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时尚 明星 热点 影视 情感 两性 点滴 婆媳 职场

小小奥地利竟是冬奥强国,其中原因值得国人深思

  说起奥地利人,你会想起什么?   奥地利,说起这个国家的人你首先会有什么印象呢?贝多芬(其实我是德国人)?莫扎特?茜茜公主?还是第一时间想起那个总是被误认为是德国人的外号“小胡子”的不能提及名字的男人呢?(诶诶,想哪去了,不是伏地魔,这家伙毛都没有,何况胡子,伏地魔是英国人,《哈利波特》看多了)   今天是2月20号,这次恰逢壬寅虎年新春佳节的北京冬奥盛会也终在今日落下帷幕了,这又是一次让人充满回忆的如2008夏季北京奥运的盛事。真让人感慨时光,当年的青葱少年现在是中年大叔了,而现在的年轻人在他们长大后,不知道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14年时间恍如一梦   奥地利在北京冬奥成绩不俗   在这次冬奥,奥地利表现相当不俗,已经超越了自身此前所定下的最低目标。此前目标是2014俄罗斯索契冬奥的4金8银5铜,17枚奖牌,总排名第九与2018韩国平昌冬奥的5金,3银,6铜,15枚奖牌,总排名第十之间。奥地利本届获得了7金,7银,4铜,18枚奖牌,排名第七,可以说不但超越目标,还再达到一个历史高度,虽然还不是奥地利最好的历史成绩,但是已经算是最好的几次之一,加上奥地利从西欧远赴东亚,要克服时差、与欧洲不一样的气候环境,加上疫情之下,可以说困难多多,实属不易。   奥地利在今天高山滑雪团体赛中击败德国获得金牌,奠定最后奖牌数   奥地利在冬奥的强大你知道吗?   如果说起夏季奥运,奥地利的确实力比较弱,去年推迟举行的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中奥地利女数学家Anna Kiesenhofer爆冷夺得一枚金牌,奥地利总奖牌数为1金1银5铜,总排名则是53。要知道和咱们中国不一样,可以一次夏季奥运金牌数十,奖牌更是近百。奥地利在上一次巴西奥运就一个铜牌,再上一次伦敦奥运就是吃零蛋,啥也没有。所以说奥地利在夏季奥运得了一金牌,我的天,举国齐欢。夏季奥运奥地利累计获得18枚金牌、33枚银牌、36枚铜牌,总计87枚奖牌,总排名第41。   但是说到冬季奥运,不好意思,奥地利才是传统列强之一,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意思。奥地利在冬奥历史上可以说威风凛凛。自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霞慕尼开始,除了1984南斯拉夫冬奥(我怀疑是不是东道主搞鬼,因为南斯拉夫对二战后不能得到施泰尔马克和克恩滕一直耿耿于怀),奥地利在每届冬奥排名都是前十,位列第一梯队。奥地利在冬奥历史至今总共获得71枚金牌,88枚银牌,91枚铜牌,共250枚,总排名第六。历史上最牛逼是1956年第七届意大利科迪纳丹佩佐冬奥和1964年第九届奥地利本土因斯布鲁克冬奥,排名第二。金牌单届数量(9)和奖牌单届数量总数(23)最多则是2006第二十届意大利都灵冬奥会。   其中奥地利自身最牛逼的项目就是高山滑雪,是各国在这个项目中排名第一。获得了34金,39银,41铜,总计114枚奖牌,其它国家只能望其背而兴叹不已。其次就是花样滑冰等,但总数都远不如滑雪项目。作为冬季运动强国的奥地利也因为其实力与地理环境的适合,在1964年与1976年在因斯布鲁克两次举行过冬奥,对一个小国来说极为难得。   奥地利在冬奥的强大是有原因的   那么奥地利在冬季奥运这么厉害,有没有什么来由呢?那肯定的,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气候决定了居住该地的经济模式、民族性格、社会形态、文化基础乃至政治、军事制度等。体育属于社会和文化的次生产物,更是受到其巨大影响。   奥地利人偷懒,两次LOGO都差不多   自然地理条件是基础   奥地利是个内陆小国,全境以阿尔卑斯山区为主,高山山地占全国领土面积70%。