将汽车停下。在距岔道村大约30英里的土木沟村,我们似乎突然走出了山地,一片绿色的平原展现在眼前,召唤我们尽情奔驰。我们对召唤做出了回应,“停!”我们向苦力们喊。他们的疲惫神奇地消失了。不一会儿,苦力们就在彼得罗的指挥下聚在了一边,那三头牲畜也解下了。(我们的汽车引来了好奇的中国人围观)我们把绳子卷起来,展开了小小的旗帜。转一下操纵杆,汽车就开始轰鸣了。我们跳进车,出发了。在弯曲不平的小路上,只要能跑起来,就不管坑坑洼洼,不管颠簸摇晃。车速没有达到最高,但我们已经感觉像在飞了。遇到积了雨水的大坑,我们径直开过去,溅起水和泥巴,激起的水花透过车泼到我们身上。我们大声笑着,说着,像喝醉了似的。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耐着性子缓慢前进,而今终于可以解脱了。而且,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令我们感到极大的满足。我们斗志昂扬,满怀胜利的喜悦,却又感到有些难以置信——在这样的国家参加这样的赛事,多幺罕见!透过树丛,可以看到佛塔的塔尖。似乎我们正打破一千年的静寂,似乎我们的飞驰第一次给了这沉睡的土地一个觉醒的信号。我们心中满是文明的自豪感,知道我们所代表的不只是自己。飞驰是欧洲文明的象征,使我们黯然失色。欧洲的热切渴望及其力量、所有进步的真实秘诀,简而言之就是——更快!我们的人生被这种强烈的愿望追赶着,这种永不知足的痛苦,这种一味的痴迷——更快!在永恒不变的中国,我们仍然保持着热衷于向前的本质。
我们穿过了大大小小的村庄,孩子们光着身子跑开,大人们惊讶而冷静地看着我们。他们穿着比北京人更加奇怪更加漂亮的衣服,或许更加古老,有绿色、红色、白色、黄色、蓝色等各种明亮的颜色。全世界的乡下人都喜欢斑斓的色彩,也许是因为他们被鲜花环绕。房屋门口聚集了一小群人,在阳光下面显得生气勃勃。上面是传统的中式屋顶,画出优美的曲线。远东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为强烈的感觉,因为我们开得很快。
托木斯克——学者之城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困难,汽车后轮深深陷入土地中。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后来我们还是在士兵和村民的帮助下才渡过这个难关。随后,道路变得稍微好一点,但是我们还是迷了几次路。(伊塔拉车停在直隶怀来城的城墙外面)下午5点,我们渡过了马林斯克镇附近的吉雅河。虽然吉雅河完全拥有一条大河的雄伟风姿,但它只是切特河的一条支流。切特河则是丘雷姆河的一条支流,而丘雷姆河又是奥比河(鄂毕河)的支流。吉雅河刚涨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河岸边围了一大群人,其中一位长者请求我们慢点开,这样好让他的属下能自由地多欣赏我们一会。他们把我们领到一个圆形的房子里,这些房子是没有宾馆的地方专门用来接待俄国官员的。从当天凌晨3点半到下午5点半,整整14个小时,我们才走了100英里左右,平均每小时还不到8英里。
第二天我们早上两点就起来,3点就动身了。因为这些天白天都持续下雨,晚上雨就停了,为了利用晚上雨停的好时机,我们一天比一天动身得早。7月11日那天,我们曾打算下午一两点就到达160英里以外的托木斯克,但是命运却偏偏和我们作对。没有到过西伯利亚的人是根本无法想象那里的天气有多恶劣,雨有多大,道路有多泥泞。但是俄国的农夫却是尤其友善、脾气性格好、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简单纯朴、聪明和精力充沛的。当他们看到我们在推车的时候,即使我们没有请他们,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相互招呼着来帮我们出把力。五分钟不到,当地所有的人都会围着车一齐用力推。有些妇女认为我们的汽车肯定是有魔鬼在推动,所以用大拇指不停地在上嘴唇划十字。
可是男人们一点也不怕“魔鬼”,特别是当他们发现“魔鬼”还能给他们带来几个卢布的收入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怕了。
我们继续前行,一路颠簸。后来我们终于到了塔伦塔耶娃村,我们那晚住在一个年老的农妇家里。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村里的牧师还是过来看我们的汽车。这是第一位不害怕我们汽车的西伯利亚地区牧师,一位聪明而沉静的年轻人,他以一位领袖的庄严跟我们打过招呼后便一言不发地走了。
今天正好是我们动身以来整整满一个月。(一个熟悉的场景:汽车在一个村庄里陷入了泥沼)我们凌晨3点就离开了塔伦塔耶娃村。约20俄里外,我们来到了一个更大一点的,名为卡尔德耶娃的村庄。在我们穿过这个村庄之前,我们先去打探了一下道路,发现道路基本无法通过,于是我们决定提前寻找帮助。当时整个村庄还在沉睡中,但是我们不得不去敲村长的门,请求他的帮助。他很快召集村民,给我们找来了五匹马。当地居民也都起来了,那些吉尔吉斯人看起来和布利亚特人(贝加尔湖畔的蒙古人)和蒙古人是如此相像,简直可以称为伊斯兰蒙古人。
