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神韵,李传波精美国画竹子大图欣赏 推荐
2018-03-20 12:05:42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晶晶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竹风神韵,李传波精美国画竹子大图欣赏 推荐

“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从魏晋“竹林七贤”的高标自诩,到唐代韩愈“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的由衷赞美,再到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心偏爱,“竹”已然成为文人士大夫们趋雅心态的一种外化符号。

竹姿态修硕,象征着高洁出众的气质

;竹的“劲节”,象征着文人的骨气。竹是追求雅致生活的象征。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的郑板桥更是赋诗《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爱竹之心,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就通过当代画竹名家李传波笔下的竹,进一步解析竹之意蕴,这对于平常很少接触竹的普通人来说,也是感知竹神韵的好机会。

【精品】李传波国画竹子之红竹《竹

苏轼》【作品来源:易从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

“竹”的寓意也非常丰富。竹子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坚强、长寿安宁、幸福和谐。竹子秀逸而风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象征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谦内敛低调,象征虚心品格;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气节和傲骨;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象征着高风亮节,富有气节。

【精品】李传波红竹画作品《题竹》【作品来源:易从网】

古人说

“不可居无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样,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明月如霜,凉风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铁骨,又有兰花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体味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李传波新品红竹画《竹

苏轼》【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之精神

——坚韧专注】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

“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李传波四尺竖幅红竹画《野竹

吴镇》【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之精神

——清淡高雅】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竹风神韵,李传波精美国画竹子大图欣赏 推荐

“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从魏晋“竹林七贤”的高标自诩,到唐代韩愈“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的由衷赞美,再到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心偏爱,“竹

“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 推荐

中国画是极讲究用线之美的,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甚至可以说,线才是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中国传统艺术就是一种线性艺术。《历代绘画高清图库》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第二卷)全卷绢本699x28局部截图

“中西合璧”是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推荐

作者:黄丹麾来源:中国艺术报三只梨(中国画)上世纪50年代林风眠中西绘画本来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二者很早就纠缠在一起。南北朝时期,张僧繇吸收了具有西域犍陀罗风格的凹凸画法进行壁画创作,

挂办公室字画选什么?风水国画装饰美景秀丽财运旺! 推荐

办公室是我们工作的场所,相当于我们奋战的阵地,那么必要的装饰是不可缺少的,让我们的工作环境美丽更雅致,让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心神舒适,疲惫时能够小小的休息一下,忘却劳累,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那么选一

盛世高歌——2018中国画名家作品学术邀请展 推荐

学术顾问:刘曦林策展人:余雷刚开幕时间:2018年3月18日下午三点展览时间:2018年3月18日——2018年3月25日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区小堡文化广场雅文美术馆主办单位:雅文美术馆、万恒美术馆协办单位:北京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