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11.1黛麦养肺止咳汤(来源-津,清咽)
2022-11-30 00:08:24 | 来源:网络整理 | 投稿:佚名 | 编辑:admin

原标题: 治11.1黛麦养肺止咳汤(来源-津,清咽)

请点击上方免费关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秘方(16首诗)

11.1 代麦润肺止咳汤

【出处】李炳南《名医验方》

【组成】青黛5克,海蚌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减儿童剂量)。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3碗,煎1碗,药渣再煎一次。每天服用 2-3 次。

【功用】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方药】本方由大哈散、生脉散加味制成。《辨内外伤方》所载生脉散方,具有行津滋阴之功效,可广泛用于热病晚期气津兼伤者。大哈散的药方载于《养生宝典》,具有清咽去热、化痰除烦的功效。方中的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大补元气,固精生津,李杲说它能补肺气,肺气旺盛,四脏会旺,肺主万气。麦冬性味甘凉,能滋阴润肺、清心除烦,是治疗阴虚咳嗽的重要药物。五味子性温,平肺生津,治咳嗽上气。《本草求真》将其列为治疗各种咳嗽的重要药物。以上三味,一补、一清、一敛,相辅相成,效果显着。青黛性咸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海蚌粉为咸寒之品。得之,则火自退,痰自消。善治热痰、陈痰、顽痰。细辛性味辛温,其作用是挑阴络之邪,祛风止痒,增强镇咳作用。久咳者,邪依阴络,深潜后难除。每次投掷,都会立竿见影。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可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清咽化痰、祛风止咳的作用。并增强镇咳作用。久咳者,邪依阴络,深潜后难除。每次投掷,都会立竿见影。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可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清咽化痰、祛风止咳的作用。并增强镇咳作用。久咳者,邪依阴络,深潜后难除。每次投掷,都会立竿见影。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可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清咽化痰、祛风止咳的作用。可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清咽化痰、祛风止咳的作用。可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清咽化痰、祛风止咳的作用。

【主治】气阴两虚咳嗽(外感咳嗽)、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咳嗽不止,甚至咳嗽频咳、痰多难排、汗出过多、舌质淡或红,脉细弱。

[加减] 白痰过多而稀薄,白苔为消化不良者,加白术、陈皮、半夏;喉红扁桃体肿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便秘者加发大海;气虚痰多者,加麻黄、桂枝、紫苏、葶苈子; 若见阵发性咳嗽,似百日咳,加百补、马兜铃;偶有低热者,加青蒿、龟甲;自汗明显者加黄芪防风。咽痒严重者酌情加家蚕、丹南星、细辛。用于血虚心悸,舌淡脉细,加当归,

[疗效] 反复使用效果良好。一般服5剂见效,服10-15剂即可痊愈。

【补充说明】久咳不愈多见于体质虚弱,或外感病后。阴阳体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尤其容易患此病。久咳者常有咽部充血,但多呈暗红色,与外感风热不同。万一不小心扔进了苦寒里,清凉药越吃越咳嗽,不知道!

11.2 阳平平喘汤

【出处】胡乔武《名医验良方》

【组成】地黄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水晶30克,桂皮3克,白芥子6克,鹿茸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甙3粒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温服。

【功用】温肾益气,化痰调营。

【方解】咳嗽气喘之症,离不开肺,久久不散,皆为气血瘀阻脉脉,血瘀为一体,阻滞气道,影响入窍所致和气体出口。曰:咳喘有益,重则难愈。气主肺,根于肾,肺肾为金水之脏。长期咳嗽呼吸,会体弱多病,伤害身体。虚则归肾,伤下元,伤气之本。咳嗽和哮喘不止于肺部。故慢性支气管炎老患者,皆为痰阻于络,精夺于下。肺肾同病,虚虚实实,诚相致,难免也。王洪旭《外科全生记》中的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虚、散寒散结的功效。气滞咳喘具有补虚泻实、上下兼治之意。但仅化痰调营还不够,还需增加温肾之气。本方用地黄、鹿茸片、淫羊藿、肉桂温补肾下元。益鹿角胶作鹿茸片,化滞用的??胶可化痰化浊。除了具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外,鹿茸具有活血、通络、散结的作用。与熟地黄相配温补精血,可减少胶地粘滞伤膈之嫌;温补火;紫水晶色重色红,性甘温,善温补下元,主用于止咳化痰平喘,与紫水晶合用镇静效果更佳五味子。此六味相合,温而不燥,滋补而不腻,既包容又厚重,是补虚提精培元之道。当归补血活血,对“ 并可开合,以开闭肺气。此外,肺金可温补肾主,恢复治节玄宿之力,与麻黄、五味子相配,更有利于行气排浊。痰。全方宜补虚实实,上下肺肾同治。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用于肾督虚寒、痰滞血瘀所致的慢性咳嗽、哮喘。

