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觚源流及特征 推荐
2018-05-15 14:13:58 | 来源:新知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明清瓷觚源流及特征 推荐

来源:荣宝斋作者:徐菁菁

作为酒礼器的觚,大口、细腰、长身、阔底,多为铜制,盛行于殷商。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出现于商代二里岗时期,在周代逐渐衰落。《考工记图》补注称:“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说文·角部》:“乡饮酒之爵也。”因而铜觚最初的基本作用是饮酒,《韩诗外传》中有记载:“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可见觚也有劝诫人们饮酒有度,不因酒败坏德行的功用。在商后期,觚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酒礼器,《考工记》:“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商代尚酒,其礼器以酒器为中心。觚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在二里岗贵族墓葬出土的陪葬品中,爵、觚的数量按一定比例配套出现,且至少出现一爵一觚的定制组合。西周早期,以爵、觚为中心的礼器系统被以鼎、簋为核心的新体系所代替,铜觚在墓葬中数量剧减,到了春秋时期铜觚已较少运用于墓葬。

周代灭亡之后,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秦汉以降制作的铜器相对罕见,三代青铜器逐渐成为皇室贵族和私人

收藏

家的藏品。直到北宋时期,由于文人盛行金石考古,三代古铜器开始成为重要的

收藏品

和研究对象。三代铜器由于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因此成为人们身份财富的象征,在尚古的社会风气下,古物

收藏

程度远超过前朝,铜觚也作为

古董

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图1宋佚名瑶台步月图故宫博物院藏

觚因其造型纤美典雅,深得宋代文人的喜爱,除

收藏

研究之用,也将其用作案头把玩的雅物,尤喜用作插花器物。宋代文人士大夫插花讲究意境,喜插梅、水仙、兰、葵、荷、栀子等花,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中云:“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如故宫藏南宋佚名《瑶台步月图》页(图1)画幅右侧有一青铜觚,觚中插花。因此宋人喜用古铜器插花,铜觚在宋时开始被称作“花觚”。由于觚的造型别致,器形优美,符合文人的审美雅趣,在宋代逐渐普及。然而铜觚在当时毕竟是少数显贵的

收藏

,为了适应更多人士的需求,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仿铜觚造型的瓷器。

图2南宋官窑瓷觚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

北宋尚无出土或传世的瓷觚。目前已知最早的瓷觚出土物是南宋官窑博物馆藏的瓷觚(图2),是南宋官窑的常见器形,但在其他南宋窑址中尚无发现。此时的瓷觚颇有仿制青铜器的意味,其瓷胎呈灰黑色,施釉较厚,釉面有开片,釉色为青色或米黄色,足底刮釉垫烧,因此大多是紫口铁足。造型多为大口、细腰、阔底的仿铜觚造型,大小各异,装饰较随意,部分瓷觚带有仿青铜器的扉棱、乳钉装饰。

宋代以后,瓷觚开始大量出现,元代是瓷觚发展的时期,在明清两朝,瓷器烧制技艺高度发达,各种形制、纹饰的瓷觚厚积薄发,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二元代瓷觚特征

元朝统治者将其游牧民族特有的审美风尚带到了中原地区,宋人崇尚的纤美雅致被元代的浑厚豪迈所代替,而觚明显不符合元代统治者审美,因此这一时期出土或传世的瓷觚发现较少,但在这些稀少的瓷器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元代瓷觚造型的变化。

图3元龙泉窑花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元朝龙泉窑花觚(图3),其特征为喇叭口、短颈、鼓腹、高撇足,通体施青釉,釉质莹厚,有细碎开片,圈足露胎,涂赭色釉,为仿紫口铁足;另一件元代临川窑花觚(图4)形制相似,但通体施白釉,以印花装饰外壁,颈部和足部有蕉叶纹,腹部回纹地如意云纹。另有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元代青花蕉叶纹出戟觚,因腹部出四戟而得名,青花装饰,颈部蕉叶纹,腹部戟间饰如意状卷叶图案。此外磁州窑也曾出土白釉褐彩瓷觚,为花口鼓腹。