奥地利大约处于北纬46度到48度,而且由于处于内陆,相对英法荷兰这些沿海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西欧国家,温暖的大西洋暖流和西风无法强烈影响奥地利,奥地利气候是混杂高山高原气候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那这样就导致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加持下,冬季长,降雪期也长。毕竟对于非欧洲人,一提起奥地利和瑞士这样的阿尔卑斯山,对其景观的第一印象就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出于生活的无奈,奥地利先民们不得不长年与风雪作斗争。对的,困苦的斗争。很多人听了肯定觉得怀疑或者惊讶,毕竟滑雪多浪漫啊,你看那身装备,多贵,要不是欧洲人有钱肯定玩不起。玩?嗯,真是不经他人苦,莫说他人善。现在奥地利这些老西欧国家是富了,滑雪算是玩吧。但是要知道,古代奥地利穷的叮当响。今天咱们一说起欧洲富国,啊瑞士!啊奥地利!啊北欧四国!啊,无语了。在航海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前,欧洲相比当时的中国和中东,真的穷的全家只有水桶。   从贫到富不忘本   欧洲多次发动对中东地区的十字军东征,宗教原因只是其次,欧洲想打通丝绸之路才是真实目的。毕竟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你就无能了。奥地利因为山地原因,不像法国和德国有广阔的平原作为耕地。也不像西班牙、意大利沿海到处贸易。所以古代瑞士、奥地利和北欧就很像今天的东南欧和乌克兰这些欧洲穷国那样,被人瞧不起。他们散居山林或者山谷中,冬天不得不通过简陋的滑雪设备等艰难谋生并与外界沟通。但是我们也知道,越艰辛的民族,耐力越强、所谓穷则思变,强大是被逼出来的。比如北欧那帮穷鬼维京人,后来他们后裔丹麦和瑞典都成了欧洲强国,进入近代也实力依旧强大。奥地利则在哈布斯堡下四处联姻和出击。在吞并富裕的波西米亚(捷克)后逐渐富庶强大起来。   奥地利人在富裕后没有忘本,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无论你多有钱,加上人类技术的现实限制,难道你还真的愚公移山把阿尔卑斯山挖走。到了冬天,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滑雪是生存生活的必备技能。在一代代的传承下,滑雪滑冰这样的冬季必备技能,成了后来在气候条件变化和生活条件提升后奥地利人的传统运动,在经验传承和环境优势下,自然成了得心应手的运动项目。在数十年前,就算在奥地利东部的平原地区,到了冬天都是白雪皑皑,很多时候汽车都走不动,想去远点的地方,你不滑雪去,难道骑马,不是贵族哪来的马?所以和那些百年老字号一样,滑雪这样的冬季运动最终成了奥地利许多人的家传之宝。   奥地利山地部队很厉害   奥地利人在进入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近现代后,滑雪等运动还有另一个被保存的方式,那就是军事。大家如果有印象,在抗战时,国民革命军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那种带两个扣子的布帽,来源于当时德军的军帽。而这种帽子原来是山地部队,特别是原奥匈帝国山地部队的帽子。我们知道一战时,奥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是倒数第二的(倒数第一是意大利,咳咳,这就是事实)。其中原因就是奥匈军队民族太多,他们并不想为奥地利人效力。但是这里有个特例,就是奥地利本地人组成的山地部队,特别是来自蒂罗尔的猎兵部队。一战中几次创造几百人击败几万意大利军队的奇迹,最多一次捉住俘虏九千。来自奥地利的“伏地魔”也明白,所以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后,也收编了奥地利山地部队,并以此扩充训练了德军山地部队。奥地利山地部队的训练模式也影响了美军等现代军队的训练模式。山地作战、冬日雪地作战等都是其重点之一。而拥有全民男子义务参军服役传统的奥地利,更加是通过全民入伍,通过军事技能强化了民间体育技能。   