【加减】阳虚阴虚者,去桂皮,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寒痰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生漆15克;气急重者,加紫苏10克,沉香3克(下);便秘加肉苁蓉20克,紫苑20克;)各30克;痰浊减者,去白芥子、皂甙,加橙红10克,茯苓20克。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一般服药5~10剂见效,服30剂以上即可痊愈。

11.3 止咳汤

【出处】程觉堂《临证方集》

【组成】党参、半夏、南竹子、紫菀各9克,炒白术、马兜铃、白茯苓各15克,陈皮、干姜各6克,细辛3克,五味子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调服,分3次温服。

【功用】健脾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此病多因体气不足,卫病虚弱,或年老体弱,易受风寒侵袭,气滞闭肺窍,以致肺衰咳嗽,久咳不愈。 ,或伴有胸闷气短,或并发风寒表证。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易患感冒。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方以六君子汤去甘草,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为王;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小青龙汤化痰止咳的主要药物。为臣,助君药健脾益气,化痰止咳。辅以南竹子、紫菀,可行气化痰,清肺排热;马兜铃清热。散痰,善降逆,止咳,故兼用。诸药配伍,起到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马兜铃清热。散痰,善降逆,止咳,故兼用。诸药配伍,起到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马兜铃清热。散痰,善降逆,止咳,故兼用。诸药配伍,起到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

【主治】气虚咳嗽、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或咳喘时间较长,或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或胸闷气短或周身疼痛,脉浮缓,舌质淡苔薄白或腻。

【加减】风寒证重者去紫苑、南竹子,加荆芥、紫苏叶、防风各9克;去五味子,同炒枳壳、紫苏茎各9克;若伴气短,南竹子加紫苏6-9克;风寒者加炙麻黄6克,荆芥9克。全身疼痛者,可加龙胆、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

【疗效】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着。如1985年用本方治疗气虚咳嗽35例(其中气短8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5例,有效率100%。

【附注】本方由六君子汤加减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紫菀、南竹子、马兜铃组成。经过反复临床验证修改。据临床观察,近20年来,我曾用此方治疗气虚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和气虚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其中治愈率超过85%。

此外,本方可用于治疗气虚型感冒或老年性感冒,只需少量加减,效果良好。

11.4 温肾娟饮汤

【出处】龚智贤《龚智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知附片30~60克(先煎1~2小时),干姜、桂皮、半夏各10克,细辛6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2次。宜温凉服,不可热服,2日服1剂。

【功用】温脾肾,通心阳,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本方来自四逆汤加味。方中附片温肾阳,散寒利湿;干姜温肺化痰;痰; 甘草能调和诸药。转里红这个方子,用来治疗老年人的咳嗽,效果相当不错。

[主治] 老年咳嗽,反复发作,多年未愈,咳白沫痰,喘息,气短,不能卧,特别是一动一动,受寒加重,舌苔白滑,脉弦,二分以下气。

【加减法】临床应用多年,治疗经验丰富,疗效较好。

11.5 润燥益阴汤

【出处】陈普安《医方新解》

【组成】南北参各15克,天冬、知母、玄参、熟地、枸杞各12克,白布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一日2-3次。

【功用】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滋补肝肾。本方具有显着的祛痰镇咳作用,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并具有补益降糖作用。

【方解】本病为肺燥肺阴虚,属“阴虚生火”所致,故方用南沙参清肺化痰,北沙参润肺。肺并产生体液。润肺止咳皆为佐药,生地、知母、枸杞补肾肝,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滋补肝肾之功效。

【主治】肺燥咳嗽,午后发热或潮热,痰少或痰中带血,口苦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还可治疗肝肾阴虚,证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鸣,小便频数,口渴心烦,少苔,脉细等。

【疗效】经反复使用和试验,疗效很好。

【附注】经临床观察,本方对百日咳等外感病,肺结核、糖尿病等内伤病,以及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症也有疗效。