图4元临川窑花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瓷觚发展至元代,虽存世数量不多,但无论从釉色还是纹饰方面,都比南宋瓷觚更加丰富多变。元代除

青瓷

、白瓷外,也出现了青花、彩瓷的瓷觚,纹饰也更加规范,多以蕉叶纹饰颈足,云纹或卷叶纹饰腹部。此外器型上也出现鼓腹、出戟、花口等多种变化。可见元代的瓷觚不再单纯模仿青铜器觚,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瓷器品类看待,在烧造和装饰方面注重突出其瓷器的自身之美。

三明清瓷觚特征

图5明仇英蕉阴结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觚被更广泛地用于陈设器,并逐渐打破了宋代的限制,不再只用于宫室、贵族书房等高等场所,而开始较多地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觚因其谐音“孤”而有孤芳自赏之意,带有清高色彩,觚来插花陈设,显示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此时觚被更广泛地称作“花觚”“美人觚”,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载:“河南为铜薮,所得铜器盈数车,美人觚一种,大小十五六枚……”中便出现了美人觚的说法,应是特指细腰撇口样式的觚,以其形态优美、身段似美人得名。此时的铜觚主要功能是用于插花及室内陈设,而瓷觚作为铜觚的替代品,其功能自然相类。插花需以“撇”来使花枝得以舒展,以“直立、收腹”固定花枝根部,而觚的大撇口、细腰、长足的造型非常符合插花器的要求,在明清时期几乎成为专门插花的瓷器。明文震亨《长物志》云:“铜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壶,随花大小用之。”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中也记载:“尊、觚、解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须打锡套管入内,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不令斜倒。又可注滚水插牡丹、芙蓉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仇英《蕉阴结夏图》(图5)中右侧有一方形出戟青瓷觚中插一枝花卉。清代,同样沿袭明代用觚陈设、插花的功能。红楼梦中也有类似描写:“……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觚除插花外也常作为宫室中雅玩陈设之用,清姚文瀚《弘历鉴古图》中,画面左右各陈设有一瓷觚,可看出左侧瓷觚颈部饰有蕉叶纹,右侧则为单色釉瓷觚。瓷觚的第三种作用是祭祀用品,明清佛教祭祀用具五供中即包含花觚,五供由鼎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组成,其中花觚同样作为插花器,作供佛之用。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专家查明故宫藏有5件明清雕作和607枚印纽 推荐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刘慧日前,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局启动《中国青田石文化史》课题调研。该课题主要以青田石为研究对象,包括青田石制品、青田石雕、青田印石和青田印纽。为大力推进该项工作,该局特邀史学研究

借3万元一年变800万? [热事件]

原本只是做生意上的资金周转,借款仅仅3万元,短短一年竟变成了800万元;本来只是帮朋友借贷担保,万万没想到借款2万元,最后还款竟变成了140万元,甚至连浙江杭州市中心的房子都赔上了……近年来,不法分子假借“小

脸书靠AI分辨恶意贴文特征,快速找出不当内容

脸书最近在2018年F8开发者大会上,介绍了平台如何通过AI技术,在用户通报恶意内容前,就能主动更快速找出不当的内容,且能够找出更多的不当贴文。脸书一般是通过用户标注,或是技术主动找出恶意不当的内容,像是仇恨

英国一博物馆明清文物被窃 推荐

当地时间4月17日凌晨,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被盗,数件中国明清文物遗失,其中包括玉器、瓷器和黄金制品在内的一系列明清文物被偷走。被盗文物包括明早期的猴抱桃玉雕,明代成套十四件黄金带銙和清代玉鸳鸯等。博物

英国一博物馆明清文物被窃 推荐

当地时间4月17日凌晨,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被盗,数件中国明清文物遗失,其中包括玉器、瓷器和黄金制品在内的一系列明清文物被偷走。被盗文物包括明早期的猴抱桃玉雕,明代成套十四件黄金带銙和清代玉鸳鸯等。博物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