奥地利山地部队,至今依旧名列世界前列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奥地利人都会滑雪,许多年轻人因为气候的变化(温室效应),的确没有必要像他们父辈那样不得不以此在冬天出行。就像以前广东人必须在儿时学会游泳,因为广东夏季降水的强度加上台风等隐患,迫使广东等东南各地的人不得不如此,以前广东父母要求儿女一定要学会游泳。东南也因为这样的传统诞生了许多游泳好手。   教育与培训模式也影响很大   奥地利的家庭和教育模式也影响了奥地利人对滑雪等冬季运动的学习和强化。奥地利人小时候在学校会有滑雪课,以前是作为生存技能强迫植入学习,现在没这么夸张,但是也保证了奥地利的大多数孩子学习到了这项运动。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小时候学习一种技能是最重要的。比如语言,一个华人孩子自小在奥地利的语言环境下德语自然比成年后为求学而学习德语的中国人要运用自如。而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学习起来更扎实和自然。孩子爱玩,相对枯燥无味的课堂,滑雪、游泳像做游戏一样,孩子们自然更喜欢。   不得不说欧美和东亚教育模式不一样,中日韩这些东方国家都多少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毕竟读书好了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堂子堂”。中国孩子特别男孩子在长时间里被人感觉身材瘦弱、脸无血色、气概不足,毕竟长时间困在课堂,除了得到千度近视,啥都没有。欧美学校相对对体魄教育也是很重视,因为身体健康和强健体魄还是很重要的。   之乎者也,范进中举   而奥地利人的体育模式,类似润物细无声,通过义务兵役参军训练、家庭影响、环境传统以及学校教导,有兴趣的可以多去找滑雪学校或教练训练,就这样积水成河,训练出一大批有天赋的好苗子。所以这个不到900万人的小国可以找到这么多冬季运动的好手,当然德国这样的更不用说,人口基数更大,更厉害。冬季运动这样、其实足球也是一样。奥地利足球虽然在欧洲不强,但是总体世界排名也很高。许多奥地利运动员,本身有其本职工作,比如骑行冠军安娜是数学家,高山滑雪冠军约翰内斯·施特罗尔茨(Johannes Strolz)是警察。这也是欧美许多国家的运动员训练模式,平时自己爱好抽时间玩玩,而不是成为全天候运动员。当然这要看什么样的运动,有的可以,有的只能全职去做。   我们或许要思考转变“崇文抑武”的传统思维   有时候细想,那种鄙视体力、只重视读书的“传统”。似乎是造就了今天中国青少年教育的坡脚的原因之一。比较在奥地利、在欧洲,去技术学校学习出来后做技术工人,收入可不少,而在中国钱又少又被人鄙视。体育也是一样,似乎只有“读书没有希望”的孩子才会去。这样好苗子早就糟蹋干净了,最好例子就是中国男足,国足的失败是根子上的,不是某个教练和某个球员的问题,道理就是如此。中国自宋以来就重文轻武、鄙视技术、劳力等行业,而可笑的是汉民族最强悍的秦汉和隋唐时代却恰是最尚武最有血性的时代。真实历史上,孔子是善于驾驶战车射箭和剑术,可不是个古板读书的老头。华夏子孙却变得文弱如此,真的让人叹息。   发哥的电影《孔子》算比较还原   当然这次中国在本土优势、多年培训方式改进沉淀和海外人才引进等下,冬季运动项目也取得历史性突破,以九金四银二铜共十五枚奖牌排第三名,是中国、亚洲乃至非欧美系国家第一次在冬奥总排名中进入前三。不过总体来说中国冬季运动并非传统强项运动,虽然近年来在青少年培训和国民热情上进展颇大,但是要保持和继续进步还是需要时间沉积,一定要戒急用忍,方能长久。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顺锋山人原创,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
特别声明:凡注明“来源:我酷网”的作品,均系我酷网(www.wosku.com)原创,除合作网站外,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

  • 美容
  • 减肥
  • 丰胸
  • 彩妆
  • 发型
  • 仪态
  • 时尚
  • 情感