11.6 救咳丸

【出处】朱良淳《名医经验精华》

【组成】五味子50克龙利叶治发烧,罂粟壳600克,干明矾30克,杏仁72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蜂蜜炼丸,大如绿豆,装入瓶中备用。每服10-15粒,一日2次,糖水冲服。外感发热者忌服。

【功用】定喘止咳,收敛肺气。

【方药解说】本方以《养生保健方》五味子丸、《普济方》为主,治疗痰咳喘喘。方中五味子收敛肺,补肾生津,止咳;罂粟壳收敛肺部;干明矾能消炎利湿;杏仁可以止咳润肺。四药合用,功能相辅相成,疗效特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和久咳者,用之有多重功效。

【适应症】慢性久咳。

【功效】反复使用有奇效。

11.7降气化痰汤

【出处】王吉如《肘后遗迹集》

【组成】杏仁10克、紫苏9克、冬瓜30克、川楝子6克、元胡9克、龙胆6克、石斛12克、旋覆花9克、赭石9克、3克甘草克,枳实5克。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3次。

【功能】止咳,减少不良反应。

【方药】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宜降气平肝止咳。杏仁、紫苏子用于理气止咳;黑瓜、枳实用于宽胸化痰;疏肝解烦,合用可起到止咳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主治] 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嗽胁痛,舌质红,咽干,脉弦。

【功效】反复使用效果良好。

【附注】《素问·咳嗽论》云:“肝咳之症,咳则胁胁两痛。” ,所以它有多重作用。

11.8清肺宁咳方

【来源】文子元,《临床洞察》

【组成】黄芩、马兜铃各9克,桑皮、瓜蒌皮各12克,杏仁9克,枇杷叶12克,桔梗、牛蒡子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3次。

【功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肺是娇嫩的器官。若肺内有热,则热烧肺金,则气不下行而上逆,以致咳嗽。故方中以黄芩、马兜铃清肺热;瓜蒌皮、杏仁、枇杷叶宣肺,行气止咳;牛蒡子、桔梗、甘草辛凉,润肺利咽。诸药配伍,发挥清肺化痰、行气止咳之功。

【主治】肺热咳嗽,证见咳嗽,痰黄粘稠,咽干咽痛,胸闷气短,咳嗽干咳,舌质红,苔黄糙,脉滑数。

【加减】热盛气喘,肺热困内者,加葶苈9克,芦苇30克,冬瓜仁18克,生薏米15克,生薏米18克石膏; 9克,野菊花15克,连翘、金银花各12克;肺胃热结,不利痰饮,痰黄粘稠,加山栀子9克,冬瓜仁18克,海浮石、海蚌壳各30克,萝卜苗9克,千层纸6克;热邪盛痰,肺郁,胸胁疼痛者,加郁金9克,冬瓜仁12克,枳实9克,橙红1.5克。热伤肺 咳痰带血,加黑山栀子12克,芫荽18克,仙鹤草15克,柏叶12克;肺热咽喉肿痛,加玄参12克,牛膝21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2克。热毒上火,痹阻肺胃,犯营,舌质红,少苔,脉细,加生地15克,青天葵12克,川黄连9克,金银花12克;肺热降大肠,泄泻泄泻者,加葛根9克,黄豆卷12克,炭母15克;大便秘结,数日未解,附子9克,玄参12克;肺热输膀胱,小便黄赤,加生薏米15克,木通9克,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

11.9滋阴宣肺汤

【出处】陈德才《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南北参各20克,法半夏7克,芦笋、麦冬各20克,杏仁、麻黄、川蒲各7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3次。

【功用】滋阴宣肺,化痰止咳。

【方解】本病证为阴虚,方用沙参、天门冬,以滋养肺阴;用它来起到滋阴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阴虚型久咳)。

【加减】疲劳乏力加太子参15克;舌苔干渴饮冷饮,加连翘、鱼腥草各15克。久咳无痰者加罂粟壳、枣仁各10克。

【疗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68例,3剂痊愈17例,5剂痊愈33例,8剂痊愈13例,无效5例。

【附注】方中罂粟壳久咳无痰者忌用,亦应根据年龄、体质、病情增减用量。

11.10 补气化痰汤

【来源】李少南,《中国中医药杂志》

【组成】黄芪45~60克,桔梗、杏仁、紫菀、甘草各9克,沙参24克,云茯苓10克,百合、半夏各12克。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2次。

