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 2 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画家 [快讯]
2017-12-11 15:40:00 | 来源:好玩网 | 投稿:资慧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中国有 2 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画家 [快讯]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590个与众不同的人

如果梵高知道,164年后的他会成为全世界"超级偶像",会作何感想呢?

《挚爱梵高》的上映,让司马重新注意起这个躺在博物馆里的孤独先生:"梵高是今年逼格最高的电影"、"梵高为什么在中国能成为宠儿"、"梵高真的割下了自己整个耳朵么"梵高?梵高!

围绕这梵高这两个字的文章,几乎充斥着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当然,这一切热闹与荣耀都与赵小勇无关。赵小勇——那个全世界最了解梵高的人。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飞乐鸟(ID:feileniao)作者:飞鸟乐

赵小勇,

是全世界最了解梵高的人之一。

临摹了10万多幅梵高油画的他,

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学者,

而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民工。

20多年前,

赵小勇从老家湖南来到深圳,

因为喜欢画画,练过一点素描和水粉,

他免于搬砖砌墙的日晒雨淋成为了

一个忙碌在特殊流水线上的工人,

一个专门临摹世界名画的"画工"。

一开始,

他只是胡乱地临摹一些风景人物,

然后背到市区的各家画廊去卖,

后来有人建议他画梵高的画,

因为梵高"好画"、受欢迎、订单多,

只要肯努力,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为了生活,

赵小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不断地临摹梵高的作品,

只用了两三个月就渐渐上手,

不到一年,就画得有模有样了。

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这位大师,

并开始只画梵高的画。

"梵高画画是为了生存,

我们画画也是为了生存。"

他的画技突飞猛进,

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在和别人合租的二室一厅外,

他挂上了"专画梵高"的招牌,

吸引许多国内外的画商慕名而来。

订单太多忙不过来,

赵小勇便叫来家人帮他一起画,

他的妻子负责临摹《星空》,

弟弟则主攻《夜间咖啡店》。

为了临摹得更好、更像,

他一有闲钱就会购买梵高的

画册和书仔细研究,认真思考。

有时还会组织大家一起

观看梵高的传记电影,

狭窄的房间烟雾缭绕,

恍恍惚惚之间,

赵小勇觉得自己就是梵高。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

他觉得自己比梵高还要强:

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

而自己卖出过10几万幅呢!

这个时候,我伸手去触碰,

他突然间不见了。

我一下就醒了,满脑子都是梵高。

和赵小勇一样的

"中国梵高"还有2万多个,

他们共同居住在深圳大芬村。

80年代,香港商人黄江,

在这里建起了第一个油画工厂,

他招揽了60多个农民工,

手把手教他们画画,

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源源不断的仿制名画,

便从这里流向了世界各地。

从此以后,逐渐壮大规模的大芬村,

摇身一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油画村"。

这里有琳琅满目的油画,

售卖品种齐全的画材,

这里伫立着姿态各异的现代雕塑,

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墙绘。

这里有"达·芬奇"、"莫奈"、"伦勃朗",

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画家和艺术家。

因为在大芬村,

画画不是艺术而是维持生计手艺。

画工们有的组成"家庭式作坊",

不同的成员专攻不同的画。

有"画室"的则分工合作,

每人画不同的部分,

流水线一般就能完成一幅画。

画画的过程更不是享受,

而是无数个通宵地连轴赶工,

一旦碰上加急的订单,

大芬村的夜晚就灯火通明,

男人们赤裸着上身作画,

靠香烟和广播提神。

白天只能睡一小下,

8、9个人挤一张通铺,

狭窄的客厅是画室更是家。

"我们画画,吃饭,睡觉都在这里的"。

艺术,是会营造出一种假象的,

像千百年前的大师那样,

饱蘸色彩,挥动画笔。

明明无限接近着艺术的殿堂,

但一回神,却见家徒四壁,

只有老旧的风扇嗡嗡旋转。

精神富足,现实却贫瘠,

恶劣的条件让许多人放弃。

但更多的人却选择留了下来:

他们"不会"画画,但是除了"画画",

他们一无所长,一无所有。

2016年,余海波和余天琦父女,

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芬村画工们的故事,

这部名为《中国梵高》的纪录片,

在荷兰首映,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中国梵高》记录了大芬画工转型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挣扎,绝望与希望,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与妥协。

不一样,不一样

颜色什么的都不一样

赵小勇有一个梦想,

对着照片临摹了20年,

他实在是太想看看梵高的真迹了,

他还想去梵高的老家看看,

是怎样的土地孕育出了

这样一个伟大的画家。

尽管妻子再三劝阻:

"不要去,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但他还是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2014年,赵小勇终于如愿以偿,

站在了梵高美术馆的门口。

在馆外的纪念品商店里,

他意外地看到了自己的作品,

忍不住狂喜地叫起来。

"这是我的画呀!"

虽然他一直幻想自己的画,

被挂在高大上的画廊出售,

而不是在街边的"小卖部"被游客随意挑选,

虽然卖画的人告诉他这幅画卖500欧元,

价钱比他的"出厂价"高了整整10倍。

有点失望,又有些尴尬和局促,

接下来,他走进了美术馆,

梵高的自画像前除了他空无一人。

他屏住呼吸细细端详,

想看清真迹的每一个笔触,

这幅他画了20多年的画此刻近在眼前,

如此熟悉,却又非常陌生。

"不一样,颜色什么的都不一样"。

他喃喃自语道:

原来画了这么久,

自己和梵高是不一样啊。

回程途中,赵小勇又去了法国,

在梵高的墓前他按中国人的习惯,

恭恭敬敬地为偶像敬了3支烟。

他盘算着回国后建一家新画廊,

或许还可以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

他以前只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但这一次他有点清楚,

自己该去向何方了。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喜欢梵高的人,心中有一团火 [快讯]

海子写过一首献给梵高的诗,《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没有月亮面包甚至都不够朋友更少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着一切面包不够,意味着穷;没有情人,朋友更少,意味着孤独。再加上

10 年减少 90 多万个 抢救濒危中国传统古村落迫在眉睫 [快讯]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王晶)祭祀、老水车、山间新绿....。。一座村子或一个"老庄子"往往寄托着很多人的无限乡愁。但现实是,这些并不遥远的乡村生活正在慢慢远离我们。有这样一组出触目惊心的数据,记者从近日

银川:餐饮店宴请全城 十万个饺子免费吃 [快讯]

2017年12月9日,农历冬至即将到来,银川一餐饮企业举办饺子文化节活动,大宴银川全城,提供约10万个饺子供广大市民免费吃。图片作者:武晓瑜/视觉中国当天的饺子文化节活动以"亲子活动"为主题,设包饺子比赛,吃饺子

夫妻日蒸万个馍 雇 2 小伙管吃住再发 4 千工资 [快讯]

西安沙井村,29岁的余翔和26岁的妻子在卖刚刚出锅的热馍。蒸馍的笼屉有33层,一层笼屉蒸50个馍,每天他们要蒸6锅,一万多个馍。余翔和妻子都是甘肃平凉人,到西安城中村蒸馍已6年。余翔说自己的父母就是蒸馍的高手,

山东“金蛋村”日销金蛋 30 万个 全村 2000 余人造蛋 [快讯]

水湖村有超过2000名村民"造金蛋",日产金蛋30万枚。"砸金蛋"是很多庆典或者抽奖活动中一个常见环节,而近日就有消息称,市面上出现的这些金蛋大部分是来自山东的一个"金蛋村"。在全国范围内,每销售10枚金蛋,就有8枚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