此时,一辆四轮马车停在我们面前,下来一位警察急切地问我们是否出了什幺事情。原来在托木斯克城谣传我们已经被杀了,所以托木斯克的总督派他连夜来寻找我们。我们解释道路太难走了,才比预定计划晚了很多。
两小时后,我们终于能看到托木斯克城了。根据俄国的习惯,夏季那几个月,卫戍部队都驻扎在城外,一大群士兵跑着来看我们。
警察长带着一群官员在托木斯克城门口热烈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总督嘱咐他立即把我们送到他那里,因为他想马上见到我们。
就像许多俄国在欧洲部分的城市一样,托木斯克城给我们的印象就像是在圣彼得堡的郊区那样时髦和漂亮。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未穿过托木斯克,反而使它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西伯利亚的智力中心,漂亮的托木斯克大学隐藏在如画的白桦林中,学生们的宿舍就像瑞士山区的牧人小屋一样漂亮。全西伯利亚的年轻人都来技术学校和这所大学的图书馆学习,由于这个原因,该城获得了“托木斯克——学者之城”的称号。
总督以极大的热诚款待我们,邀请我们在他的官邸里吃午饭和晚饭。他带我们去看他园子里的熊,他儿子带我们去看那些良种马,那是全俄国最好的马。(在一旁简介的乡村妇女)我们在第二天,7月12日离开了托木斯克,前往700英里外的鄂木斯克。途中有一位摄影家早就摆好相机等待我们的到来,他坚持要给我们拍照片,然后对我们表示感谢并和我们道别。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骑着马的吉尔吉斯人,他们看起来很像蒙古人。他们的神情比较粗野,有一种好战的性格。他们围着我们的汽车看了又看,然后发出哄堂大笑。我们来到了科雷万,在这里我们同样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人们告诉我们,这座城市以前很富有,但是现在很贫穷。同样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没有经过这座城市,很多人都搬到铁路经过的城镇去了,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少。
到达终点巴黎8月9日凌晨5点半,我们检查了汽车各个部件之后又出发了。很快穿过列日城之后就见到了默兹河,默兹河波光粼粼,葱郁的峰岭,拱桥和船只倒映在水中,酷似海市蜃楼。两岸如画的景色构成了旅程中最迷人的一段,我们沿岸行驶了90英里左右。
8点半我们到达阿吉蒙附近,这里已经是法国边境了。终于踏上了法国的土地,我们举杯庆祝,欢呼声荡漾在空中。不过很快我们又钻进了汽车,9点30分我们已经行驶在法国的道路上了。
离巴黎只有200英里了。
经过菲迈和勒泰勒,12点半我们进入兰斯,并在这个安静的小镇用了午餐。之后正准备离开,一群狂热的爱慕者涌到车边,撕破了车上的三角旗,还想卸下车身上的木片留作纪念。这次,我们一踩油门车就发动了,它仿佛也知道这里不宜久留。(全村人都来为我们指前往托木斯克的道路)已经下午3点了,我们驶向马尔讷。离巴黎只有100英里了。5点10分,我们经过一个城堡,巴黎开始出现在路标上,刚好给我们指路。还有50英里。
我们在莫城留宿,决定第二天——8月10日下午4点30分进入巴黎。在莫城我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因为摄影师在不停地给我们拍照,一早我们又出发了。
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现在,我们终于到了巴黎的城门口,而我们的汽车也经历了大漠戈壁、山石泥泞。
快要到达终点了,太快了,我们甚至来不及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几个小时似乎是恒久的,夹杂着欣喜和痛苦——难以名状的痛苦,我们都很安静,脸上带着失望的神情。
10日下午2点15分,我们加速驶向巴黎。
离巴黎只有20—15—8英里了。周围一片欢呼声和鼓掌声。4点,乐队奏响了胜利进行曲,我们正式进入巴黎的拉达梅斯。
继续向前行驶,就到了圣马丁大街的入口,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天,博盖塞亲王成了巴黎的偶像。按照汽车拉力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指挥,我们缓缓驶向晨报报社的入口。我们抵达了目的地。
博盖塞亲王刹住车。
车停了。
比赛结束了。
喧闹声震耳欲聋,我们被拥着进入宫殿。
外面人声鼎沸,都是要求见亲王的。香槟、鲜花、闪光灯……(我们到达了维拉基米尔)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些什幺,我悄悄地离开了,留下亲王一人面对人群的簇拥。街上的小贩叫卖着明信片:“博盖塞亲王的明信片,只要1苏(法国旧辅币)。”价格从4苏跌到了1苏,命运似乎也能通过街上小贩的叫卖声传递它的宣告。我们受欢迎的程度下降了75%,一切转瞬即逝……