【功用】益气平喘,止咳化痰。

【方剂解说】方名源于丹溪,有“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津液随气”之说。黄芪用于补气固表。桔梗、沙??参能补肺虚而不黏,使肺气下行化痰;、甘草化痰中和。总之,此方是一剂清养良方,运行二法,养而不滞。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虚、久病不愈者。

【加减】咳嗽痰稀,舌苔白滑,加白术12克,桂枝6克,橙红9克;咳痰稠黄,加紫苏、前胡9克,蛤粉15克,川贝母6克;干咳无痰者加枇杷叶12克、百部9克。气喘重者加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9克,核桃肉30克,有时与苓桂术甘汤合用,用化阴丸或合毒芪丸,归气归肾,母婴兼用。孩子身体健康,从而达到治肺的目的。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

【补充说明】通过临床实践,李某发现了慢性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的规律性。体温与常人相当,肺要在没有外寒入侵的威胁、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得到休息和滋养。根据虚虚情况,母子或母子补养,春夏兼顾阳,秋冬补阴。治实必治虚,治虚要以实喘治肺,虚喘治肾。治标用气补气化痰汤,治本用三补汤(见下)。补气化痰汤可常服,或冬春季服,夏季发作时亦可加减,疗效更佳。三补汤主治冬病夏,在“三伏”日服。需要长期服药才能达到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

11.11 三步汤

【来源】李少南,《中国中医药杂志》

【组成】地黄24克,山药、白术、芦笋各15克,半夏、紫菀各9克,百合12克,龙眼、木瓜各24克,五味子12克,五味子15克枣仁、莲子肉、补骨脂各12克,白芍、沙参、枸杞子各15克,川贝母6克,云苓12克,虫草9克,核桃30克肉、磁铁、甘草、人参(单煎)、鹿茸胶(单煎加)各9克。

【用法】三伏天服用。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3次,连服15-20剂。

【功用】止咳化痰,平喘。

[方解]方中芦笋、半夏、紫菀、百合、人参、虫草、川贝母补肺化痰止咳;祛痰;熟地黄、枸杞、补骨脂、鹿角胶、五味子、核桃肉、磁铁矿补肾益气;白芍、龙芍、莲子肉、枣仁、甘草助心阳而敛肝阴,潜浮其气,使肾气归源,不上浮而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

11.12清肺润方

【来源】文子元,《临床洞察》

【组成】桑叶、杏仁各9克,梨干15克,栀子皮6克,桔梗、龙梨叶各9克,甘草3克,川贝母9克,枇杷12克树叶。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3次。

【功用】清肺润燥,行气止咳。

【方剂】清叶相衍曰:“燥从上伤,肺气受苦。” ”沉广峰道:“火不燥,燥从火来。肺部干燥引起咳嗽。因燥热伤津,肺津耗损,或过食燥食,胃热蒸肺,肺燥津伤,清气不降,反而咳嗽。适用于清热润燥、清肺下气。故方中桑叶、山栀、桔梗辛、凉、微苦龙利叶治发烧,清热宣肺。梨干、龙叶、甘草、甘草凉肺润燥;杏仁、枇杷叶、和贝母 贝母益气止咳。诸药配伍使用,起到清肺润燥、行气止咳的作用。

【主治】肺燥,干咳无痰,咳声高短,舌质红燥或绛,苔薄黄燥,脉弦数。

[加减] 若燥热剧烈,口干舌燥,加生石膏、黄芩各9克;热盛肺燥,热液化痰,咳痰粘稠难吐,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加黄芩各9克,青天葵;气逆,短咳无痰,声高沙哑者加黄芩、马兜铃各9克,鞘子12克,竹蜂6只,蜂房6克;久咳气短,痰稠,燥结,肺失清而下,反上而下,加紫苏9克,蜜蒸蜈蚣12克,蜜炙款冬、旋覆花各9克;肺燥脾虚久咳,干咳无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加山药15克,莲子肉12克,西洋参9克(再用胎参或党参),茯苓9克。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

11.13温肺润燥方

【来源】文子元,《临床洞察》

【组成】清蒸罗勒12克,蜜炙紫菀蜜炙款冬9克,杏仁12克,陈皮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冰糖9克。

[用法]水煎,一日1剂,一日3次。

【功用】温肺润燥,行气止咳。

【方药】四时燥属秋,秋伤燥,常咳嗽。但干咳有两种。秋季寒气入肺引起的咳嗽,属于寒燥,类似风寒咳嗽,即为本病;若入夏后余热不熄,入肺致咳,属温燥,与肺热咳嗽相似,即上述症状。经云:“凉者温之”。“干燥的会滋润它。” 适用于温肺润燥。肺恶寒喜温润,肺气虚久咳,干咳。故方中以小行星、紫菀、款冬花温肺润燥;冰糖、款冬花为治疗干咳的单方。与温润下气止咳之药合用,润肺下气,使咳嗽自止。合用可起到温肺润燥、行气止咳的作用。

【主治】肺燥干咳无痰,或痰稀少,咽喉干痒,咳胸胁痛,脉数,舌质淡红,苔白干。

【加减】脾虚胃纳减者,加天生珠9克,山药15克,生扁豆、莲肉各12克;痰稀少白者加贝母9克,云茯苓、瓜蒌皮各12克。肺燥咳嗽,气逆上冲者加紫苏12克,旋覆花9克。

【功效】经临床反复使用,疗效显着。

11.14补肾定喘汤

【出处】江天佑,《当代中医名人录》

【组成】熟地黄、补骨脂、五味子各9-12克,炙黄芪、炒山药各15-30克,炙麻黄6-9克,炒地龙9-12克,葶苈子9克,赭石9-12克,丝瓜络、蜂巢各9克。

【用法】水煎两次,早晚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功用】补肾益气,降气通络,化痰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急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支气管肺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纤维增生性肺结核等病症,可用于气虚患者和哮喘。

[加减] 呼吸困难重者加川椒木9~15克;大便干结加黄黄9-12克;喘重者加黑息丹,每服3~9克。克,或 15 克西兰花;痰多加炙紫苑15-30克;麻黄不好或高血压者用细辛3-6克;便溏者改赭石为沉香9克,或加菟丝子10-15克,热者加鱼腥草15-30克。寒者加肉桂6-9克,附子9-12克。喉痒者,加荆芥9克;加树皮6~9克,或加葶苈子15~30克;夜尿加覆盆子10~15克、桑葚带鱼10~15克。

【功效】临床反复使用,疗效高。

11.15降气泻肺汤

【出处】王明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史》

【组成】前胡20克,瓜蒌壳、桔梗各15克,杏仁12克,柴胡、枳壳、半夏、黄芩各15克,黄连、甘草各10克。

[用法] 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0分钟,然后改用小火煎煮,煎15-20分钟,取汁温服,每日1剂,每日3-4次。

[功能]行气益肺,疏散风热,清热化痰。

【适应症】合并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胸闷加姜黄;心满,或压痛者,用整瓜蒌,加少量酒川君;尿赤加焦山脂;便秘用瓜蒌仁、枳实、大黄。面颊潮红,加连翘、丹皮酚;用于咳嗽和胁痛,添加旋覆花旋覆花、橙橘;对于咳嗽和呼吸急促,添加紫苏和木兰皮;痰如沫,加葶苈子;痰稠粘者加天竺黄、丹星、贝母、紫菀、款冬;若痰结块,加青石、海浮石;舌红无苔,加人参、麦冬;舌质暗紫,加丹参;厚、腻、滑或灰色的舌苔 添加肉桂。

【疗效】经反复使用和试验,效果很好。

11.16健脾化痰汤

【出处】江天佑,《当代中医名人录》

【组成】土炒白术、白术、党参、茯苓各9-12克,半夏9克,白芥子9-12克,萝卜子9-15克,川芎、红花各6-9克.

【用法】水煎两次,早晚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功用】健脾燥湿,行血通络,祛痰湿。

【适应症】慢性迁延期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辨证属脾虚痰湿证)。

【加减】痰湿不利者,加葶苈子10~15克;气喘加花椒9-12克;气短加黄芪9-15克;食欲不振者加鸡金9~15克,或干姜9~12克,大便溏者加菟丝子15克。严重腹胀者,增加腹皮9~12克;感冒者加附子、桂皮各9克。热者加黄芩6~9克,风燥者加荆芥9克。

【功效】在临床上反复使用,效果很好。

tags:五味子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苏子降气汤   桔梗汤   中医辨证咳嗽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