西洋镜MOOK系列图书《1907-北京到巴黎汽车拉力赛》《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现于青树文品淘宝官方旗舰店、西洋镜微店、虫子的世界微店热卖中,各大网站、书店均有销售,请大家多多关注!




关注下方“西洋镜”或“虫子的世界”微信公众服务号后,点击“逛书店”即可进入微店
虫子的世界官方微博:刘慈欣与科幻虫子的世界微信公众服务号:worms2015西洋镜官方微博:西洋镜MOOK西洋镜微信公众服务号:xyjmook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翻译] 12月日杂《韩国TV DRAMA》vol.70,李准基《夜行书生》专访

图源:flying rabbit的相册+ + + +
拍摄结束的同时,空虚感袭来——上周刚刚结束『夜行书生』的拍摄,心情

【中国品牌的崛起 新老车对比之比亚迪】

【汽车之家 车型PK】今天我们继续中国品牌新老车对比的话题,中国的汽车品牌在近10年当中可以说是飞速发展,

股市早餐,营养每一天(12.28)

重要信息1、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获通过,明年3月1日施行。关注张江高科、钱江水利。2、亚投行宣布成立,

[现代架空]阋墙记(十六)(cp迦楼罗x婆苏吉)

婆苏吉又使唤了迦楼罗好几天,等到头上的包彻底消了,不疼不晕也不恶心了,再装病迦楼罗也不肯信了,才

朝乾夕惕:最后的动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在今年的作用不可小视。这是最后的动员。 为什幺这幺说?因

尘埃落定 注册制强化短期强势

今日市场比较关注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下午表决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

盘前建议,积极布局绩优防御性股票

标准打赏送QQ群号主票:在业绩回升,IPO开闸,注册制渐行渐近等利好刺激下,前期股价充分调整的券商股开始逐

理课三十七——心平气和

中医把外界天气、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归结起来,称为“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与此同时,中医把

《微博活跃者名单首批70名》—撬动微博的力量【易合联创】

在微博活跃了一段时间我深刻的了解了个人想玩好微博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你是想在此卖东西、

付费2016牛市、熊市抑或是“猴”市 (附股)

苏渝跌宕起伏的A股本周还有4个交易日就要收官了,作为投资者,我们喜过、悲过;笑过、哭过。回首2015年A股,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